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既守规矩,又不失个性

 长沙7喜 2017-10-26 发布于湖南

守规则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基本的道德标准,遵守规则可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会使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有个性是指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合理行为。怎样才能使孩子既保持个性又守规则呢?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要科学合理。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般可分为放任型溺爱型权威型民主型四种风格。

放任型父母强调让孩子自由自在成长,大多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

溺爱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少,甚至让孩子予取予求,常常毫无根据地夸奖孩子,使孩子自我评价过高,导致实际的“我”与理想化的“我” 不一致。

权威型的父母注重为孩子制定规则,采用比较强势的手段命令孩子,遇事较少与孩子协商。

民主型的父母遇事与孩子协商,重视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较多独立的机会。

研究人员对上述四种父母的孩子的适应能力进行了追踪研究,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意外:在放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难与其他人合作或者相处;在溺爱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胆量比较小,多疑固执,脾气粗暴,爱出风头。

在权威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判断力;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成为适应能力最强的人,他们能够自己做决定,遵守规则,善于与他人合作。

让孩子既守规矩,又不失个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

刚开学,某小学的心理室就接待了一位由班主任陪同而来的一年级新生丁丁。开学三周,他就成了同学们向老师投诉的主要对象。

同桌说,丁丁上课时一直用橡皮和尺子做“机枪”;坐在他前面的两个同学说,丁丁不许他们靠在他桌子上,一靠上去,他就把桌子往后一拉,每一次都很吓人;下课了,一个同学不小心碰落了丁丁的文具盒,丁丁马上就把这个同学的笔袋、书本一股脑儿拨到地上,还振振有词地说:“谁叫你先把我的文具盒弄在地上的!”

课外活动,几个同学在一起玩“石头、剪刀、布” 的游戏,丁丁也想参加,但大家都不喜欢他, 不愿让他加入, 丁丁就一直捣乱, 还追着他们“打”……

像丁丁这样的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是幼儿园和社区同龄孩子中的不受欢迎者,很多同伴都因为受过其欺负而不愿与之交流和游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然每个孩子不尽相同,但有一点都很相似,就是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导致了孩子的过于任性。

让孩子既守规矩,又不失个性

经过了解,丁丁的父母是开公司的,平时工作很忙,应酬也多,经常很晚才回家。丁丁出生以来一直由奶奶照料。在奶奶看来,孩子吃好、穿好就是其带养孙子的主要目标,至于孩子的习惯、个性、道德品质等方面,到上学的时候学校老师会“教”的。

所以,当丁丁进入小学,一下子面对学校那么多需要遵守的规则,根本无所适从。他觉得上学非常枯燥乏味,难以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所以在入学适应上就显得比别的孩子困难得多。

让孩子既守规矩,又不失个性

对于像丁丁这类孩子,入学准备的重点就是帮助其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其学习兴趣。心理师给了孩子父母以下建议:

1

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家长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事例,让孩子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比如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不能闯红灯,只有每一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马路才能保持畅通,小朋友才能平平安安上学;乘坐公共汽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这样才不会发生拥堵;在自助餐厅用餐,不能高声喧哗,随便跑动,要适量取用、避免浪费等。

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孩子,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人人守规则,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更快乐。

让孩子既守规矩,又不失个性

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公约或游戏规则。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想法,最后通过协商达成一定的共识。

让孩子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他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义务感和成就感,于是他也会把遵守规则视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更加自觉和主动地遵守规则。

2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每天吃过晚饭,家长要安排30分钟的家庭学习时间,比如一起看看书、讲讲故事、做做手工和各种益智游戏等等。家庭成员在这段时间里要遵守规定,不能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包括玩手机、看电视等等,而且还不能影响他人的学习,比如随便走动、说话聊天等。

休息日家长也要抽时间尽量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让孩子在读书的氛围中培养阅读兴趣。

让孩子既守规矩,又不失个性

选购图书时,每次不要买太多,一两本即可,要让孩子对书本产生珍爱之情,并对下一次去书店有所期待。当买回来的书在数量和种类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就可以为孩子布置一个读书角了,同时指导孩子对自己的图书进行分类整理。

拥有一个温馨的、充满书香的读书角一定会让孩子更爱书,更爱学习。

3

指导孩子与同伴友好交往

幼儿之间常常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闹矛盾,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要做到“一少三多”;少干涉孩子们之间的纠纷,避免以成人的判断和意愿,剥夺孩子们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多给孩子们提供到新环境接触陌生人、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多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让孩子们分享玩具或食物,一起游戏;多给孩子选择相关主题的动画片或故事图书,和孩子一起讲述主人公与人相处的故事,在肯定与否定的判断和讨论中,让孩子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交往。

让孩子既守规矩,又不失个性

怎样才能使孩子既保持个性又不任性呢?建议家长试试如下方法:

(1)家长需尊重孩子

如果不尊重孩子,不管其要求合不合理,都给予否定,孩子的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产生不满和对抗心理,并较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有的孩子则不敢提出正当要求,一味顺从,行为畏缩、胆小怕事。

(2)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

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无原则地迁就并给予满足,其必然会使孩子变得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任性胡为、不讲道理。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应温和地拒绝,并因势利导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力。只有得到尊重,知道规则的孩子,其心理才会健康发展。

(3)适当延缓满足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家长可以延长满足的时间或有条件地满足,让孩子明白需求的满足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并让孩子学会等待。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时,需注意应限制条件,可让孩子在几个方案中选择。这样孩子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会得到满足,而且必须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让孩子既守规矩,又不失个性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