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事实证明中医很聪明,也不断获得国际知名医师的认可。它从不去激发和培养敌人(病邪)的战斗力,不会造成敌人越来越难以对付的局面,也因此对恢复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同一般的效果。比如,在与非典的斗争中,中医药就发挥了独特的疗效,出现了很多典型例子,其中的一例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的叶欣护士长和邓秋云护士长在感染了非典以后,叶欣护士长一直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最后不幸殉职;而邓秋云护士长,在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指导下,停用了一切抗生素和激素,全部采用中医治疗,结果完全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成员马奎尔博士2003年4月7日在广东省实地考察时由衷地发出赞叹: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的效果非常神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詹姆斯博士在广东省中医院一附院考察时,也对中医治疗非典的良好疗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新的世纪,西医逐步将希冀的目光投向神秘的中医疗法,中医,正在重新焕发古老而智慧的辉光! 那么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是什么呢?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也在思维方式上。 西医单纯地靠人类的医疗技术来对抗疾病,把人体的自我防御、自我修复能力放到次要的地位,甚至漠视它的存在。西医信奉人类的智慧,在对付疾病的过程中,用所谓的科技来唱主角戏,甚至唱独角戏。中医更多的依靠增强人体自身的能力来对付疾病,在“治”和“养”上更偏重于“养”,“治”是外力,“养”是内力,也就是身体自身的自我修复能力。中医能很好的摆正自己的地位,在对付疾病上,医生甘心当配角,帮助身体打赢这场与疾病搏斗的战争。 西医遇到慢性病的时候几乎都是采用“饮鸠止渴”的方法。饮鸠止渴是讽刺那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目光短浅的行为。比如身体有许多排毒的方式,咳嗽、脚气、腹泄、发热、呕吐、青春痘、斑、癣、流汗等,都是身体排毒的自疗行为,可是西医根本不理解人体的这种生理现象,而采取阻止症状的方法来干涉身体。咳嗽就吃止咳的药,发热了就打退烧针等,这样一来身体虽然没有了症状,也没有排毒的痛苦,但是毒没有出来,留在身体里对身体造成更多的危害。西方现在出现了一种“顺势疗法”,思维方式就完全相反,理解身体的这种自疗行为,并且帮助身体来达到排毒的目的。 西医没有整体观念。中医治得病的人,而西医治人得的病。有一个故事给人的启示很深: 西医的眼中只有疾病,没有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更不会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思考。比如治疗癌症,西医只想到用化学疗法和放射性疗法去杀死癌细胞,他们没有考虑到化疗和放疗对身体的伤害,特别是伤害了免疫系统,如果人体没有免疫系统的保护,几乎没有办法让疾病痊愈,甚至无法生存一分一秒。艾滋病就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首先被破坏处于瘫痪状态而不治。也许西医知道这种伤害,但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来避免。而且我们发现许多癌症病人居然吃着方便面或者啃着饼干上手术台,这在中医治病的过程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中医对病人饮食等生活方面的调理贯穿治疗的始终。 第三个区别是医学模式不同。 西医按照生理系统和器官来分科,而且越来越细。医学专业也越来越专科化,现在分出来的疾病已达到上万种,而且还在细分下去。西医的治病和护理也是界限分明的,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医疗和养护也是分开的,强调康复锻炼。还有心理治疗也不同,西医有专门的心理医师供咨询和治疗。而中医的整体性表现在,疾病的分类以内脏功能和重大病因为主,偏于粗略。而且医护不分,讲究综合治疗。在治病过程中心理治疗贯穿治疗的始终。这样中医治病有很多的优势,打个比方,现在有的百货商店规模宏大,像沃尔玛,提出一站式购物的理念。而中医的治病就是一站式医疗,只要你看一个中医,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
中医和西医的第四个区别就是诊断方式的不同。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这些方法虽然没有标准的数据,但都是根据身体的感觉和感受来的,因此只要综合运用,判断就会是真实的。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根据“有诸内,必形于外”来进行科学的判断,就好比你看到一把椅子的影子,那影子的背后一定有实物一样可靠。而且中医的诊断能发现疾病初始阶段的情况,也就是量变阶段的细微变化。西医的诊断主要是靠仪器,仪器诊断的只能是结果。仪器是没有生命的,仪器得到的数据不能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来做灵活的判断,比如不能根据患者的脸色、形体、行为、语言等的不同来诊断病情。精神、个性、心理只有靠人的判断才能发现。当然中医的中断方式也有不足,比如中医诊断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个人医术、修养、见识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西医在一定范围内对病情的诊断有其准确性和客观性的一面。 中医和西医的第五个区别就是适应疾病类型不同。 中医适应慢性病,也就是由于身体功能、体质下降而形成的病。因此对于慢性病,也就是由生活方式错误而形成的病,中医的方法不可替代。西医对于外伤、传染病,有独特的办法,在防疫、急救、手术上,中医是难望其项背的。但西医对于慢性病是束手无策的,比如现在流行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哮喘、肝炎、肾病综合症、风湿类疾病,都被西医冠以“不治之症”,说是科学还没有发展到治愈这类疾病的地步,对付这些疾病只能终身吃药。这类疾病如果求治于西医,等于是问道于盲,不治还好,一治疾病就会越严重,甚至很多病人都是被西医吓死的,比如癌症病人,他们很多被西医的思维控制,导致精神崩溃死亡。实在令人痛心!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发扬传统、吐故纳新、中西结合、面向当代,逐渐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态势,成为全世界关注中医学的依据。 |
|
来自: 烟云红雨hhj98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