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守儿童父母的心声(也妈原创)

 小鱼儿oe7l35vj 2017-10-26 发布于江苏

刚刚看了睿睿宝贝妈妈写的一贴子“[图]请把爱还给她们——留守儿童 (原创) ”。很有感触,所以想写写这些留守儿童父母们的心声。

很高兴我居然跟睿睿宝贝的妈妈是老乡,睿妈是万县的,而也妈是忠县的,是邻县咧,呵呵

首先,睿妈,我能解你那种对孩子的爱,你写那贴的目的是想唤回这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多给他们爱,多陪他们,让他们的童年快乐无忧,健康成长。谢谢睿妈!!

也妈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从小家里条件很差,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没有玩过任何玩具,最常玩的就是田里的泥巴,和坡上的野花,再就是下乡缝衣服裁缝机器下的那几块小碎布。。。

也妈我从7岁就开始煮饭担水,煮的饭是稀饭,那时一年都吃不上几口干饭,更别提炒菜和肉了。担水是用我奶奶家的一小木桶去担,一路走来水都差不多倒沷在路上了。

但正因为小时候吃过这些苦,练就了我现在的坚强,自信,乐观的精神。

我有几个同学,父母是那时的乡干部,也就是所谓生长在政府大院的孩子。80年代的孩子,那时我家吃肉的机会很少,但每每看见这些父母有工作的孩子吃的穿的玩的时候,我也偷偷的恨过父母,恨他们不能给我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但现在这些孩子生活得怎么样呢?

过年回家,都会与这些同学聚聚,但是他们现在成天吃喝玩乐,男女朋友倒是不少,但好像从没打算正正经经找一个过一辈子一样。正在他们的父母都基本退休了,一月的工资也有那么二三千,但是这点钱根本不够我的这些同学用,父母每年的工资奖金都被他们给挥霍一空,吃好的穿名牌。

而我们当时都是农村孩子的同学,几首都成家立业,有的虽然打工,但他们都是大大小小的车间干部,吃苦赖劳,勤勤恳恳。(这里我说明一下,我只说的是我这些同学,但并没有说所有政府大院出来的都这样哈)

记得小时候上学,我的铅笔秃了,想找同桌借把小刀我削一下,可是同桌不给,我没办法,只好趁没人看见的时候弯下身,将铅笔在石头墙上磨了磨。边磨还边观察着周围,害怕别的同学取笑我。从那时起我就天天做梦,梦想天上下小刀,只下我站的这一团,所以有小刀都属于我的,但后来才知道那叫异想天开!

89年,我的父亲经战友介绍,在城里租了一间门面做玻璃生意,慢慢的,我家的条件好了,想要几把小刀都不成问题了。从那以后,我专把小刀借给比我家庭条件差的同学用。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钱有多么的重要。

而现在,留守儿童成了全民之痛!

其实,留守儿童的父母何尝不想天天陪在孩子天边,给他们无穷的爱。可是回到现实,可能吗??农村的父母没有工作,他们仅靠家里那几分田地根本给不了孩子多少的爱,就好比也妈小时候一样。所以,他们的父母只能忍痛将孩子留在老家,而选择外出打工。

就是因为钱,大部份的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我的好几个表弟表妹都是留守儿童,还好,他们很乖,成绩也不错。父母会按时打电话给他们,偶尔会在网上与我见见面,我也会不断的跟他们讲做父母的苦心,因为我是当妈的人,能从中体绘他们的父母内心中的苦与无奈。

我能体绘留守儿童父母内心真正的苦,真正的无奈,他们在外打工,为了思念家里的孩子夜里哭过多少回,流过多少泪只有枕头知道!

还有一件事,去年夏天,我回昆明,住在我们楼后面一家卖菜的孩子,中午去大观河捞鱼,结果被洪水冲走(小孩都12岁了),父母一直在菜市场卖菜,等到老乡问他的孩子时,才发现孩子被水冲走了。

这又能怎么说呢?这孩子就是跟着父母在外地读书的呀,这些父母就算把孩子带在身边又怎么样呢?他们为了生活还得放孩子在家不停的在外奔波,听话点的孩子会乖点,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可调皮一点的呢?他们是关不住的。

留守儿童是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道底要怎么才能让这些孩子得到更多的爱。

城市里的人或许看见会说,那就把孩子带在身边了,打工也带在身边,可是想想,农村打工的父母没有文化,他们坐不了办公室,他们大不了就是在一些建筑工地,或者一些流水綫上,有时还会加班。这样可能吗??可能把孩子时刻带在身边吗??

或许还会说请个保姆看着吧,如果能请得起保姆我想这孩子就不会成为留守儿童了。

不过也妈觉得,要是男的去打工,留女的在家种地和看孩子那可能还算行得通吧!

希望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