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法论:如何有效解决你的学习焦虑?

 生财大掌柜 2017-10-28 发布于湖南

如今知识付费课程空前泛滥,其现象背后是人们对于学习深深的焦虑感。

人人都明白要努力学习,爱迪生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在如今我们的理解就是:别人天赋好已经跑在前头了,我这普通人要是还不努力学习就啥也别想了。

所以我们总是拼命挥洒着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拼命看书,花钱报各种学习提高班和网课,去加入各种社群。我们忙着走穴学习,沉浸在这种受到启发的快感里,仿佛自己也有了提高。但过了一阵子,发现听来的东西还是不会用在生活中,看不到效果,于是很快就无法坚持,日子原本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我们拼命学习了,然而却还是没能过好这一生,于是愈发焦虑。

方法论:如何有效解决你的学习焦虑?

为什么那些学霸可以清楚的知道下一步该学什么?为什么他们永远镇定从容对所学内容了如指掌?为什么他们可以拥有那样的自控力和执行力?我尝试去努力了,却总也坚持不下来,或者坚持了也没有成效,我到底该怎么办?

这些焦虑,都曾经在我内心深处煎熬的翻滚了一遍又一遍。通过不断去寻找答案,有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很长,心急的网友可以直接拉到结尾先看小结,然后依据需要再回来慢慢读。

01.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什么

我们都明白大脑不是用来记忆的,而是用来思考的。实际上,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快、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记住每一个知识,这部分记忆工作,正在被工具替代。

科技的发展总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变革,生产力的提升,旧有的生产方式,组织机构,也会随之遭到淘汰。而人工智能代表着极为先进的生产力工具,如果发展成熟,也许可能极大地节省人力,而这,也意味着大量基础的人力不被需要。

我们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价值都因为时代的需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地发挥人类的优势,才是我们需要做的。那我们到底还要学些什么呢?

  • 既然工具可以帮我们记忆过去,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多精力去思考未来

  • 工具承担了单调乏味的工作,但我们需要懂得,可以用工具来做何种工作

  • 工具比我们更擅长记忆知识,那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然而,深度思考、解决问题、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如何才能做到呢?

02 学习的分类

先来了解下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吧。

横向分析,学习广义上来讲可以分为五类:数据、信息、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数据经过整理变成信息,信息能够被运用解决问题就是知识,知识通过反复实践锻炼为能力,能力提升对事物有了判断,即形成价值观。

不了解分类结构和彼此如何转化,就会陷入低效学习的误区。

方法论:如何有效解决你的学习焦虑?

a.信息碎片化导致大脑过载,无法深度思考

信息大爆炸时代,被各类信息充斥目不暇接。比如我们看到篇好文章收藏下来,同事传授的经验马上记下,上课老师说的知识点记笔记,看到什么都觉得新鲜有用。这样,你很快记满了成百上千条信息,不停地学,不愿放过任何渠道收集来的任何信息。一段时间后,你突然觉得:啊?!为什么有这么多要注意的?我学不完了啊,这便是前期没有知识结构,无法做筛选和整理所导致的。

b.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所以难以解决问题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进则退”、“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如果只是学习这些观点,你会发现,学了那么多大道理,却都是别人的,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你认同不进则退,那么就去学习成长进步的方法,如果你认同必须非常努力,那就去寻求努力的方法论。价值观是是你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悟出来的,倘若没有知识和能力做支撑,光有价值观又有什么用呢?

c.不将知识用于实践,难以内化为能力

比如,我们学英语,我们学习了语法,背了很多单词,但就不张嘴说,不动笔写,不实际运用,那这些知识就只是信息流,无法内化,没有任何用处。很多人都卡在学了很多知识,却无法内化为能力的阶段。能将我们从低效误区解救出来,并可以使我们通向高级学习的唯一途径,便是构建知识体系,介于篇幅,以后会关于另外开篇讲述。

03 学习成长曲线

人要想努力学习获得成果,首先需要了解学习成长的路径原理是怎么样的。

很多人都以为,努力与时间是成正比的。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换来多少直接的成果,这存在着一定误区。

方法论:如何有效解决你的学习焦虑?

许多人都在『缓慢开始区』尝试了一小段时间,发现没什么变化就放弃了,于是又换了很多其他方法,也一样。量变产生质变,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先大量的获取知识以及大量的实践,即使所谓速成的方法,都要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发生改变。

这不是一个能够立即获得即使满足感的阶段,他们不能看到马上努力后的效果,担心无法实现,白费力,索性就放弃了。这其实也就是急功近利心态的表现。心智成熟的人,是为了推迟满足感而努力的。

然后有小部分的人进入到『加速提高区』,在这个阶段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非常牛逼的状态还有一段距离。极少数人,经历了非同寻常的磨练,大量进行刻意练习,才突破进入『高原区』,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04.持续快乐学习的条件

想要持续快乐且有效的学习,条件不外乎三个:我喜欢,我擅长,我觉得有价值

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比如,一个不能给你带来成就感和价值的学习你会很难持续喜欢,但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也很难做好。从这三个条件出发,就可以对应总结出相应的调整自己学习的方法。

方法论:如何有效解决你的学习焦虑?

a.按需学习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就像是体力一样,一天8小时没问题,但一天思考4、5个小时,人会被掏空。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个筛选,把真正有价值、能够坚持的学习内容筛选出来。

我们不会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同样用力,所以需要将学习内容拆分,哪些部分需要学精运用纯熟,哪些部分只要知道大概就好,有针对性的用力。再运用上,我们需要创造短期价值场景,即得到快速的正反馈,刻意练习得到的结果,别人的评论和赞赏都是价值的体现。

b.调整心态

  • 学习使我快乐

用意志力坚持学习,其实还暗含了一个假设,即:学习很痛苦,我是不想做的,所以才需要意志力。所以我们总跟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一定把这本书看完、一定要考完雅思托福,只要挺过去就可以继续看电视、刷朋友圈、玩游戏了。

其实一旦抱有“学习完就可以出去玩了”这种心理,学习就肯定不会快乐。因为这种心理的暗含前提是:学习是一种牺牲,看电视、刷朋友圈、玩游戏才是人生的终极快乐。我们人的本能是享乐心理,回避痛苦,如果把学习当作是牺牲,那么一学习,我们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不痛苦的事情上去,例如刷个朋友圈,看个剧。

所以,如果决定了要学习(前提是学习的东西符合前面讲的原则,也就是说,学习的是有价值的东西),那就不要觉得自己在牺牲,不要觉得需要靠意志力。直接告诉自己:我是在做快乐的事情,我不需要受欲望束缚,学完我就能怎样了。

现在我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写作和日更这个问题,每天都写的很开心。没准真能写上个50万字~

方法论:如何有效解决你的学习焦虑?

  • 遇到瓶颈埋头继续

如前面说的学习曲线,当我们在缓慢开始区,短期看不到成效无法坚持总是放弃,但只要知道学习在初期阶段有瓶颈,没有显著效果,能力没有提升是个正常现象就好,学习中断了也没有关系,埋头继续。

我之前写作,很难坚持日更,总有那么几天是空着没写作的,那又怎么样,因为昨天我没写,所以今天我就不写了?一样得写,继续学习,继续写作,纵然阅读量和点赞不多,然而这都是初期写作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持续下去,终会看到成果。咔咔就是干!

  • 让学习在快乐的时候结束

峰终定律是个很有趣的理论。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也就是说你学习时是否快乐,和你学习的时长,快乐与痛苦的感觉比重没啥关系,敲黑板敲黑板了啊,解决厌倦感的法子来了:

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在某一个热情高涨的时候中断学习。强调一下哈,是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中断这个动作是发生在整个学习的后期,而不是你学得一高兴就中断,应该没人理解成这样吧?大概……

c.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说想要学的好,关键是要找到学习方法,这受性格影响很大很难调整,但没有绝对好坏,只是说任何方法都有相应优劣势,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学习能力强的人,除了智力和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了解和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风格,明确优劣势知道自己的盲区,知道哪种方式对自己有效,进而调整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能力我们叫做元认知,它是“对于认知过程的认知”。如同我现在在这里分析学习的原理一般~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学习具体是怎么学的,都有哪些学习方法,网上有太多例子,介于篇幅在此不做赘述。

d.回顾与改进

我曾经的领导告诉我,犯了错不可怕,就怕是总重复犯一样的错,就跟之前倒的霉交的学费都不存在一样,那就太可怕了,哪家企业都用不起这类人。同一个坑不能踏进去第二次,从错误中学习,本身就是大脑的基本运行机制。每一次犯错,都是攒经验,都是在学习中进步,都是成长的机会。

因此,如果每次犯错后能够仔细回顾分析原因,并在下次有所改进,那么便能稳定的逐步提高。

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君共勉!随附思维导图~

方法论:如何有效解决你的学习焦虑?

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君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