分享

督灸联合针刺治疗排卵期出血33例

 丙奇姐 2017-10-23


董凤怡,张建英,宋景艳,赵晓梅,王东芝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

    排卵期出血是在两次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波动,子宫内膜不稳固而出现部分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属于异常子宫出血。此类疾病常伴有下腹疼痛等症状,而且已婚妇女由于出血无法在围排卵期同房,容易贻误最佳受孕时机,导致不孕症发生。笔者在跟随导师学习期间运用督灸联合针刺治疗排卵期出血3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3例排卵期出血患者均来自20162月至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督灸门诊,年龄最小19岁,最大40岁,平均3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月经周期规律,2835 d    一行,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216 d出现周期性阴道出血,出血持续37 d,量或多或少,色淡暗,质清稀,偶有头晕,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酸或腰痛,小腹坠胀或隐痛,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符合肾气虚证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督灸

材料:药粉:自拟益气固冲汤,由菟丝子、熟地黄、炙淫羊藿、当归、川芎、枸杞子、女贞子、醋香附、郁金、丹参、月季花、炒白芍、贯众炭、蒲黄炭、乳香、没药组成。姜泥:将1750 g生姜洗净,切成块状,并用打姜机打碎成姜泥。艾炷:将艾绒搓成紧实的梭状体,长约5 cm、直径约2 cm

取穴: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膀胱经第1侧线(双侧):上髎穴至次髎穴。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及腰骶部,大椎穴至腰俞穴及上髎穴至次髎穴连线上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用蘸有姜汁的棉球在其连线上涂姜汁,以皮肤轻微发红为度,将药粉均匀撒于3条连线之间,在药粉上面正中覆盖1层桑皮纸,将备好的姜泥均匀铺于其上,垒成上窄下宽的梯状体,其中背部姜泥宽约5 cm,骶部姜泥覆盖包括双侧膀胱经第1侧线,宽约12 cm,高度均为2.5 cm,然后在姜泥上按3条连线走向按出3条凹槽,将梭状艾炷置于凹槽中,点燃督脉艾炷的头、中、尾及两条侧线的中央进行施灸,连续施灸3壮约2 h,施灸完毕后,取下姜泥及桑皮纸,用毛巾将药粉及姜泥残渣擦拭干净。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及生冷食物,忌受风寒。督灸每月2次,每次月经前1周及月经结束后1周各治疗1次,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2.2  针刺

取穴:“尺宫”穴(“高氏奇穴”,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下1寸处压痛点,为我院高树中教授经验穴,主治子宫疾患)、“断红”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间前1寸,为经外奇穴,止血有奇效)、蠡沟。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尺宫”穴,找准条索状物和压痛点,用拇指按揉30 s,直刺到条索状物或压痛点上,进针2132 mm,行提插手法;“断红”穴,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2632 mm,行震颤手法,使针感向上传导;蠡沟穴,向后下方斜刺2632 mm,行提插手法,使针感向下传导。留针30 min,期间行针2次。针刺每月    6次,每次月经结束后1周开始治疗,每周3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2周,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参考《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233例患者皆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无脱落。治愈(出血及伴随症状消失,治疗结束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20例;好转(治疗期间出血减少或停止,伴随症状减轻或消失,停止治疗后3个月有复发)11例;无效(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3.9%

4  体会

本病在中医属“经间期出血”范畴,系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月经中期是冲任阴精充实、阳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若肾气不足,冲任不固,则阴阳转化不协调,因而发生本病。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一身之阳,阴经亦通过经别合于阳经,故调节督脉可通调一身之阴阳,促进阴阳转化;同时督脉起于胞宫,善理胞宫藏泄失常;且督脉“贯脊属肾”“入循膂络肾”,其系于肾,与肾脏相通,《傅青主女科》亦云:“经水出诸肾”,所以灸督脉可调肾脏;《医学正传》谓“妇人百病皆自心生……”,疾病的发生、进展与神关系密切,督脉“入络脑”,且“脑为元神之府”,故调节督脉可以调神而促进疾病的恢复,且下丘脑为女性生殖功能的最高中枢,因此督灸可通过“调心神”而间接调节胞宫使其藏泄有度;八髎穴区紧连骨盆,内部对应生殖系统,故可调节生殖系统的病症。而且,隔姜灸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以加速药物吸收。中药药粉中菟丝子、熟地黄、淫羊藿补肾气益肾精为君,且乙癸同源,故臣以当归、川芎、醋香附、郁金、丹参、月季花、炒白芍疏肝行气、柔肝敛阴,枸杞子、女贞子滋肾养肝以调经,贯众炭、蒲黄炭化瘀止血以治标为佐,乳香、没药活血行气并利于药物透皮吸收以为使,全方共奏益肾固冲、通经止血之效。通过督灸作用于督脉及八髎穴区,充分发挥隔姜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在疏通全身经络的同时加强药物的渗透与吸收,灸药并用,激发肾间动气,调节脏腑功能,全身与局部并调,共奏补肾养精、疏通经络、调经止血、协调阴阳转化之功。

针刺“尺宫”“断红”、蠡沟三穴,经验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灸之不足,针之所宜,针刺针对止血可起到即时疗效,其中“尺宫”按照前臂部全息理论可以治疗子宫疾患,“断红”为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经验效穴,蠡沟为肝经络穴,善治生殖系统病症,如排卵期出血、子宫肌瘤等。三穴共奏疏通经络、调经止血之功。

笔者在治疗排卵期出血的过程中,发现督灸对于改善该类患者症状疗效显著,且无长期口服雌激素的不良反应[3],持续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是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临床不宜长期使用。(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17年第十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