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青龙汤治疗上肢肿痛

 梅兰co8bd95u0d 2017-10-26 发布于吉林

早上读文章,晚上看评论。


中医书友会第149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每次发医案,小编都能在后台看见患者询问自己能不能吃。在此小编强调一下,一定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以身试药!(编辑/小谢)

大青龙汤治疗上肢肿痛

作者/孙建荣


大青龙汤乃临床常用方剂,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方为: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其方为“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表里俱实证而设,具有解表清里之功。刘渡舟老先生用它来治疗上肢肿痛,其效甚捷,详举医案如下:


某女,32岁。患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衣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苔白。


此乃水寒之邪郁遏阳气,以致津液不得流畅,形成气滞水凝的“溢饮”证。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始终没有用发汗之法,所以缠绵而不愈。


处方: 麻黄10克,桂枝6克,生石膏6克,杏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甘草6克。 服药1剂,得汗出而解。


《伤寒论》第39条提到:“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溢饮是水饮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以身体疼痛沉重,其形如肿为特点。大青龙汤治溢饮,为《金匮要略》所载,但也有人认为《伤寒论》第39条大青龙汤证也属于溢饮的范畴,乃寒邪留着于四肢肌肤之间,郁闭卫阳,使气机不行,津液凝涩所致。用大青龙汤发越阳郁,俾汗出阳气通利,津液流畅则愈。


在《医宗金鉴》中,各家论述也甚为精彩:


方有执曰:大青龙汤,一则曰主之,一则曰发之,何也?主之者,以烦躁之急疾,属动而言;发之者,但以重之沉默,属静而言也。


喻昌曰:无少阴证,“但重乍有轻时”,六字,早已指明。言但身重而无少阴之欲寐,其为寒因可审,况乍有轻时,不似少阴之昼夜俱重,又兼风因可审,所以力驱其在表之风寒而无疑也。若脉微弱,身重欲寐,则内顾少阴且不遑矣,敢发之乎?


又曰:细玩二条文义,伤风脉本浮缓,反见浮紧;伤寒脉本浮紧,反见浮缓,是为伤风见寒,伤寒见风,两无疑矣。又当辨无少阴证相杂,则用青龙,万举万当矣。故脉见微弱,即不可用大青龙汤,以少阴病脉必微细也。


方氏注:泥弱字牵入中风之脉,阳浮阴弱为解。不思中风之脉,以及误汗等证,太阳上篇已悉,此处但归重分别少阴,以太阳膀胱经与少阴肾经合为表里,其在阴虚之人,表邪不俟传经,早从膀胱袭入肾藏者有之。况两感夹阴等证,临病犹当细察,设少阴不亏,表邪安能飞渡而见身重欲寐等证耶!故有少阴证者,不得已而行表散,自有温经散邪,两相绾照之法,岂可径用青龙之猛剂,立铲孤阳之根乎!


魏荔彤曰:身重一证,必须辨明,但欲寐而常重,则属少阴。误发其汗,变上厥下竭者,少阴热也;变筋惕肉瞤者,少阴寒也。其犯误汗之忌也。


不难看出,大青龙汤虽为治疗“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证所设,但对于溢饮所致上肢肿痛,亦具有很好的疗效。


I 

I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