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神秘失踪的第一名人

 昵称50521550 2021-11-23
        历史上神秘失踪的名人第一位应该就是老子,都说老子骑着青牛西去不知了去向,到底去了哪里一直就是众说不一。
       2500多年前,老子在周王室的“国家图书馆”,当“馆长”。老子在图书任职馆期间,孔子经常来借着查阅资料之名蹭书看,并向他请教了许多高深玄奥的问题,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说老子是孔子老师也不为过。老子在职期间管理疏忽,没有看管好图书资料,让人给抢运到楚国去了!为此,周王室给他定了个“玩忽职守”,撤了他馆长的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坐大,周王室又不断内讧,一天到晚的明争暗斗,虽然按他的职务来说,八竿子和他都打不着,但天天耳闻目睹,也让老子感到十分厌烦,干脆离开洛阳,落个眼不见为净。于是就辞职挂靴而去,辞职过程当然是十分顺利,已经乱哄哄周王室谁还顾得上他这个图书馆管理员。临走时留了个字条: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于是就骑了青牛出了洛阳城西门,向函谷关而来。当时防守函谷关的关令叫尹喜,有天早上尹喜很早就来守关。他站在城楼上,手搭凉棚向东方一望,只见东边彩霞满天——古人有望气之学,见紫气东来,必有贵人至。他赶忙吩咐下属备好酒菜,然后急步走下城楼,虔诚相迎。
     不一会,关口前官道来了一位皓首白须的老者,骑一头青牛,还是倒骑的,隐隐有一股仙气。尹喜一看此老者,定不是凡人,赶忙上前自我介绍将老子迎入关内府邸,态度恭敬请他坐下,并奉上茶水,美食。
       老子由于走得匆忙,忘了通关文牒这茬了,(“相当于现今的护照”)由于没带“护照”,无法出函谷关,正在老子无计可施之时。
       尹喜对老子说:“学生一向仰慕您道德学问,今日有幸得见,想拜您为师。”老子一看这样不行啊!收了徒弟就走不了了啊!便称自己才疏学浅,都是些过了时学问,人已经老了,说话颠三倒四,怎好意思去教人学问呢!尹喜见老子无心收徒,不好强人所难。但好不容易遇到了贤人,就这么放他走,不留下些什么,也有些不心甘!于是半开玩笑的说:“您老人家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不收我为徒也罢了,怎么也得留下些东西,否则我不好放你出关。”
        老子一看这架势,不好再推脱了!再推就太不给人面子了。于是让尹喜笔墨伺候,闭幕思索片刻,一气在竹简上写了五千字,这五千字就是流芳百世的(道德经)。
      有了《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西出函谷关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出了函谷关从此就不知了去向,有人说老子骑青牛去了印度。《后汉书》提出了“老子化胡说”,此说法产生一个新名词“杜撰”。(一个姓杜大臣说的),   认为他到西方教育胡人去了,并且后来成了佛,终是无考,不足信。
        有人说倒骑在青牛背上的老子不会走出去多远,一头老牛走得比人还慢,再说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如果骑着它去周游列国还是去了印度,那要走上多少年?这样走上十年也走不出多远。
       如果说他升仙了这还有点说服力,但是这种说法就是个传说。
        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这位老先生实在是走不动了,于是找了一个山清水秀而且没有人烟的地方隐居起来了,然后在那个地方孤老病死,有人说老子隐居在山西老君洞,这个说法靠谱。还有的说只是到函谷关外游了一圈又回洛阳了,种种说法不一而足,这是万古之谜,没有确切答案。
        本人推断西去,在每个民族的历史中,都有一个神仙居住的“圣山”,在中国,那肯定就是“昆仑山”了。西去,定是往昆仑山去,留在了新疆和田地区或者帕米尔高原羽化成仙,再或者真的再向西去化成佛祖点化阿三的祖先们。
道家认为人可以长生不老,据说中国早就有了真正的炼金术,只可惜成本太高,后来失传了。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开创者,那么他是否可以做到长生不老呢?
          “曲则全,枉则直……”道家思想本来就不会用一个绝对的概念来定义一个事情。所以老子西去,走了,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没有定论。
     你说他死了,没人知道尸体;你说他活着,没人见过真身。
     老子肯定活着,在几千年中国文化的骨子里!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不仅极高,而且很酷。他说:“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西行成仙!东归成贤!
       好像成仙最后占了上风,这也许更符合中国人的历史情趣吧。
       老子自己说,“死而不亡者寿”,应该就是对他自己去处的最好解释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