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经络特色讲解—督脉2

 陈南亦 2017-10-26 发布于浙江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找时让病人低头,大椎会往后突出的比较明显,因为这个椎体很大,所以就叫做大椎。从上往下摸到一个明显大的就是第七颈椎。大椎可以单独称之为一个系统。人体足之三阳,手之三阳,六条阳经从这里过,加上它本身属督脉,督脉属阳经,统领一身的阳气,此处又是暴露于体表的部位所以这个地方的阳气非常之旺。

我们知道一个人有很多的金银财富,却没能力就容易招来灾祸,更有句话叫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大椎它有这么多阳气(财富),如果不控制它(能力),就会出现问题,大椎是如何控制的呢,它是一个降温系统。在太乙悬灸里,做灸时,大椎是用来开穴的,大多数的疾病,我们都可以先灸大椎,就是因为大椎可以升阳降温。七条阳经的阳气不足,都可以灸大椎,大椎是大财主,管七大阳经,可以运用它实现共补的功效,如果大椎出问题,阳经之间就无法互给。不管寒症热症都可以灸大椎。如果说有阳经发热,热就会上脑,脑部就会发高烧不退,这时就可以灸大椎以降温,阳经特别是督脉往上的阳气,会让我们的大脑发热,因此需要大椎要不断的调控身体的温度,保证恒温。

一个人如果很紧张,或恼羞成怒时,脖子就会变粗,会去解领口的扣子,是因为大椎这时降温不够了,要灸。我们看一个人在解扣子了,就知道这个人在紧张,因此中医学好了可以知道别人的心理。大椎如何升温,它可以分配我们的七条阳经,在降温时可以用放血,扎针。如果要升温,就用灸法。一切寒热病都可以用它,你给它不同的信号就可以了,或放血或扎针或灸。大椎是太乙悬灸里非常重要的穴位,太乙悬灸里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穴位,如胃四穴、三通穴等,是我自己命名的,教课书里没有,还有一些方法如,百川归海法,引火归源法等。

风府穴:从大椎往上摸,摸到头颅有个人字型凹缝的地方就是风府穴。风府为风之府,府是宅院的意思,人在受风时,最多的就是这个地方,不要按发际线去找。扎针不能往上,但是手法点穴一定要往上,扎针要往舌根的方向扎。有个针灸老师,给一个精神病扎风府,扎完后效果较好,第二次扎针时,病人不配合,针下了后,病人开始抽搐,口吐白沫,拔针后扎人中急救,人就已经没用了。因此,风府扎针很恐怖,要慎重,针法不好不要去扎,直入5分即可,可以用灸,灸是热,风邪可以伴随很多邪气进来,遇到最多的是风寒,灸会比较好。也可以在这个穴位放血,不要直接下针刺,会很痛,可以把这个部位的皮肉拉起来一点再刺。风性游走不定比较难治,但是这也是它的“弱点”。在一个不是很密封的房间里,如我们家里,在一堵墙上打一个孔,站在孔边就会有很多风出来,家里没有风啊,为什么会有风呢,压力产生气流,有孔之后,空气压力强的房间就会把气流推向压力弱的房间。人体亦同,在闭塞的情况下,风在人的身体里游走,没有出口,在风府刺出血后,风随血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说中医就是物理医学。一切风之病都可以用它,头痛特别是后脑前额痛,用它很有效。在太乙松筋手法里,一直从风府走到耳后骨边,太乙手法不讲穴位,讲区域,讲穴位会进入误区,12经络没有横着走的,手法横着走,很多痛都可以解决。痛好解决,酸胀没那么快,还需要用到其他的方法。

哑门穴:在风府穴下0.5寸。此穴可以治哑,可以治哑,也可以让人变哑,这个穴位我们不太会用,但因为离风府太近,所以在用风府穴时会用到哑门。我们用太乙手法时,找到风府缝隙时,用指头往里面顶,会有一股气流往前额蹿,会蹿到百会,甚至到眼框,这是一指通天手法,如果没有往上,而是平点风府,就用到了哑门。

强间穴:在风府与百会中间。强,硬,感觉头颈都很僵硬,没有弹性,没有灵活性时,可以用强间穴,但也不太用,一般用风府穴。在一种情况下会用,在按风府时,气流在强间处停滞不前了,就要按这个穴。我在用“一指通天”手法后,会给放松下头的两侧,原本很难受的头部按完后会轻松很多。

百会穴:在两耳尖直上的交点,位于人体最高的部位。是一个比较大的穴位。穴位没有千、万,可能是因为王爷、皇帝用“千、万”,百姓不好用,用百已经是一个表示最多的数字了,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会聚,因此这个穴位主升一切。内脏下垂、眼皮、眼袋下垂、脸下垂都可以用它,但要先给它信号。百会还可以升其他功能性问题,比如气:感觉头昏很空时为精气不足可以灸它,可以先灸肾俞给信号,低血压灸百会,血压太高了,可在百会扎针、放血。灸是补法,扎针、放血多用于泻法,百会可以升(补)、可以泄,头昏沉而涨是升的东西太多了,可以泄百会。要升时,先告诉它要升的东西,比如精气不足,先灸肾俞再灸百会,血不足,先灸脾俞、肝俞再灸百会,阳气不足时,先灸大椎再灸百会,信号很重要。我们的理论里有“圆圈理论”,还有“信号法则”,要牢记。

神庭穴:先找到印堂,印常直上三寸的地方就是此穴。神之庭院,

上星穴:前庭上0.5寸。此穴与前庭穴不会单独用,扎针时都是从前庭往上透上星。古代,星就是精,上星为上行精气,星行小,没说是上月,在头部最小的东西就是鼻孔了。此两穴都是讲肺,治鼻窦炎、鼻息肉、鼻渊病,都用这两个穴,上星更重要一些,是很好的一个经穴。在窦材用的灸法里,鼻息肉直接灸上星这块时,会感觉鼻子很痒,灸久后会有一块肉掉下来,病就好了,其他的鼻病,都用上星就好。古代是直接灸,现在是温和灸,现在效果会差些,灸的时间要长些,头部的穴位又不可灸太久,以免头晕。因此灸完头部的穴位可以灸涌泉穴,让火气下行一些。神庭上星治的都是鼻子。不要按发际线找,不同的人发际线不一样,如厨师等一些发际线较高的,或没有头发的,按发际线就找不到神庭了。

印堂:印堂到风府共18寸。

素髎穴:鼻头上正中间。我们可以玩个游戏,闭着眼睛,用自己的食指去点自己鼻头,可能十个有五个指不到。髎,就小孔的意思,素,是高雅、圣洁的意思,灸、扎针都不行,用的最多的是用三棱针放血。平时不太用,用的最多的是急救,离人中近,也用于酒糟鼻。

水沟穴:鼻子与上唇之间有一条沟,在这条沟的上三分之一处就是这个穴。这个水沟要宽、深,如果过平且有瘢痕等,于男女性来讲就是不育、不孕,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肾好不好。水沟穴用的最多的是急救,但一般人用不到急救,除此之外,可以用以治急性腰痛,一切的急性腰痛特别是腰正中痛,痛症都可以用它,酸不要用。以前有个客人腰痛,弯着都不能走了,一针水沟,两针后溪进去,过十分钟醒一次针,半小时过后就能走,人中治疗腰痛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速度很快。水沟穴可以醒脑开窍,所有的昏迷,不管是因为高血压还是颈椎等引起的,都用它。

龈交穴:在牙齿与上唇正中内里的一块肉之间的正中的位置,此穴是督脉的最后一个穴,督脉到这里就结束了。可以治上牙痛,和上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龈萎缩、牙周炎等上口腔的症状都可以用,用放血最好,很痛。口腔溃疡,也是有压力太大,给这个压力找个出口,如放血,病症就会好。


本章导语:讲解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因,对交接穴的归经方法进行了猜测,信号放射法的讲解,这个方法可以运用于针、灸、点穴等等,对阴阳进行基础的概括。学穴位不要记功效,要记特性。再有中医的消炎方法、特效穴的另类讲解。还讲了辩证的重要性、小儿保健及针刺方法、治疗风病法则。

       感谢大家的阅读,这一阶段我就讲到这里,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后续更新!!

我是陈南亦,如想要与我联系,或者更加系统的学习中医的话,欢迎大家加入我创建的QQ群:19622737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