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勤政爱民的清吉安知府赵士骥

 Sunny0cl6ltlu4 2017-10-28 发布于广东

 

赵汗青

 

河南永城市高庄镇镇政府所在地的西边赵老家村,村后一座小桥上两侧的桥栏是用两根清代的石狮望柱代替,硕大的方柱正面刻有楹联,东侧一柱因刻字一面向上受到损坏,阳文楷书的联句仅可辨出“表统绪□光前□□后代报本之诚。”西侧一柱文字在外保存较好,内容是“垂嘉谟以啟后人羡先世遗泽之远。”

河南文史学家李俊山先生曾专门考证并发过此消息,文史学家夏浚钟、盛朝新等人也先后对此做了考证。

小桥南约百米处有四通石碑卧倒路侧,除一通《后土神位》碑之外,其它三通均为赵氏家族碑,并且双面刻有文字。虽说石碑立于民国三十二年,但碑文记载的内容和涉及到的人物有些在我国历史上声誉和地位较为显赫,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三碑六面所刻内容为《祭祖考文》、《赵公士骥家乘略记》、《输财记》、《历代先贤事迹序》、《赵氏族谱告成文》、《赵氏前代阴功文》。从这些碑文记载中可知:赵氏始世祖伯嘉,原藉山东济南府长清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迁居永城。由于先祖“劳心焦思,几费经营,好善乐施,仗义疏财,且热心教育,乐培人材,持家有方,治家有道,故后代子孙多入宦途,名登金榜,为官清正,誉留后世”,可谓是“科甲连中,仕宦辈出,名显两宋,令人景慕”。从《赵公士骥家乘略记》碑文记载以及光绪《永城县志》可知:赵士骥字冀北,号瞿庵,康熙壬戌(公元1682年)进士,授江南临淮知县,勤政爱民,以卓异荐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癸酉充北直同考官。擢江西吉安府知府。皇清诰授朝议大夫,吏部验封司郎中,加贰级应授中宪大夫,分巡道按察使司副使。其父赵秉谦,字六吉,康熙壬子(公元1672年)拔贡,曾任郾城县训导,以子士骥贵,赠吏部稽勋司郎中。祖父赵国光,以孝养父母、友爱兄弟、敦睦族邻、和惠乡里、训教子孙、养育人材著称于世。最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朝历任吏、户、兵、刑、工五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自幼在赵家学习,并供给衣食,诵读三年,后终成大器,成为康熙皇帝的得力助手。

这三通碑刻保存较好,虽说碑帽已脱落无存,但碑文尚清晰可辨。碑刻文字工稳严谨,浑厚有力,不但具有史料价值,且具有书法欣赏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