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户跟深蓝君吐槽,看了我们的文章后,回家找到之前购买的保单,最直接的反映就是: 天呐!我都买了什么保险,性价比这么低,一定是被坑了.... 这种事深蓝君最有发言权,很多朋友会把自己购买的5年前、10年前的保单发给我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过时的保险,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通过一个例子,中国人寿10年之间重疾险对比,看看同一家公司的保险,这些年都有哪些变化?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寿2007-2017年之间,重疾险无论从病种、赔付次数、价格都有不少的进步。 深蓝君从百度百科找到了康恒产品介绍:
同时期的平安康盛仅为25种重疾、友邦守护神仅为20种,就连这种当年的市场创新产品,在时间的作用下,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这里深蓝君想说的是:不是之前买的保险不好,而是之前的保险过时了,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好。 过去的保险在现在看来,的确毫无竞争力,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主要通过预定利率和市场竞争两个角度来看: 1、预定利率对保险的影响: 在《为什么不同保险公司,保险价格相差巨大?》的文章中,深蓝君详细介绍了影响保险价格的因素,主要可以概括如下3点:
预定利率对于一款保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看看什么是预定利率:
通俗来讲就是:我们交保费给保险公司,相当于保险公司向我们借钱,预定利率越高,代表借钱的利息更高。
从1999年开始,接下来近10年的时间里,长期人身险的预定利率都被保监会严格限制,一直保持在2.5%的年代,直至2013年费率改革的时候放开,目前一般为3.5%和4.025%。 所以在2013年以前购买的保险,由于行业监管的原因,产品竞争力和最近几年推出的保险,是没办法相比的。 结论1:保险过时了,并不是我们买错了保险,而是保险从精算的角度来讲,现在的保险就更有竞争力。 2、市场竞争力激烈: 十年前,说到保险,绝大部分人也就是知道几家,所以我们也做过老五家保险公司产品测评,而现在我国已经超过了160家保险公司。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每家公司迫于竞争的压力,会推出卖点更多保障更好的产品。我们通过几个维度来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保险,不同公司的定位和产品都是不同的,自然有很多公司愿意让利消费者,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 除此外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很多保险销售平台,会向一些保险公司定制很多更有优势的保险,比如我们前几天测评的唐僧保、中荷顾家保等。
前两天深蓝君也选择了10款平安重疾险进行对比分析,都是平安自己的产品,但是电话销售、网络销售、代理人销售、团体销售,价格相差非常大。 结论2: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了,越来越多挑战行业价格底线的产品涌现出来,之前保险公司可以躺着挣钱,现在需要越来越迎合市场,所以好产品越来越多。 深蓝君一直认为,竞争是个好东西,现在一百多家保险公司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我们正在经历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年代,国家货币一直在超发,如何对抗通货膨胀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深蓝君一直觉得,买保险是一种消费,并不是投资。完全没必要拿着现在的保险跟自己以前买的对比,会觉得亏大了。不过我还是要给你2个小建议: 1、保险是多次配置的过程 买保险一定是多次配置的过程,不要期望买一次保险就放那不管,期望这份保险就可以保一辈子,这是不切实际的。 家庭保险配置要根据收入的增长、家庭人员变化等因素来不断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保险配置是与时俱进的。 2、不要奢望占保险公司便宜 深蓝君遇到太多的人,一上来就问有没有“有事赔款,没事返钱”的保险,每当看到这类,我都是无奈的,因为这个东西用几十字根本解释不明白。 为什么不推荐返还型保险,深蓝君在《细数返还型意外险七宗罪,真的值得买吗?》的文章中说的很清楚了,建议大家看一下。 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 很多时候我们父母都做不到的事情,就更别指望保险公司。 深蓝君一直坚信,随着保监会“保险姓保”理念的推行,保险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买现在的产品。保险公司有一个话术说得比较恰当: 什么时候买保险最合适?答案是出险前一天,其次是现在。 风险是不确定的,我们不知道它会不会来,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科学合理的进行保险配置,早买早保障。 尽人事,听天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