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太急”到“心太极”

 CeizhuPan 2017-10-28 发布于山东
蓝晟的文武之道 2017-10-24

我们的时代,心太急了。

心太急的我们,眉头紧锁,心扉紧缩,思维紧蹙,在钢筋水泥中,紧张生活。岁月如梭。

心太急的我们,活得的匆匆忙忙,活得风风火火,路边的小花,从来不理不睬,视而不见;路边的风景,与我们无缘?!

心太急的我们,吃豆腐时,只感觉到烫,味道如何,却并不知晓,无从觉察。

蓝天白云,已忘记了她的模样,很久很久了,从不向空虚的天空行注目礼了,更不用说,躺在田野里,与天融为一体了。

向外求财,向外求生存,向外求法,向外求道,唯独不向内求。

是时候了,向内求,求心平气和,求静定如水,求波澜不生,求最美最真的自己。

是时候了,关注自己,让皮肉筋脉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成为最美的和弦,经络为琴。

笙箫合奏,知我者我也;己者心也。

法无定法,由内达外,内外通达,条条道路罗马,只要专注专一。

与钢筋水泥成为兄弟,仿佛有血有肉,仿佛在森林里穿梭,开心,自然,从不抱怨。

静静蹲下,看路边小花,绽放的笑脸,印在心的湖底,清澈如烟,紫气东来。

来处有生机和活力处是本来如此的心之力的发轫处。

万法归心,万千为一叶;

起心动念,心之力、心之体合一为太极。

只要把握动静之机,阴阳之济,内外一如,心的研几亦太极。

太极,太极,太极元气,含三为一;一炁化三清,澄清无间。

一时为永恒;一天为一生;一事一菩提;不离不弃;生生不息。

太极,太极,心为太极。

让心太急的我们,归到心太极。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匆匆忙忙地充满光明;风风火火地如花一样的生死绽放。

该快则快,该慢就慢,融为一体,天地为一。一者,太极也。

心太急,就要有心太极。

心太极,就是心性太极拳。

何为心?何为性?

人类头脑的官能——核心价值和根本大意之所以诞生——凭的是思维力。这种思维力源于人人都有心。

此心非心脏之心,而是意识的起心动念处,是专注一方和支撑八面有意若无意,是真意;是孟子所说的「心之官则思」。

心即心灵,在人的头脑中,是人之意识和灵魂之所在。

这个心,是人之所以区别动物的关键所在,由此,人上升为万物之灵长,人的心,与天相接,承天之滋养,奉天之福泽,替天行道。人和动物,云泥之别。

孟子讲,人要「先立乎大者」——确立本心,本心立则为大丈夫,行乎天地之间,所思所言,从心所欲不逾距,发而皆中节。心之本(本心,即本性、人性,俗称灵魂),以脑中心为中心,仿佛黑洞般,储纳宇宙,又辐射到整个宇宙;所思所言,即心之用(意识,用心、心意),如能打破妄想、分别、执着,则会形成有序律动、波动,自然而然,具穿透之信息、溶解之能量、混化之质量。

「一从大地起风雷」,一就是太极。「一」联通心之本和心之用,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境界体现在人人俱足的「心之体」和「心之力」中。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心性和合而成太极,清明空寂,宏大凈虚,洒脱自在。

舍此,太极拳的神明之境,如何获得?

周敦颐,写出震铄古今的《太极图说》一文。他曾就教过鹤林寺的寿涯禅师,得到四句心法:「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像主,不逐四时凋。」

心外求法,离道日远;心内求法,当体即空;空而不空,太极无极。

心,清明在躬;性,如如不动;太极,大顺大化无痕迹;拳,拳拳服膺不离这个。

心,性,太极,拳——可互证、互济、互解。

一、意、易;中、道、气;仁、人、印;整体、混元、圆觉——都是心性太极拳的底蕴、理念、境界的描述,其实,也是太极神明境界的描述也!

由是而曰:心性太极拳。

此名非名,乃名心性太极拳。

心为太极,由此而入,大道康庄!

太极为一,惟精惟一,调济为中,中心出发,元亨利贞。

(2015年4月6日,编创心性太极拳而作,跋也、序章也。)

以上为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晟简介

国学“文武之道”推广者,心性太极拳编创人;河南电视台武术频道“说武论道”主讲嘉宾,深圳智勇心性太极拳研究院院长,智勇书院山长。

发表作品百余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散文选刊》等数十家媒体广泛转载。

主编《中华经典导读》、《国学大要》等国学教材;出版《国学与太极拳》、《健康成功学》、《八卦走转——行走中的修炼》等10余部个人著作;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华电力集团、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讲学。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蓝晟老师最新文章动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