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料辨析处的见微知著——在历史阅读中培养学生集证辨据的教学实践

 昵称48107506 2017-10-26 发布于贵州

中国古代的官修史书,是指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官修史书由于史料充足、史家史学修养较高,一般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是作为官修史书,它必定有宣传的功能,必然会受到当政者的左右,当政者基于个人需要,必定只记录下那些有利于他统治的部分,而其他的可能就只是一笔带过或只言片语,甚至隐瞒和伪造不利于自己统治的部分,这就容易把后人引入歧途,对历史产生一种误解。因此,学生在阅读官修史书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拨开历史的云雾,揭开历史的真面目,达到寻史知真的目的。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旧唐书》时,运用推进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做过教学探究,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1
1. 阅读材料,概括观点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兄,唐朝建立后被立为太子。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时任秦王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在给学生大致客观介绍了李建成的个人生平及人物关系后,笔者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后晋史学家刘昫等撰的《旧唐书》卷64《隐太子建成传》,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完成两个阅读任务。第一,找出材料中对李建成的评价词句;第二,根据这些词句概括出对李建成的评价。


大多数学生都能归纳出《旧唐书》对李建成的评价:李建成是一个无才无功、道德败坏的纨绔子弟,仅以嫡长子而居太子之位,妒忌心强烈,多次想谋杀李世民未果。


2
2. 对比阅读,发现问题


学生得出上述结论后,笔者提问学生,《旧唐书》中所记载的李建成形象是否客观真实?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接着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第二则阅读材料,


唐朝温大雅撰《大唐创业起居注》节选,同样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中对李建成的评价,并比较两则材料对李建成的评价是否一致?


学生阅读完后发现两则材料对李建成的评价并不一致:第一则材料对李建成评价很低,而第二则认为李建成有勇有谋,礼贤下士,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笔者接着提问:


“为何同一个历史人物,评价完全相反?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只有一个,那么肯定有一则材料不够客观,是哪一则材料,怎么样证明这则材料是不够客观的?”




3
3.考察史书背景,判断史料价值


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考察两书的作者背景及成书过程。作者的个人经历、学识背景如何,写这本书的可能目的是什么,他在为谁说话,所引用的材料是否真实可信?


给学生推荐了黄永年所著《唐史史料学》一书,让他们阅读此书中介绍《旧唐书》及《大唐创业起居注》的章节。


学生阅读完后意见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认为《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曾在唐高祖李渊起兵时担任要职,所记载之事皆是耳闻目睹,是第一手材料,因此《大唐创业起居注》的史料价值比较高。另外一部分认为《旧唐书》作者刘昫虽是后晋人,但是他编撰《旧唐书》所依据的史料是唐朝时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史料价值并不劣于《大唐创业起居注》,而且刘昫不需要为李世民说话,没有伪造史书的动机。相反,温大雅有可能出于美化唐朝统治者而伪造史书。探究陷入争论之中。笔者适时提醒学生,


能否找到证据反驳对方的观点或佐证自己观点?历史研究是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笔者将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在课后精读材料和查询相关史书,找出史料佐证己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




4
4.引用材料,佐证观点
一周后再次上课,笔者让两组学生分别上台,罗列证明己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1
认为《旧唐书》史料价值高的一组找出了《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大量有关李建成的史料,发现《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同样对李建成评价不高,而且所载事例与《旧唐书》所载基本吻合,三书相互印证,而《大唐创业起居注》是孤证。

2
认为《大唐创业起居注》史料价值高的一组列举《旧唐书·温大雅传》中的材料,说明温大雅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位过程中是站在李世民这一边,因此如果他要伪造史书的话,应该丑化李建成而不是美化他。同时,又指出刘昫虽然没有为李世民说话而伪造史书的动机,但是《旧唐书》根据唐朝的起居注而编撰,而李世民在即位后很有可能为了宣传自己即位的合法性而命史官修改起居注,并且在《贞观政要·文史第二十八》中明确记载唐太宗曾经有过修改起居注的行为。


最终,后一组所列举的史料让前一组信服,获得辩论的胜利。


5
5.归纳正史阅读方法


学生得出结论之后,笔者趁热打铁,提问学生: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阅读正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有学生归纳说:


1
“要看记载者站在什么立场上、持哪种观点、在为谁说话。”


有学生归纳说:


2
“要多个文本对比阅读。”


还有学生归纳说:


3
“还要看所引用的材料是否是第一手史料,这些史料是否真实可信。”


……


用推进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阅读,阅读内容由浅入深,阅读范围由点到面,步步推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迁移,掌握一定的历史阅读方法,体验到历史探究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历史书籍,会读历史书籍,从而将历史阅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并不是所有案例都可以运用推进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前,需要精心选择案例,准备材料,巧妙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原文载于《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第04期第11-12页

小编:大鱼(周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