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萌妹子课堂——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

 渐近故乡时 2017-10-27 发布于吉林

这天,大汉一个患者溶栓后复查CT有片状出血,把大汉吓到起飞,眉头紧皱,纠结要不要给阿司匹林,十万火急地拖着萌妹子来查房。萌妹子看了后嫣然一笑,说道:大汉莫怕,这个出血是血管再通和预后较好的标志啊,不过提醒你一下,这个病人出血转化的风险很高啊,你应该在治疗之前,告知家属啊!“”“大汉才疏学浅,求萌妹子指点一二”,大汉说罢向前两步,萌妹子开始如此这般…… 


    

10-15%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发生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特别是溶栓治疗后。欧洲急性卒中合作组(ECASS)将HT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e infarctHI)和实质性血肿(PH)。他们每个都有两种亚型:HI1型和HI2型,PH1PH2型。在CT影像上,HI1为小点状的高密度,HI2为梗塞区域片状融合的高密度,两种类型都没有占位效应。PH1是指占据梗塞区域30%以下的均匀高密度,具有一定的占位效应,PH2是指超过30%梗塞区的均匀高密度,具有显著的占位效应(见图1

   1. CT出血转化分类。a出血性梗死HI1型;b出血性梗死HI2型;c实质性血肿PH1型;d实质性血肿PH2型。


        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证实,rt-PA溶栓治疗后HT及症状性HT发生率分别为10.66.4%,大部分出血发生在rt-PA治疗的最初24 h内。HT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侧支循环出血或栓塞血管损伤后出血,主要表现为多个异源性点状病灶,影像学表现符合ECASSHI分型;而另一种则为栓塞血管损伤较重或累及到动脉,主要表现为同源性片状病灶,影像学表现符合ECASSCPH分型。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闭塞血管再通后高灌注、侧支循环开放及严重梗死造成血管壁的缺血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二、HT的机制和危险因素:

HT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与血脑屏障(BBB)和再灌注损伤的破坏有关。缺血性损伤破坏了Na + -K + ATP酶的活性,细胞和代谢紊乱的级联破坏,包括蛋白酶和自由基生成,基底膜和紧密连接处的完整性最终被破坏,导致BBB破坏,血液外渗到脑实质中。BBB破坏的程度取决于缺血的持续时间。因此,晚期重建血流量会增加HT再灌注损伤的风险。

1、大面积脑梗塞:大面积脑梗死是发生HT最危险的因素之一。此外,大面积脑梗死伴有脑水肿,压迫周围血管系统,由于血管压迫导致的长时间缺血和缺氧,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强。

2、心源性脑栓塞:溶栓治疗或栓子前移后,可使闭塞血管再通,增加HT的发生概率。如果心源性脑梗死水肿体积超过10cm3,出血概率约为95%。

3、梗死部位:皮质梗死较皮质下梗死更容易并发HT。因大脑皮层具有丰富的侧支循环,易于再通,而且多为大血管供血,梗死面积较大,而皮质下深部脑梗死不易出血,因为供血动脉均为终末支,侧支循环极少。

4NIHSS评分:NIHSS评分也成为HT的强大预测因子。

5、高血糖:可加重动脉壁的缺氧和营养不良,使动脉壁容易变性坏死,促进HT发生。

6、血小板数减少:较低的血小板计数与非腔隙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HT的存在相关。

7、高血压:高血压能使梗死灶周围血管内压力增高,导致缺血性损伤的血管破裂出血。

8、侧枝循环不良:侧枝循环不良可能会使有效的再灌注受限,并且严重低灌注区域的再通可能会增加出血转化几率。

9、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的LDLCTC水平可能与HT相关。

10、溶栓或介入和抗凝药物使用:

11、早期CT征象:早期CT征象是HT的强烈预测因素,包括豆状核低密度,岛带低密度以及半球沟回消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发病后4小时内CT已显示大片状低密度灶的患者,常较早出现出血性转化。

1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涉及的机制很多,但血-脑屏障的开放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完整性的丧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过度表达的MMP-9引起血-脑屏障的第2次开放(缺血后24 h),血-脑屏障的第2次开放持续数天,与血肿扩大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密切相关。同时,MMP-9加剧缺血后的炎性反应。血液中MMP-9浓度的上升或为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13、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是一种能够促进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的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产生,但血浆中也存在少量的c-Fn,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如果发现血浆中c-Fn含量明显升高,则提示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c-Fn浓度达到或超过3.6 gml时,预测出血发生的准确性为100%。

14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AI-1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主要抑制剂。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表面和微血管基膜免受蛋白分解酶的降解,保护细胞间接触面,从而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故可能与rt-PA溶栓治疗效果及出血风险关系密切。

15、微量和大量蛋白尿:已经发现蛋白尿是慢性内皮损伤的标志物。因此,微量和大量蛋白尿的存在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HT的独立预测因子。

三、临床预后

大多数情况下HT对临床结果没有严重的影响。相反,轻度至中度HT代表成功治疗和血管再通的标志。然而,HT的预后依赖于其类型。仅发现PH2是神经系统恶化和死亡率较高的重要指标。大血肿是唯一可能改变缺血性卒中临床病程的HT

四、治疗:

1、缺血性卒中治疗HT的一般原则与用于治疗自发性脑内出血的方法相似。但由于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卒中患者极其重要,故应注意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调整。

2HT高风险患者,特别是那些开始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卒中单元进行神经功能监测。例如,对于接受rtPA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HA建议在前2小时每15分钟进行神经学评估,然后在接下来的4小时内每30分钟进行一次,然后24小时内每小时进行一次。警惕任何恶化的神经症状的出现,如意识水平下降,头痛,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变化等。

3、溶栓后24h,常规影像检测到的HI1HI2需密切注意血压,可以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可延迟启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PH1PH2人群,溶栓和抗凝是最常见的原因,应停止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但不需使用止血药物。

4、颅内压升高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将床头抬高到30°,使用轻度镇静,并避免任何可能收缩颈静脉的外力。急性ICP升高可用甘露醇或高渗盐水处理。脑室内出血(IVH)引起的脑积水应考虑脑室引流。后颅窝出血和ICP升高的患者应进行血肿清除。

5、有研究表明,去铁胺(DFX)可以减轻缺血性卒中后的HT发生。17β-雌二醇(E2)和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西洛他唑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时减少了rt-PA的不良反应(包括MMP-9活性,BBB通透性和HT增加),可能是溶栓并发HT的潜在疗法。

 

参考文献:

1. Jie Zhang, YiYang et 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current conceptsand challenges. Ann Transl Med. 2014 Aug; 2(8): 81.

2. Stone JA,Willey JZ et al. Therapies for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Acute IschemicStroke.Curr Treat Options Neurol. 2017 Jan;19(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