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到底传下来没有?如果传下来,为什么各家拳法都不一样

 tjboyue 2019-09-11

真正的太极拳,是儒、释、道、易、医、武等国学智慧,在中国宋明时代逐渐成熟之后,才最终形成的;是中华国学智慧——龙文化发展到高峰的结晶;但是,近代以来,最具有中国人精神气质的太极拳,几近于失传。

很多人以为,太极拳只是一种拳术,一种国术。其实,延年祛病、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等作用,仅仅是修炼太极拳的初步效益;而其核心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运动思维、逻辑思维、体察思维、整体思维之合一)和内求本具、开发潜能、提升智慧的作用,却并不被外人所知晓,如其中的起承转换规律;含三为一理论;河图洛书思维;公转自转、正反扭环、放大缩小、沉浮开合、翻动扶摇、羊角、八门五步的生命运动模式和思维参照系之真髓,并没有传下来。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本性的内涵,并没有传下来。

杨禄禅的外号是“软十三不敢粘”,然而,“软十三”是什么?王宗岳留有“十三总势莫轻视”,这个“十三总势”的究竟是什么?这些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很少有人知。

几乎没有传下来?没有传下来。

太极拳,别有洞天,相,数、理,有精妙

本人有幸接受不求闻达于世的7位恩师,特别是其中3位乃国学和太极拳通达之人,得其口传心授,并衔师命,以圣贤道统为师、以天地自然为师,以自性本具为师,默识揣摩,才最终豁然知晓:太极拳乃国学,国学亦是太极拳,二者乃混元整体、含三为一的智慧,其关键是用“中”来调济——太极以调济为本,以平衡流通、和谐共生为用。

也曾经误解过太极拳,也曾视之不见太极拳的智慧,现在想起来,错过国学和太极拳共修共悟的机缘,自己可能会终生在“黑暗无明”的道路上行走,现在,则是光明大道,就看自己是否能坚持走下去了。

国学和太极拳,最好能同时研修。

太极拳,亦文亦武,传承还是从小孩子抓起

研修国学而不修炼太极拳,终究会“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道,国学的真髓是追求形而上的开悟、圆觉境界,是由内而达外的大智慧,因此一定“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的躬行,是“内里边用工夫”。这个内,就是儒家谓之的存心养性、道家谓之的修心炼性、佛家谓之的明心见性,见到明了心、见到性了,才能悟后起修,才能真正修筑人生之康庄大道。

因缘和合,风云际会,国学和太极拳之思维模式和修学模式——如佛家的名、相、妄念、正智、如如;儒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道家化生、对待、流行——这些大智慧的修学模式和思维模式,路径不一,境界乃一,没有分别,都可统在太极智慧、太极文化、太极拳中。其来源,最早可从《易经·系辞》中一窥天机,甚至可以说,整个易经,就是阐述如何建立太极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真正中国人应该建立的思维模式,否则,愧称中国人、中华子孙的名号。也因之,我们希望这样的智慧、文化、拳学,能让当代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学者、官员、国学爱好者、养生爱好者,也有机缘进入。

伟大而神奇,美妙而不可思议,融拳、功、道为一体的国学和太极拳之智慧,正等待着我们。千万别错过!

太极拳是儒、道、佛、易、医、武融合共生的智慧,是国学精髓——整体观、混元观最真实的体现。

太极智慧,中国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之宇宙观和修身观的完美融合;中国人“圣医治未病”和“武道通仙道”之道统精髓的血脉传承,我们必须通过国学智慧来理解之。

什么是国学。国学乃形而上的学问。国学的要义,乃找到心之所在的学问,找到最核心之家园的学问,让智慧显现根本意义的学问。

对于我个人来说,第一阶段——内功太极拳、松腰太极拳;第二阶段——水性太极拳等功夫的修炼,都不是目的,目的是,我希望通过思悟、践行,来抵达太极拳的神明境界(亦可以称之为神明太极拳、圆觉太极拳),这样的境界,我们可以称之为——本来如此,本当如此、本具如此的境界。

国学的境界和使命,难道不应该如此?太极拳功夫的修持和体悟,难道不应该如此?

太极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每一个爱好者都应深思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