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GIF 大青岛的海鲜名扬天下, 除螃蟹蛤蜊虾虎八带等招牌之外, 就连平时极其少见的”小海鲜“, 如今也入了央视法眼! 前些天, CCTV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 向全国吃货介绍了城阳上马的小海鲜, 可别小瞧了它们, 产量稀少,味道鲜美,你真不一定吃过! 泥蚂、末货、蚝艮、海沙子… 很多人别说吃、光看名字都没听过! 小编现在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泥蚂 泥蚂生长在胶州湾沿岸的泥滩中,外壳很薄,乍看上去像蜗牛。青岛人又叫“泥板儿”、”泥螺“,南方人都是酒醉泥螺,生吃,美味。 新鲜的泥蚂自身带着黏液,青岛人叫黏液叫做“吐邪腺”,用手一拿,黏液拉得很长。如今泥蚂也变成稀罕物了,即使市面上有卖的,想买还得赶大早,否则就只有去酒店吃的份了。 在以前,泥蚂对青岛人来说是做为“零食”存在的。把炸熟的泥蚂晒干,用木棍类工具轻轻敲打,外面的薄皮碎开,用簸箕扇净,留下的就是泥蚂干。 泥蚂捡回来后,用水洗去泥沙,放于锅中加少量水,放入少量盐,加火炒熟即食,其味鲜美。也可以酱爆,辣炒。泥蚂最绝的不仅于口味,更在于“吃相”上。两指夹起一个送入口中,轻轻往里一吸,俗称“一口鲜”,吃的就是这种快感! 末货 末货其实是一种很小的虾仔,现在俗称“纳米虾”,多见于棘洪滩、上马、河套、红岛一带,青岛的其他地方则少见。因为数量少,末货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市区的有钱人常托人到前海西买末货。在当地每逢末货上岸,海货贩子立即抢购一空。 它缘何称之为“末货”?因为青岛人管从海里捕捞的产品叫“海货”,以前前海西一带小红尾虾居多,所以一网捕上来的海货中小红尾虾就是“大流货”,其他大一些的鱼虾蟹和八带叫“大货”。起网后拣出大货,剩下全是小红尾虾,漂洗后由于小虾仔比红尾虾还轻,便漂浮于上层,最后用捞篱捞出数量较少的虾仔,这就是“末货”了!所以说,末货是从大流货中提取精品! 酒店里吃末货,多原汁原味,生怕加工就失去特色。清水煮开,放入新鲜末货,出锅后配以甜葱。葱也是要嫩的小葱。掰开的葱白蘸着末货吃,鲜味降低了葱的辣度,那叫一个爽。除了原汁原味,还可以做汤、炒鸡蛋,口味因人而异。 蚝艮 它个头不大,模样也不起眼,住市里的人一般吃不到,只有城阳上马、红岛、河套等胶州湾北岸一带才能吃到,它的名字叫蚝艮(háo gěn)。 ![]() 蚝艮价格不固定,便宜时候也得80元/斤,贵时能卖到150!而且是哄抢一空!因为蚝艮产量少,捕捉难,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它只存活于浅滩,涨潮时才从泥里露出来。渔民下网,运气好的话当天捕捞的分拣出来能有一斤,运气不好,忙活一天,一无所获。 ![]() 蚝艮的味道很棒,凉拌韭菜是绝配!奇怪的是,大多数鱼凉拌会发腥,但蚝艮拌韭菜非但没腥味,而且更鲜美。蚝艮拌韭菜在城阳当地是有名的下酒菜,在饭店里也上得了台面,适合节庆宴请。 海沙子 青岛人吃蛤蜊那是出了名的,但还有一种很小的“蛤”说起来未必都认识——海沙子。 ![]() 海沙子学名“兰蛤”,身体幼小只有0.3厘米左右,故又称“珍珠蛤”和“纳米蛤蜊”。海沙子口味鲜嫩,个头太小去皮不易,捕捞后,渔民们多回家煮熟,去壳后才拿出去卖,所以严格说,市面上卖的是海沙子肉。 ![]() 海沙子在吃法上有很多,可以炒制,可以凉拌,可以炖豆腐,还可以加入玉米面做糊糊。沿海居民最常见的吃法是做汤。将拉瓜切成块状,加海沙子肉一起馇汤,配上一碗小米焖的干饭,鲜香无比。 ![]() 除了以上“四小天王”海鲜, 青岛还有2款海货美食不得不提, 被称之为“非遗”美食! 石花菜凉粉 ![]() 石花菜凉粉在青岛崂山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以海冻菜、石花菜、鹿角菜所制的凉粉,透明晶莹,加上蒜泥、香菜沫、香油、醋、盐、味精等,是青岛人春夏秋冬都爱吃的一道佳肴。不走近老青岛的家里去,你很难吃到地道的青岛凉粉了,年轻人会打凉粉的越来越少,市场上卖的也不地道。 沙子口金钩海米 ![]() 青岛人管虾米叫“海米”。沙子口海湾盛产的鹰爪虾,由于生活在水流湍急,海洋生物丰富的水域,因此虾体丰满,营养丰富,使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海米,颜色红润金黄,形似金钩,味道甘甜鲜美,被人们尊称为“金钩海米”。 在青岛特选(点击浏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