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有张古方,专治气管不好,当年全球水平最高,冬天常用到

 枫彪 2017-10-27 发布于福建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博济方》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气管不好,即常见的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气管不好,最难受是眼前这秋冬之际。一旦外感风寒,气管仿佛被掐紧了脖子,咳嗽、痰多、哮喘遍蜂拥而至。

今天,“精诚名医汇”就和你好好聊聊外感风寒之后,如何解救我们的气管。

说起来,治疗此类疾病,我们中国人的办法,一度是全球最高明的。因为在距今近1000年前的宋代,中国出现了一部医书叫做《博济方》,其中记载了一张古方,非常成功地解决了感冒之后咳嗽、痰多、闭塞、恶寒等问题。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代表着最高医疗水平。

这张古方是什么?这就是“华盖散”。所谓的“华盖”,指的就是我们的肺。我们的心为君主之官,而肺就像君王出门时的华盖一样,为其遮风挡雨,所以,古人把肺称为华盖。

这华盖散是什么样子的呢?

紫苏子、麻黄、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各一两(大约30克),甘草半两(15克)。研成细末,搅拌均匀,每次服用6克,水煎服。

它能治疗什么样的感冒咳嗽呢?请大家记好了:患者平时痰比较多,同时外感风寒,出现咳嗽不止,吐白色痰,呼吸的时候胸膛、喉间有异声,胸膈觉得有些满闷,鼻塞不通气,有些恶寒发热的感冒症状。这样的患者,一般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用华盖散治疗这类疾病呢?

原来,上述症候,在古人看来,乃是素体痰多,外感风寒所致。什么意思?患者本来就有痰湿的问题存在。这个时候,一旦着凉,外感风寒,就会导致寒邪袭肺。这样一来,痰湿上犯于肺,寒邪郁遏于肺,导致寒湿交杂,便牢牢掐住了肺的咽喉。我们知道,在中医里面,这肺主宣发和肃降。肺气只有宣发正常,肃降有序,才能让让呼吸顺畅。宣降失责,必然咳嗽、气逆,痰涌而出。同时,寒痰阻塞气道,令胸膈满痞,呼吸困难。肺开窍于鼻。肺气不正常,我们的鼻子就会不通气。因为患病的诱因是风寒袭表,所以我们常常会感受到风寒表证,出现恶寒发热的症状。

那么,这个时候,古方华盖散如何解救我们的肺呢?

首先,我们用了一味药,叫做麻黄。请大家记得,这味麻黄,是“肺经本药”,一般来说,肺出了毛病,麻黄常常被派上用场。它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宣肺平喘。尤其是咳嗽、痰多的人,用麻黄的机会特别多。你看《医方十种汇编》里就说:“凡风寒郁肺而见咳逆上气,痰嗽气喘皆可加用”。此外,麻黄还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因此,它在这里一箭双雕,用作主药。

麻黄主宣肺。而肺气的正常,要依赖宣发和肃降两者共同努力。那么,我们靠谁来肃降肺气呢?靠苏子和杏仁。那紫苏子,性味辛,温,归肺经,功在降气消痰,平喘。《药品化义》就说:“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教,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那杏仁,性味苦,温,入肺、大肠经,功在祛痰止咳,平喘,润肠。《长沙药解》里面说: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本草便读》也说:“凡仁皆降,故(杏仁)功专降气,气降则痰消嗽止”。可见,这杏仁和紫苏子,全都能够把逆乱的肺气降下去。

有了麻黄、杏仁、紫苏子,肺气基本可以恢复正常了。但是,患者之前体内多痰的问题,似乎还没得到很好解决。怎么办呢?我们用陈皮、桑白皮和茯苓来帮忙。

陈皮,性味苦、辛、温,入脾、肝经,功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在这里,陈皮的主要作用就是行气。气顺了,痰自然就消除了。那茯苓,能够健脾利水,除去脾湿。脾湿不除,是痰湿难以清理干净的根源。所以这茯苓,意义非凡。还有那桑白皮,性味甘,寒,归肺经,功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也就是说,它可以把肺中痰湿泄出来,给病邪以出路。这三味药都不是专门治痰的。但是它们通过自己的药性,组合成了化痰祛湿的标本兼治之法,令人神往。

最后,我们用甘草来调和药性,终于让病症得以解决。

应该说,这张华盖散,在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解表剂里面中药的一张重要方剂。它体现了千年前,我们祖先的杰出智慧。不过,方剂的使用还是需要认真辩证。列位看官如果要借鉴应用,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完全。盲目应用是不可取的。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