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道德经》是从《周易》中汲取的精华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道德经》解读概述

张武忠初稿2017.8.1

三.《道德经》是从《周易》中汲取的精华,将其发扬光大自成一说,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

《易经》是8000年前的伏羲创立的,经过5000年的传承和不断完善,到了3000年前的周文王终稿于《周易》,达到了哲学的最高峰。所以说《周易》是全体华夏先民的一本百科全书,不是某一个人的个人创作,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是一切其它学说的总源泉。 

 老子和孔子是同时代之人,老子长孔子大概20岁,他们都比《周易》的作者文王周公年轻500多岁。孔子年轻时接触过周易,但他认为《周易》是一本卜筮之书不堪大用,所以没有理会。等他50岁那年,本来还有机会系统研究《周易》,因为要周游列国,去实现自己“克己复礼”的远大理想,也错过了机会。直到69岁惨败而归,这才静下心来重捡《周易》,终于爱不释手。“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专门描述孔子研读《周易》废寝忘食的情形,书不离手翻来翻去,以至于系绑竹简的牛皮绳也多次断裂了。等到窥见到《周易》的深邃哲理,孔子不由得感叹道“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后悔50岁的时候没有学习周易,导致周游列国这十几年出现了那么大的过失。孔子在去世前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将前人对《周易》的解读加以整理,去粗取精编撰成了周易的《十翼》,共七种十篇文章两万多字,给后世学易之人插上了羽翼。

而老子则幸运得多,没有走一点弯路,老子的身份相当于周王室的图书馆馆长,《周易》最重要的卦象等资料是周王室的专利,一般密不外传。但老子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能接触到周王室的核心机密,也能窥见夏商两个前朝的珍贵档案,更是尽得《周易》的精髓。他把所有这些融会贯通之后,摘取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并将其发扬光大,写成了《道德经》的八十一章。之所以用八十一这个数,是因为九九八十一,或者九九归一归于天道之“一”,九是单数之极,在《周易》中“九”代表阳爻阳气,中国人把天子帝王也称作“九五之尊”。

孔子儒家学说的《论语》与《周易》中的阳刚之道不谋而合,而老子的《道德经》则是直接取自于《周易》的阴柔之道,无为而治柔能胜刚。老子将前人的思想发扬光大,虽取自《周易》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屋建瓴更加博大精深。打比方说,《周易》是全才,《道德经》是专才。

我接触过不少痴迷《道德经》的人,他们认为老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不愿承认老子的思想是对《周易》的传承。我觉得有两个最大的原因,首先,认为《道德经》中的话语都是老子凭空想出来的,太深奥了,所以老子就是最伟大的思想家,超越一切前人。其次,是由于孔子的缘故,因为孔子的《十翼》全面注释了《周易》的本经,承认了这一点,好像老子就比孔子矮了一截。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周易》的《本经》是文王和其子周公总结之前几千年的各种《易经》版本而来,孔圣人的《十翼》也只是汇总了之前几百年先贤往圣学习《周易》的心得体会,况且《周易》是全体华夏先民的集体智慧结晶,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

所以说,老子作为后人必然要受前人思想的影响,我在解读《周易》六十四卦和《十翼》时,经常拿《道德经》中的有关章节来做佐证。把文王周公孔子和老子的话语严丝合缝贯穿在一起,他们引申哲理的角度虽然不一样,但只要找出他们引申哲理的总根源,让他们相互参考,最后就能验证你对《周易》中话语的解读对不对了。同样地,我在解读《道德经》时,也会用《周易》中相关联的卦辞爻辞来进行对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