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铜钱比银子更受欢迎!

 那片杏林 2017-10-26 发布于新疆

本文源自 法制晚报社(2017-09-23 15:00)天眷堂特约撰稿人 徐灵岩(金刀客) 老师改编并配图。


穿越到古代,拥有什么东西最重要呢?房子,粮食,衣服?No!是钱!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有了钱,什么买不来呢~

所以,为了能够顺利在清代北京生活,咱们首先要知道清代的钱是啥。

由于清代包含了近现代,所以也包括了货币近现代化的过程,在用钱的时候,请一定要分清时期哦~

大体来讲,清代的官方货币有四种,其中两种贯穿整个清代,另外两种基本上是晚清才有的。

让我们分别来了解它们吧!


银子:

白花花的银子,大家在各种电视剧里一定没少见到。清代大宗的交易,一般都是使用银子来计算的。在使用银子的时候,单位是“两”,在“两”之下则有“钱”“分”等单位,换算比例为1两=10钱,1钱=10分。

清代各种重量的银两:

清代湖北“光绪五年月 江汉关 乾裕号 匠蔡春”五十两银锭

重量:1880克

江汉关税锭系中国海关税锭重要品种之一

北京诚轩480000元


清 云南“香港 东京 河内 海防”戳记二十五两协饷锭

重:925.5克

中国嘉德34500元


清 代山东“泰峰峻 十足色”双戳十两银锭

锭面加打“ ” 戳记二处

重量:382.8克

北京诚轩27600元


清代山西“陵川县”五两腰锭

重量:180.6克

原光,保存良好

山西省打州、县名戳记之腰锭十分罕见

北京诚轩11500元


清陕西“武功张有”四两银锭

重:121.8g

上海泛华10350元


清云南“道光十四年”三两单槽银锭

重:81.8g

上海泛华9200元


清云南“彭恒昌”二两半单槽银锭

重:70.8g

上海泛华6900元


清四川“临关”一两半银锭

重:42.8g

上海泛华103500元


清“寿”字一两银锭

重:35.7g

上海泛华4830元


铜钱:

铜钱也不需要多说,我国古代几乎历朝都是以这个为主要货币的,在清代也一样。一般小宗的交易,都是用铜钱来计算的,而且因为跟银子比起来简单一些,所以更受欢迎。

清代的铜钱,由官方所造的叫做“制钱”。而各地也有私铸的铜钱,成色不一,跟制钱不一定等价。北京一般都用“制钱”,所以这里主要讨论制钱。制钱的单位一般为文,也就是一枚制钱是1 文钱,又将1000 文称为“吊”或“贯”。另外,清代还短暂发行过“大钱”,也就是面额比1文钱要大,如咸丰朝即有“当四钱”、“当五钱”乃至于“当千钱”。与制钱被称为“通宝”相比,“当四”到“当五十”的大钱被称为“重宝”,“当百”到“当千”的大钱被称为“元宝”。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的制钱铜质精良,大型厚重;清中期以后逐渐减小,且铜质含铅量高;清晚期的制钱更加粗略。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枚大型厚重的制钱可以换多枚轻小的制钱。

清代早期大型制钱:

顺治左延 11220元;康熙罗汉 640元;雍正南5110元。古泉园地

清代中期大样钱(宫钱):

非普通流通钱,直径在27毫米以上。大样钱的重量绝大多数在6克以上,最重的大样钱超过10克。

乾隆大样 420元;嘉庆大样 420元;道光大样 540元,古泉园地

清代中期普通制钱:

重量和质量极不统一,质量较高者直径在24毫米以上,重量在4.5克左右。质量低者色泽差,重量小于4克。

乾隆宝台 690元;嘉庆宝源 90元;道光宝源180元。古泉园地

清代中后期普通制钱:

重量和质量继续下降,质量较高者直径在24毫米左右,重量在4克左右。质量低者含铅量极高。

咸丰宝川小平母钱 5840元;同治小平 320元;光绪宝泉小平母钱 5190元。古泉园地

清代末期制钱:

铸造量非常少,基本被机制币所代替,最小的宣统制钱直径只有1.8厘米左右。

宣统小平大样 420元  直径23.9毫米 重5.0g;宣统小平 60元 直径19毫米。古泉园地

清代日常生活,经常以铜钱进行交易,方便快捷。不过最为繁杂的是银钱比例。在官方设定上,应该是以1两银子兑换1000文的制钱,但是民间银价和钱价一直在变动,各地价格也不同。

以北京的价格来讲,大体清初制钱较贵,1两银子经常只能兑换800制钱左右;从乾隆朝中期开始,银价逐渐上升,在嘉庆朝已经打破1∶1000的比例;特别是在道光朝,因为外国贸易的影响,银价暴涨,1两银子甚至能换到2000多制钱,后来才逐步稳定;到了同治朝之后,直到清帝退位,1两银子兑换的制钱数一般在1100至1800间徘徊。

所以,您要是想兑换银子和铜钱的话,一定要多看当时的银价,几乎每月都有变动的哦~


银元和铜元:

现代人提到银元,感觉就是民国大洋或者外国货币,但其实清代就已经有了这些东西。

众所周知,清代的时候中外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外国人在与清人交易时,便会使用银元。说到底,“哪国的银子不都是银子”,而且外国银元重量和成色比较统一,有利于清代的商贸活动。当然了,上面画的东西,清代人多数不认得,以至于给钱币上的某些欧洲国王起名叫“大髻”、“小髻”之类的…… 这种洋银元,在清初就流通于南方,北京也有一些,如著名的和珅和大人被抄家的时候,抄出的物品中即有“洋钱五万八千元”呢!

外国银元上的形象清代人不认得便起名“大髻”、“小髻”。“大髻”、“小髻”为币制名,清代对流入中国的一种西班牙银元的俗称。因其币面所铸人像之发髻大小不同,如查理第三和查理第四的人头像发髻皆较大,遂俗称为“大髻”,其小者则俗称“小髻”。

到了晚清,光绪十三年的时候,张之洞奏请朝廷允许铸造银元,之后全国各地便开始铸造,成色不一,形制混乱。到了光绪二十七年,朝廷正式发行自己的银元,每枚银元“重库平七钱二分”,也就是1(银)元=0.72两银子,后来又有了5角、2角、1角等面值,并且还有了作为辅币的铜元,规定一枚当十铜元=10 文制钱,后来又有了1文、2文、5文、20文等面值。

光绪二十五年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北京诚轩43700元


1890年喜敦版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北京诚轩345000元


1902年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背广西飞龙试铸样币 北京诚轩138000元


1906年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闽”二文黄铜币 北京诚轩5750元

铜钱向机制币过渡时期的机制币:

1899年奉天机器局造光绪通宝紫铜当十钱重二钱四分机制方孔铜币 北京诚轩27600元


清代宝津局光绪通宝机制方孔铜币 北京诚轩2300元


钞票:

钞票即是纸钞。清代官方对于钞票的发行特别谨慎,似乎是借鉴了前面几朝的经验,一般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尽量避免发行钞票。

具体说来,晚清之前一共发行过两次钞票:

第一次是顺治八年,发行“钞贯”,用了十年左右就废止了。

第二次是咸丰三年,当时大清风雨飘摇,迫不得已发行钞票。一种叫“大清宝钞”,即以制钱为单位的纸币,面值如250 文、500文、1000文、2000文等,后来还有50 千文和100 千文的。另一种叫“户部官票”,是以银两为单位的纸币,面值如1 两、3两、5两,乃至于50 两等。后来“宝钞”和“官票”都发生了贬值,所以在咸丰末年便开始清理,不再使用。

后来则是外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如麦加利、汇丰、花旗银行等都发行以银元或银两为单位的钞票,清代人才逐渐认同纸钞。到了光绪二十三年,各地开始印制纸钞,光绪三十一年,朝廷设立“户部银行”,逐步发行“银两票”和“银元票”。

咸丰九年大清宝钞贰千文一枚,答字第三千五百八十五号 北京诚轩8050元


宣统元年开封大清银行兑换银票汴平足银叁两一枚,芳字第一百八十号 北京诚轩230000元


金子:

金子并非是清代官方规定的货币,在日常生活中,也基本不作为货币在交易中使用。但是金子一直都属于贵重金属,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作为等价物或者某种价格的体现使用,日常生活中就算了。这就好比您出门儿吃碗面,一共20 块钱,您却从手上摘下一个金戒指要用它付款一样,清代人也会以奇葩视您的。

清 乾隆年间十两金锭

正面上下各有“宝”字戳记,中间葫芦戳记“元记”字样,背面左右“鼎元”字样

中国嘉德287500元


银票和钱票:

清代有银票,还有钱票,不过都不是清代官方的纸币,而是一种私人的信用票券。比如晚清北京城有知名的“四大恒”钱、银庄,他们可以发行自己字号的钱票、银票,只要盖上他们商号的朱红大印,便是以他们商号为信用源在市场上流通。但是因为它非官方,所以只能凭自己的信誉立足,并不确保万无一失,一旦钱票、银票或损或失,均不可挂失、补领,这也是人家钱、银庄的一个大宗收入源呢。

所以说银票这东西嘛,用也就用了,但是一定要小心哦!

光绪癸卯年(1903年)武汉汉镇德昌号制钱票壹串文

如字第拾七号,上边纸墨书“熊家巷口”地址

北京诚轩4025元


1841年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166元?

清代一两银子值现在多少钱?这个问题真的很复杂……对于古代的物价,我们经常是以生活最基本品——大米,作为中介物进行换算的。但是这种换算方法对于清代来说,并不是很适用。不过我们暂且试着换算一下。

首先,我们在《中国货币史》中,可以得到清代每一个时间段的大米价格,其中有大米和银子、大米和铜钱,以及银钱比例的种种数值。从中我们可以查到,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时候,大米每公石合制钱2524 文,合银72.44公分,又知当年京城平均银钱比例为1两银子换1434文制钱。根据相关数据的换算,得出当年每斤大米售价为0.0151两银子或25.8文制钱。这一年,曾国藩正好在北京居住,其账簿内提及过买米信息,为“米百斤两千三百文”,即23文/斤,基本和换算符合。同时,将今日普通大米的价格以人民币2.5元/斤进行对比的话,最终结果为:

在以北京城大米价格作为中介进行计算的前提下,1841年时,1两银子大致相当于人民币166 元,一文铜钱则相当于人民币0.097元。

也不用感慨清代物价之低!因为还没跟您说收入的问题呢。先看看当时京官的官方收入。清代京城文官的官方收入主要是本俸、恩俸以及禄米,另外还有一些补贴。除去补贴不算,再将禄米折算为银两(清代官方给禄米之定价一般比市面上的米价要便宜,这里姑且以道光二十一年曾经用过的每石1两3钱银子的比例来计算)。

再比较一下当时其他职业的一般工资:


百姓喜欢铜钱的原因: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铜钱是最直接的货币,每天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铜钱。金属铜也是清代制造业运用最多的金属之一,整个国家都离不开这种金属。百姓手中拥有的铜钱越多心里就越踏实,所以许多老百姓都有储存铜钱的习惯,这也是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窖藏铜钱的最大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