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养生?

 方远图书馆 2017-10-26 发布于广东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的观点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古代先哲认为,世界先有天地,后有万物,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成为一个整体,正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都把人的生存与健康放到了自然的环境中去认识,认为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自然界关系最为密切,甚至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就是不断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取营养,在体内消化吸收,并将废弃的物质还给自然界,不获取或不给予都会使人们失去健康,而获取营养的方式就是通过饮食。所以,人的健康与否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地的地理、气候、物产甚至是季节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就必须适应自然和环境的变化,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以保正气、祛邪气;而获取自然界的食物烹制成菜肴时要在宏观上加以控制,保持阴阳平衡,使人与天地相应。

  适应自然,适应环境

  适应自然、适应环境,是指人的饮食必须根据气候、季节、环境、地域的不同作出相应选择。此观点的产生来自于先哲们对人与健康以及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人们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常言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中医认为,构成人体和人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气,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根据气的来源、功能和存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营气和卫气。元气,又称原气,来自于父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宗气,即胸中之气,由呼吸之气和饮食所化生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存在于人体脏腑之中的气,称为“脏腑之气”;运行于人血脉中的气,称“营气”,行于脉外、具有防御外邪侵犯作用的气,称“卫气”。而以上所有的气相对于侵犯人体的“邪气”来说,统称为“正气”。气是无形之物,但气化可以生精,精即是存在于人体的有形之物,如肌肉、毛发、骨骼等。神是人生命活动的体现,包括魂、魄、意、思、智、志、虑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精、气、神三者关系非常密切,相互滋生、相互助长。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基础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气足则精充,精充则神旺,而气足的基础首先是要保证水谷之气的充足,所以,人的饮食必须适应自然、适应环境,具体体现在饮食要因时调适和因地制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