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现象学概况

 太阳当空照917 2017-10-27 发布于河南
今天,我来讲现象学的概况、来源与特点。

“现象学”,德文是 phanomenologie,英文是 phenomenology。 Pharumien指“现象”,“现象学”字面上就是“关于现象的学问”,胡塞尔爱说“科学”,所以现象学对于他就是关于纯现象的科学。
它二十世纪初出现在德国,就是由犹太裔德国人胡塞尔 (Edmund Husserl,1859 ~ 1938)创立的。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代表 着当代现象学的出现,1900年发表第一卷,1901年发表第二卷。 当然现象学可以往上溯源,比如以前黑格尔讲过“精神现象学”, 但与这门课讲的现象学概念不大一样。
胡塞尔创立现象学之后,他自己的思想还在不断发展。现象学在德国进展迅速,在三十年间出现了一批非常著名的现象学 家,其中尤以马丁 ·海德格尔(1889〜1976)和舍勒(1874 ~ 1928) 影响最大。

30年代以后,海德格尔思想转向后期,那是舍勒已经去世。三十年代以后也并不像一些人觉得,纳粹上台以后现象学就销声匿迹了,实际上还是在发展,我觉得海德格尔后期仍然属于广义的现象学,又引发出了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

伽达默尔是1900年出生的,现在还在世(已于2002年3月14日逝世)。还有海尔曼·施密茨,搞了一套“新现象学”,也蛮有 意思。乃至后来德国出现的一些思潮,也与现象学有联系,比如哈 贝马斯的“交往理论”。40年代到50年代,在法国,现象学达到了 —个高潮。梅洛-庞蒂(1908—1961)和让·保罗·萨特(1905〜 1980)这两位思想家把现象学推到了那个国家思想界的最高点。 在法国哲学里,很多年间现象学都是显学,一直到60年代,结构 主义成了显学。但是结构主义和现象学之间也有某些很有趣的、 深人的关系。法国的著名现象学家还有列维纳斯、利科、阿降,等 等。
现象学在法国还引发出了像福柯、利奥塔、德里达这些人的思 想,他们有些被冠为结构主义者,有些是解构主义者,但都和现象 学有这样那样的联系。

法国自40年代以来的当代哲学可谓群星灿烂,盛况叠出,在我看来,主要的思想动力,一是现象学,二是结 构主义。很多思想家都有世界性影响。像萨特,我们中国80年代 有“萨特热”。去年德里达来我们北大访问,作了一些很有趣的演讲和会谈。他比我原先设想的要传统得多。我和他接触过几次,听 他演讲,与他座谈,然后法国使馆又请我们去跟他见面。原来以为 他是特别地“后现代”、彻底“解构主义”,实际上他从根本上还是 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如基督教、犹太教。

通过这些哲学家和思想家,现象学最深刻地影响了 20世纪 欧洲大陆哲学。可以说,不了解现象学的哲学家,在欧陆哲学中几乎不可能站到思想的前沿。比如刚才提到的雅各布森,他是一个 语言学家,搞音位学,非常专门的一种研究,后来极大地影响了他 的朋友、人类学家和结构主义哲学家施特劳斯。但他本人对胡塞 尔的现象学很感兴趣,吸收了不少东西。而且现象学还影响到人 文学科、社会科学各个方面,甚至另外一些领域,比如神学、社会 学、政治学、艺术、艺术思想、建筑学、历史学、文学、文学批评,等 等。可以说,现象学是西方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理——人文思 潮之一。另一个能与之相比的就是弗洛依德的心理学。
现象学大大改善了东西方或者是中西方哲理思想之间的关 系,从原来的西方哲学对东方思想的殖民统治,变为比较平等的 对话和相互欣赏。比如我们在海德格尔那里看到的就是一个很典 型的例子,海德格尔对中国的道家非常感兴趣,而且很尊崇,确实从中吸收了很多东西。另外像德里达,对中国的书写文字比较感 兴趣。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现象学改变了西方哲学的方法,即那种 割裂现象和本质、客体和主体的思维方式,使得西方不少现象学 家能够看到东方思想的独特的和出色的地方,而原来在传统的西 方哲学思维方式控制下的那些哲学家是看不到的。有些人想看 到,像黑格尔,他在《哲学史讲演录》里提到过东方思想。但是按照他的思想看中国的、印度的,尤其是中国的,那是最低的,完全缺 乏概念的规定性,《易经》、《老子》、《庄子》、《孔子》,都是如此。他对孔子最刻薄,说如果要保持孔夫子的名声,最好不去读他的书。黑格尔说你看那本《论语》,哪有什么思辨的哲学,哪有什么概 念的东西?不过是一些老生常谈,全世界哪儿都看得到的,而且别 的地才部比他妤序好得多。

但是现象学就不一样了,通过它的思 想视野,有些思想家就能够看到东方思想的优点或特点。当然,并 不都是如此,很多现象学家对东方还是很疏远的。现在西方思想 作为一个整体看对东方还是很傲慢,好像还是只有他们能代表最 高深的纯思想。但无论如何,由于现象学的出现,为我们中国和东 方思想进入世界哲学的语话世界提供了一个契机,这里潜藏着未 来哲学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在这个概说的最后来讨论一下“现象学”这个词的含义。刚才 说过,这个词的字面含义可以笼统地说“现象学是一门关于现象 的学问”。但是不同人的具体讲法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胡塞 尔,他说“现象学是一门关于纯粹现象的科学另一句更有方法 论含义的说法是,“现象学是限制是在纯粹直观中的……本质研 究”。这里有两个要点。首先,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限制在直观 (Anschauung,intuition)里;第二,它是对于一种本质的研究。这个 本质研究如果不加“直观”当然毫无新奇之处,西方传统哲学都是 要理解本质,抓住本质,从古希腊开始就是这样。但把“本质”与 “直观”结合在-起就不一样了。“本质直观”的方法,如果做深刻 意义上的理解,基本上能代表胡塞尔的现象学观。
现象学是对于纯粹现象的研究,“纯粹现象”是什么呢?实际 上就是在直观中捕捉到的那种现象,它包含着本质。“本质直观” 这个基本的方法,不能小看了它,因为西方两千年的哲学史还没有人能够提“本质直观”这么一个哲学方法。康德明确地说,范畴 直观是不可能的。当然康德讲的范畴直观并不就等于胡塞尔的本 质直观。但从古至今一般认为对于本质的研究要通过抽象、通过 思辨、通过辩证法等等。很少说抓本质通过直观来抓的,直观接触 到的只是感觉材料或对象,是与本质相对的现象,把这两个(“本质”与“现象”)结合在一起,就不一样了,很有核心的意义。
再看海德格尔,他有一段很有名但非常晦涩的话。他在《存在与时间》里讨论“现象学”是什么意思。他分两部分来讨论,前面这个“现象”是什么意思,后面这个“学”(logos)又是什么意思,然后结合起来。他的结论是,现象学是这样一种研究,“它让那显现自 身者,以自己显现自身的方式,被从它自己那里看到。”实际上就 是说,现象学是这样一种研究,它让你能够看到现象自身显现出 来的东西,既不是你强加给现象的,又不是被你无意或有意地克 扣过的。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这两种讲法好像比较相近,都比较注重直观,注重现象本身,现象的自身显现。但是它们还是不一 样,因为海德格尔的那个“看”并不就等于胡塞尔说的“直观”。一般觉得“看”就是“直观”,但以后我们会“看”到,他这个“看”并不 等于“直观”;当然也并不矛盾。另外,现象自身显现出来的那个东 西,也不一定就是或者只是胡塞尔意谓的“本质”。所以这两个说法并不等同,但有很多交叉的地方。那么我们怎么看现象学?可以 用一句话,这句话是他们俩都承认的,g即“朝向事情本身! ”(“Zu den Sachen Selbst! ”)这意味着:

不要一开始你就满脑子的概念构架,老师怎么说,柏拉图怎么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康德怎么说; 你不用管那个,现象学的基本态度是首先朝向活生生的事情本 身,你自己睁开你的眼睛去看,去听,去直观,然后从这里头得出最原本的东西。这与中国禅宗很相近。六祖惠能在五祖那里时,原 先地位低下。得了衣钵,众人不服,去追惠能,想把衣钵抢回来。其 中一僧叫惠明,追到惠能时,去提那惠能放在地上的衣钵,却提不 动,于是听惠能说法。惠能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正与么时”,是指就在这个时候:“不思善,不思恶”,所谓“善”、“恶”,还不是按某些给定的标 准?钻入那些框框就不是事情本身了。王阳明的学说亦有此味道,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