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疗法在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

 cpit58 2017-10-25 发布于上海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治疗技术,它将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效应的音乐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应用于某些疾病康复和身心改善方面,特别是在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治疗及护理中能够延缓疾病进展,缓解疼痛,减轻焦虑,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舒适度,进而提高生存质量。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大量的关于音乐疗法的研究结果,将音乐疗法在老年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进展以及相应的音乐治疗曲目进行综述,为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音乐治疗的定义


音乐疗法又称音乐治疗,是综合医学、心理学、音乐学为一体的一门跨学科的新兴治疗技术。目前最为权威的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学家布鲁夏教授对音乐疗法所做的定义是:音乐疗法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护理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可利用音乐元素对老年慢性病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不利于治疗和康复的负性情绪,恢复和促进健康。


2、音乐疗法的机制


2.1、神经内分泌学说


  音乐刺激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提高或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对特殊投射系统、非特殊投射系统、心理过程、内脏和内分泌机能、醒觉和注意力等发生影响,协调脑干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各部分功能间的关系,对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由于脑干网状结构能对音乐刺激迅速做出反应,因而音乐可用于治疗睡眠障碍、注意力集中障碍及调节焦虑、紧张情绪等。有研究表明,音乐能提高人体内啡肽和免疫球蛋白IgA的含量,对缓解病人疼痛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


2.2、共振学说


  共振是物体的固有频率与外界产生的频率相吻合时所产生的。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旋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个组织、器官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血压等,最终达到改善人体功能的目的。


2.3、心理学机制


  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规律和方式的改变,或是慢性病久治不愈所导致的各种心身疾病日趋增多,如抑郁、焦虑、紧张等。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情绪过分受到压抑而失去平衡所致,自我情感的宣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音乐恰好具备了这种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宣泄感情的途径。经过音乐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精神上新生的体验。


3、音乐干预的模式


3.1、主动性音乐治疗


  在主动性音乐治疗活动中,病人是执行角色,需要参与者一同朗诵、唱歌、跳舞或音乐演奏,如弹琴、敲鼓等。借此改善病人注意力、引起兴趣、调节心境,并逐步建立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身心各部分功能的发挥,最终达到康复目的。


3.2、被动性音乐治疗


  被动性音乐治疗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需要参与者聆听即兴演奏或预先录制的音乐。被动音乐治疗时根据病人病情的差异播放适宜病人的乐曲,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之逐步协调平衡,以摆脱焦虑、紧张、恐惧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4、音乐疗法在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


4.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COPD)中的应用


  COPD病人因为长期受到疾病困扰,社会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Lord等通过测量COPD病人血氧饱和度、呼吸持续时间、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I/FVC)等对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了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周歌唱的音乐疗法对COPD病人具有辅助治疗作用,一方面可以训练病人的呼吸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另一方面能够减轻病人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增进健康、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的效果。可以采用轻音乐、流行歌曲、民歌、古典音乐、戏曲等形式让病人建立主动性音乐活动。


4.2、在老年痴呆(AD)病人中的应用


  在AD病人中激越行为是较常出现并具有特征性的症状,给病人带来不幸、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负担。Zare等应用音乐疗法进行了前后对照比较,结果显示音乐疗法对降低AD病人激越行为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其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交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在护理之家或养老机构中对AD病人常规应用音乐疗法还可以降低照顾者的压力和暴戾水平,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崔艳等研究表明,让老年人听《找朋友》《小燕子》《你拍一我拍一》《茉莉花》等经典的儿歌,并在此基础上配合拍打节奏和肢体舞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人的记忆力、注意力以及语言的流畅性、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3、在高血压病病人中的应用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近年来非药物治疗已逐渐成为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张俊霞等将合唱训练应用于高血压病病人的护理中。每天通过100min的音乐放松疗法,在生物反馈仪上看到病人血压下降、呼吸及心率减缓、皮肤温度增高、肌电下降、血容增高、脑电反应C波增多,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由此而达到降低心脏负荷、稳定血压的效果。邓丽丽等建议聆听《高山流水》《二泉映月》《天鹅》《仙女》等舒缓、优美的歌唱大自然的放松性音乐。


4.4、在心血管疾病病人中的应用


  在老年人中心血管疾病是引起死亡和残疾最常见的原因。Okada等认为,音乐疗法是一种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有效且经济的方法。研究表明,音乐律动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降低血液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水平,因此通过改变自主活动,音乐疗法可以提高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心血管状态,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程,使慢性心力衰竭及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率也大大降低。王雪艳等的研究提出,可选择恬静、柔和、赏心悦目松弛类音乐,如《蓝色多瑙河》《摇篮曲》《梁祝》等。


4.5、在老年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


  老年人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其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情绪不稳定,容易诱发抑郁。艾春启等选取了60例老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五行音乐疗法,每日治疗1次或2次,每次30min,共8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表明,五行音乐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症状。可选择《喜洋洋》《江南好》《春风得意》《春天来了》等生机盎然的旋律。


4.6、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音乐疗法的早期介入可促进大脑重塑,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Sarkamo等的研究表明,应用音乐疗法可以使脑卒中病人在文字记忆和注意力方面有所提高,同时减轻了抑郁状态及混乱行为。张龙妹等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及脑磁图(MEG)测量,在给予音乐疗法过程中病人大脑优势半球感觉语言区(Wernicke区)、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反应潜伏期延迟,等价电流偶极子强度降低,促进语义和音乐句法加工,促进记忆和运动功能及边缘地区与情绪的处理。《浏阳河》《茉莉花》《八月桂花遍地开》《南泥湾》等对脑卒中病人具有康复作用。刘耀东等的研究中让病人感受大自然中优美的音响,如潺潺水声、飒飒的风吹树叶声、虫鸣鸟叫等汇成的天然交响乐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4.7、在老年失眠病人中的应用


  音乐放松疗法可改善老年失眠病人的睡眠质量,使失眠状态得到改善。温红娟等将68例老年失眠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音乐放松疗法。治疗21天后对两组病人的入睡时间和总睡眠时间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实验组显效率在94%以上。张丽萍等在研究中选择曲调低吟、缓慢轻悠的乐曲《春江花月夜》《摇篮曲》《平沙落雁》等可达到宁心、安神的目的。


5、展望


音乐疗法无痛苦、无不良反应、费用低、简单易行,护理人员可以独立为老年慢性病病人提供辅助性治疗措施。音乐疗法不单只局限于医院和病人,亦可以纳入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中。音乐疗法所达到的效果取决于音乐是否受参加者所喜爱。探讨当前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对音乐的喜好程度和类型,从而选用个体化音乐治疗内容及方式;探讨如何对老年人进行音乐疗法的普及和健康宣教,使其掌握并能够主动应用以促进自身健康发展,是医护工作者着重解决的难题。


【作者:赵媛 王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