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心凝神“看”儿童

 陈舍离 2017-10-23

鼓楼幼儿园创始人、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早年就曾以自己的长子陈一鸣为观察对象,持续观察808天,写就《儿童心理之研究》,陈鹤琴先生在他提出的教学原则中,对“精密观察”曾进行过详细的论述。他指出: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而精密观察则是开启真理宝藏的钥匙,握着这把钥匙,我们便能接近科学的真理。

无独有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分别提到了教师的观察记录。前者指出,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会一些观察、了解幼儿的方法(交谈、观察、记录);掌握并学会应用一些谈话、观察记录、分析作品、家园合作的方法,对幼儿做出适宜、客观、全面的评价。后者则更强调:幼儿教师应该全面、客观的对幼儿活动中的行为、情感进行记录,不主观的、片面的来判断幼儿的行为。

如果说理解儿童就像揭示奥秘,那么教师做观察记录就像收集线索。像老练的侦探一样,教师必须能够辨识重要的线索,寻找并搭建儿童发展的支架,因此教师必须培养专门的技能,才能揭示出儿童发展的奥秘。

鼓幼的教师们就在历练中逐渐掌握像老练“侦探”一样的超凡本领。新学期开学前,一场围绕观察记录儿童、解读儿童的交流学习会精彩上演。

看,下面的这一段段话语、一张张照片、一幅幅作品……,都在精彩地展示着鼓幼教师们在孩子身上表现出的敏锐的观察力、专业的解读能力。

这是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在交流学习中,推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十多位教师的观察记录。这些“色彩、造型斑斓”富有个性的本子中满布着照片、作品和文字,其各具特色的记录和分析,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进行深入解读和学习。

特点一:方便适宜的观察记录方

蹲点式和跟踪式观察是教师们喜欢采用的观察记录方式。如下图中的记录本是一位教师针对孩子彩色拼版游戏活动的发展水平,进行的蹲点式连续性观察记录,而另外一位教师则是针对小班一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的全程跟踪观察。多种方式的结合有利于教师有目的地获取重要的信息。


特点二:多元恰当的观记录

教师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观察记录内容的不同,充分利用图片、文字、作品和视频等手段展开,包括了观察的时间、对象、地点、目的、内容、总结、反思和教育建议等方面。如有的教师是利用幼儿园为每班配备的Ipad录制下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而另外一位教师则主要运用了文字、图片和作品的形式来展开连续性的追踪研究。这将非常有利于教师快速捕捉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转瞬即逝的活动细节。


特点三:丰富客观的观记录内

教师们的观察记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针对个别幼儿发展情况的个案追踪,又有针对一日活动、五大领域、游戏等方面的全面覆盖。当然,教师们在记录时心中一直谨记一点儿:白描、去主观。如下图中一位教师是对班级中一位幼儿关注力的持续个案追踪观察,另一位教师则是针对2-6月班级开展的大蒜主题方案的呈现。丰富客观的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更深入的理解儿童,提出适宜的教育策略。

特点四:定量定性结合的观察记类型

鼓幼教师们的观察记录,涵盖了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种类型。虽然教师们觉得定量观察的数据处理存在一定技术难度,但还是有部分教师勇敢地去尝试和学习,以期望能从多个角度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儿童。如下图中一位教师是根据《指南》中提到的幼儿学习品质的四个维度进行的一系列观察,并参照《幼儿学习品质观察评估表》进行了1-5分的评估,去验证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干预的成效。

特点五:完善观察录分析

记录是发展的凭证,为了更好的理解儿童,教师们不满足于自己当前的状态,总是在“三人行必有我师”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点。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教师们就是这样乐在其中研究探索着。下面是小班年级组为一位老师撰写的观察记录推荐词,我们为之欣喜而感动着。

优秀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幼儿成长的轨迹,更是教师全面、客观的了解幼儿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做出评价、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制定教育措施的重要依据,更是帮助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不断创新的重要手段。静心凝神“看”儿童,我们一直在努力!

本期撰稿人

田  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