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度、体制、机制辨析

 wuhancar 2017-10-24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Author】 Kong Weiyan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摘要】 制度、体制、机制三者间关系密切又互相区别。制度、体制、机制这三个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中经常用到,三者的内涵、外延都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厘清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制度; 体制; 机制; 

【所属期刊栏目】 探索与争鸣 (2010年02期) 


一、制度、体制、机制的内涵与外延

要认清制度、体制、机制三者间的区别和联系,必须首先厘清它们各自的内涵与外延。

(一)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制度可分为两个层次: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根本制度属宏观层次,是指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下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规则和程序体系,如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基本制度等。具体制度属微观层次,是指某个单位,或某项重复进行的活动,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财务制度、工作制度等。宏观层次的制度包括各种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微观层次的制度包括约定俗成的法律制度、财务制度、劳动制度、工资制度,与经济关系密切的制度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等。

(二)体制的内涵与外延

体制是制度的中观层次,具有格局和规则两方面的含义。如管理体制,首先是指一定的组织格局(或结构);其次,这个组织格局全部或部分地决定了,或蕴含着、影响着这个组织为实现某种管理功能而进行运作的规则[1]。体制可以是某些社会分系统方面的制度,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等;也可以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整体意义上的组织制度,是它们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如领导体制、学校体制等。对于经济体制的外延, 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经济体制包含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如保罗·R. 格雷戈里和罗伯特·斯图尔特》认为:“区别不同的经济体制,必须着重于它们的四种一般属性:决策的组织;提供信息以及调节的机制:市场与计划;财产所有权:控制与收入;确立目标及诱导人们的行动(激励因素)的机制”[2]。丁巧林指出,“经济体制包括一定社会的所有的生产关系:既包括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也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还包括经济运行方式,经济运行方式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3]

(三)机制的内涵与外延

机制有四种含义: 一是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计算机的机制。二是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如动脉硬化的机制。三是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如优选法中优化对象的机制。四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价格机制、用人机制、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机制多用于自然科学,指机械和机能的互相作用、过程、功能等。社会科学也常使用,可以理解为机构和制度。机制进入更广泛的领域意指事物自身的构成及其运动中的某种由此而彼的必然联系和规律性。其定义应该包含四个要素:一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其规律, 二是外部因素的作用方式,三是外部因素对事物变化的影响,四是事物变化的表现形态。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经济机制的外延也不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机制包括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运行机制,宏观调控机制等。

二、制度体制机制的联系

关于制度、体制、机制这三个概念的关系,经济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机制是三个内涵迥异、内在联系紧密的概念,区分三者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机制是统一的。

(一)制度、体制与机制三者间的联系

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经济制度决定着社会经济的性质和权力结构,一定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相联系,体现出经济的社会特征。如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必然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另一方面,机制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机制本身就含有制度的因素,经济机制决定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渠道和方式。三者与生产力的关系表现为:从根本上说,一定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机制都是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当一种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与生产力不相适应并阻碍其发展时,就要通过社会变革,以新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机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制度与体制的联系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经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初期,为了减轻改革的压力,从经济制度中分离出来的(黄建军,20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具体国情的特殊性。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反映经济制度。一定的经济制度总是要求一定的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要求经济体制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内容。体制是实现制度的具体方式,它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受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目标、历史文化传统、国民素质四大因素制约。经济体制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与经济制度完全等同。在社会经济制度相同的各个国家, 以及同一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恰当,会影响到经济制度的完善和优越性的发挥,从而也影响到一国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不论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都应能够充分体现经济制度的本质,否则就可能改变经济制度的本质,从而改变社会的性质。

(三)体制与机制的联系

体制与机制具有密切的历史联系。布鲁斯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问题》中首次将经济体制明确地定义为“社会经济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制度的变体”。从1985 年开始,“经济体制”概念在我国也具有了“运行机制”的含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体制与经济机制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经济体制决定着经济运行机制。一定的经济体制包含着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是经济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如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竞争、供求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求发挥宏观调控机制的功能来弥补市场的缺陷; 而市场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又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一定的经济体制只有依赖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才能实现。

三、制度、体制、机制的区别

对制度、体制、机制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是三个关系密切又互相区别的概念。

(一)制度、体制、机制三者间的区别

第一,内涵不同。制度、机制在微观经济学中有时是通用的, 体制则是一个明显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通常认为,制度指比较根本性的规则,如社会基本制度、政治和经济制度,它是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不可以设计的。体制侧重于表述“制度系统”。机制则一般指较微观的制度,并且是可以“设计”出来的,故有“机制设计”理论。按照诺斯的制度定义,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它定义和限制了个人的决策集合;机制表述的则是博弈规则的实施问题。比如,“市场价格”是一种制度,在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确定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集;市场机制则是描述着“价格”如何影响行为集合,不同行为集合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可能结果。第二,体现社会性质的关系不同。经济制度是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经济最本质的社会特征。经济体制、经济机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社会特征,只是在它们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相结合时才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二)制度与体制的区别

第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本质与现象、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的本质,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具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同一经济制度可以存在于同一性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也没有本质区别。如果经济制度发生质变,社会性质也就随之改变。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具有特殊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可变性。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因而经济体制存在特色问题。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对立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它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是逐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前提。第二,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一般和特殊、广义与狭义的关系。“制度” 通常特指社会经济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是“基本的生产关系”。而“体制”则一般指具体经济制度或“社会经济组织的具体形式”。所谓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决定社会根本性质、贯穿社会

经济发展全过程的制度安排,是指生产要素所有权制度,是一般性制度。经济体制是特殊制度,是从经济制度派生出来的,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龙善德指出:“经济制度是一般,经济体制是特殊。历史上任何一种经济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 总是以不同的具体方式表现出来。”[4]第三,制度是“关系”范畴,体制是“过程”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形态”、“社会的经济结构”或“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生产关系、流通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的总和。从本质上看,资本主义广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广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在西方学者看来,体制总是与“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等相联系起来的,在此,体制具有“机制”的含义,而机制则强调的是一种运行中的过程,因而它是一个“过程”范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制度“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相对于经济活动(资源配置) 方式而言的社会关系结构。它作为经济运行的背景,制约着经济运行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鲍去病:《对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 年第10 期

[2]黄邦根:《略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财贸研究》2000 年第3 期

[3]丁巧林:《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及其关系》,《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 年第1 期

[4]龙善德:《经济体制比较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 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