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伤寒论的心得体会

 梅兰co8bd95u0d 2017-10-27 发布于吉林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学习中医是缠绕我心头多年的一件事情,但一直没有如愿,也没有付诸行动。可能是由于自身所处环境而播下的这颗种子吧,记得在我小学到初中的时候,父母就被腰椎间盘突出折磨,四处求医也没见好转,每当痛的较严重的时候就叫我帮他们按摩,而我也好想找到个有效的方法,能减轻他们的痛苦。也目睹了自己亲戚和周边一些人被病痛折磨的痛苦,在农村那种条件,有时真的很无奈。



学医路


由于在心里埋下了求学的种子,所以自己平时会花一些时间去学习中医知识,看了很多很杂的东西,但始终还是稀里糊涂,搞不明白,资质有限啊。心里一直没放下这事,看到现在社会、医院和医生的现状,经历了亲人的离世,目睹身边发生的生老病死,深感无常迅速,人的生命太脆弱了,内心这种学医的冲动变得愈加强烈。想着在学校没学成,能否在社会上有幸遇到个明师学习,让我能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医,没想就遇见了同人老师,就果断加入了医承有道学堂。


初学心得


在这些一起学习的日子里,我很享受很喜欢这种感觉。这段日子也让我对中医由之前的零星散乱到有了一个模糊的系统的认识,也知道了其中的一些原理,比如中医的把脉诊断,通过感觉两手寸关尺的脉搏跳动,就能知道各个脏腑的情况;比如中医的天人相应,一气周流的说法,天有六气:风、热、火、湿、燥、寒,人受这六种邪气侵入而生病还有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解释了为什么那一年会有那样的气候,那年哪种疾病会比较多等。


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了解了人体六大系统的运作模式、疾病的生成,了解了伤寒论中六经辩证和治疗方法。知道中医治病也是要大智慧的,就如古人所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医治病首先要辨明病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明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然后要明药物药性,选择相应药物组合成方,这样才能定位准确,疗效显著。知道感冒属于太阳病症,还有不同的类型,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比如简单的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是表虚了,要用桂枝汤补充体表津液;太阳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恶寒,脉阴阳具紧,体痛无汗,是表实,应该用麻黄汤解表。


还有像同一个方子中,某味药的量变了,喝下去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因为定位变了,作用机理就变了。例如把桂枝汤方中的芍药由三两变成六两,一个治疗太阳中风的方子就变成治疗肠胃虚的小建中汤了。还有同一个方子增加或减去一味药,作用机理也是天壤之别,对治的症状也截然不同。比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葛根汤,半夏泻心汤和生姜泻心汤。


总结:


中医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一个方子,一个元素改变了,整个方子的作用机理和效果也就改变了。知道了中医治病其实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慢,只要辩证准确,下药对症,效果一样立竿见影。中医治病始终一人为本,而不是一味的去针对某个病毒细菌,只为消除某个症状而已。一个好的中医,他会根据病人的症状,深入的追究他的致病的根本原因,进而从整体考虑,开方抓药,调理人的整个系统,改善人体内环境,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激发人体自身潜能去对抗病毒细菌,让病毒在人体没有适宜的生存环境而被杀死或排除体外。


非常很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能够系统的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医的理法方药。虽然现在学的还很浅,但之前看不懂的一些中医知识,现在也能看懂一点了,希望自己以后的水平能够慢慢提高。


第二期“过目不忘学伤寒”经典诵读班就要开始了,希望大家能更系统的学习中医知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详细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