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北京地区高古玉器

 自华居 2017-10-28 发布于广东
老丁说玉 2017-10-27

鸮形玉佩 新石器时代

高1.9、宽2.8厘米

现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平谷区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黑色。整体呈三棱锥形,有一贯孔为双眼,两侧有刻划浅痕,平底,未经精细加工。

考古资料显示,在商周之际,北京地区出土的玉器以平谷刘家河商墓和西周燕国墓地为代表。1997年年,在平谷刘家和商墓出土了一批玉质礼器和玉配饰。其中一件青玉斧,长14.6厘米,刃缘直平,磨制光滑,无使用痕迹,应是当时显示王权君威的仪仗用器。西周燕国墓地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随后在此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玉器主要以礼仪玉和装饰玉为主。其装饰用玉,取材广泛,造型简练,不仅有由璧、璜、觿等组成的组佩饰,而且还有兽面、龟、虎、鹿等形象生动的坠饰。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燕都遗址发掘中,还发现了含于墓主人口中的环、鸟、蝉等玉器,古人称“玉琀”。虽然以玉为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但以鸟与蝉为琀的现象,西周以前罕见。

鱼形玉佩 西周

长8.2厘米

现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出土。 青玉质,色杂,质地细腻不透明。扁平体,背腹各有一鳍,尾分二叉,嘴部有一圆孔,可知属配饰之物。

春秋战国玉器,北京地区出土不多。至汉代,在大葆台、老山等汉墓中发现了一定数量质量上乘的玉器作品。尤以1974年在丰台大葆台发掘的两座西汉广阳王墓出土玉器最为丰富。其中一号墓出土玉器46件,分别有璜、镂空条形饰、螭纹玉饰、环、璧等;二号墓出土玉器31件,其中透雕螭纹玉饰、玉舞人玉觿等,质细工巧,可谓汉代玉器的珍品。

玉戈 西周

长55.5、宽10.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土。青玉质,经土浸沁呈鸡骨白色。体扁平,援中部有一随形凸背,两面刃,一边略成弧形,戈锋尖锐。内呈长方形,近阑处居中有一单面钻小孔。孔与援之间有双道平行浅阴刻线,阴刻线之间地子平滑,饰阴刻斜角云雷纹,线条十分流畅,内末端有七组扉牙。玉戈质地细腻且脆,出土时已断为三段,但仍有极好的坡璃光泽。

魏晋至隋唐时期,北京地区出土玉器较少。仅在1980年北京丰台王佐乡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套玉册。经考证,该墓是“安史之乱”叛军首领史思明墓。这次在墓内填土层发现的44枚玉册,仅8枚完整,余者皆断,材料为汉白玉。玉册长28.4—28.6厘米,宽2.8—3.2厘米,厚1.2—2.1厘米。每枚上下两端1.5厘米处,各有一直径0.3厘米的横贯圆孔,用于穿绳编缀。玉册表面阴刻有文字,行书体, 字口填金,满行11字,共252字。

玉柄形器 西周

长4.7、厚0.4厘米

现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土。青玉质,呈青绿色,局部泛黄,经土沁略显鸡骨白色。器体扁薄,上部和和两侧有对称背齿,下部为两面刃,刃口较薄,有残。两面纹饰相同,皆以双勾阴刻线作凤纹,凤昂首直立,高冠长尾。

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基本处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辖范围内。出土玉器较多的墓葬为1974年房山县长沟峪煤矿工地金代石椁墓。该墓是由5个石棺组成的家族墓葬,在正中石棺内出土玉器11件,分别有双股玉钗、镯、环、凤形玉饰、透雕双鹤佩、折枝花形佩等。

项饰 西周

复原长约40厘米

现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遗址出土。 串项饰以玛瑙为主,形状、大小不一,有腰管状形,圆形、扁圆形算珠形等,计110件;其次是绿松石饰件,有棱形管状、圆形管状、扁圆形等,器表较粗糙,工艺不甚精,计48件;再次为玉饰件,形状除管珠外,主要为形象的牛头、人面、璧形、兽面、兔形、鱼形、蚕形、扁平形、长条刀形、扁圆形等,计21件。

至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定鼎燕京、并设作院玉局,专门制作供皇家御用的礼器、佩饰、装饰器等。玉器的典范之作是现存北京团城的“渎山大玉海”玉瓮。此外,丰台区南苑出土的花卉纹盒式暖砚、元大都遗址出土的仕女带饰,以及北京海淀区出土的人物纹玉带,均为元代玉器的佳作。特别是1961年海淀区出土的全套为20块的玉带饰,玉料上乘,工艺精湛。其中10块浮雕人物戏狮图纹,人物头戴尖顶高帽,身着窄袖短袍,脚蹬长靴,边舞边逗戏狮子,姿态各异,生动活泼。6块桃形的雕有舞蹈人物或狮子形象,4块小长条形的雕刻如意云纹。构思新颖,设计巧妙,反映了蒙古族人入主中原后的精神风貌。

兽面纹玉佩

西周 高2.1、宽2.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村西周木椁墓出土。 青玉质,受沁后略呈赭红色并有白斑。兽面呈扁平状。正面减地阳起双目,阴线细睛,以双彻阴线琢刻头顶毛发,方嘴,腮旁有卷须。兽面下端有一对钻小圆孔,背面光素。

明清两代,从明代万历皇帝与孝端、孝靖二皇后陵墓出土的51件镶金嵌宝的玉器及清代北京西郊小西天墓出土的玉壶、玉杯、玉韘形佩等,以及宫廷旧藏来看,当时北京玉器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应用之广,前所未有。尤其是皇家的好尚已成为玉器制作的审美标准,从而使清代玉器集历代之大成,创造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其玉质之美,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清代北京官廷玉作,确实达到了中国玉器发展史的巅峰,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珍品。

玉卧马 西周

长2.7,高2厘米

现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土。岫岩玉质,玉色青灰,质软,不透明。素面无纹饰。以圆雕技法琢刻,体态呈卧状、回首,嘴、眼、耳清晰可辨,无尾。马身底部有一道凹槽,以分出四条腿。

虎形玉佩 西周

长7.4厘米

现藏于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土。黄玉质,黄色中间有黑斑,质地坚密,半透明。虎呈扁平卧状,张口、屈腿、卷尾,头部有一圆孔,可知属佩戴饰物。光素无纹,抛光好 。

蝗形玉佩 西周

长7.5、高1.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村西周木椁墓出土。青玉质,青绿中夹有黄色,入土浸沁后有黑褐色斑点。体扁平,头端略凸,上有三道弦纹及对钻小孔。单彻眼,蝗背平直。蝗佩造型古朴,以简洁的刀法刻划出生动的立状蝗。

鱼形玉佩 西周

上:长3.8厘米 下:长4.3厘米

现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燕国遗址出土。2件。青玉质,玻璃光泽,质坚细腻。扁圆体,背部有一长鳍,腹部有二短鳍,长尾分二叉,嘴部及下方各有一穿孔,二孔相通。

玛瑙环 战国

直径3.1-5.3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外定安里小学出土。6件。圈形,大小不一。多数为白色透明,个别有乳白色条纹,其中有四个附带铜锈。

玉璜 战国

长9、宽2.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延庆县出土。1对。灰绿色,有土蚀白斑。扁片形。两端琢成兽首,细切口为嘴,对钻圆孔为眼。璜上方有一小孔。两璜通体光素,形制相同,可知取自一块玉料。

心形玉佩 汉代

长12.2、宽8.5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外出土。黄玉质,经土浸蚀后大部分呈鸡骨白色,局部有灰褐色斑纹。佩两面雕琢不同的纹饰。一面镂刻的双螭附在外侧,头部略宽,曲身,卷云形长尾;另一面的双螭仅琢刻出螭身,而无细部。圆形孔下细线阴刻变化的勾云纹,边薄而锋利。

心形玉佩 西汉

直径9.2厘米

现藏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1号汉墓出土。青玉质,呈青灰色,并有褐色浸蚀。两面镂雕龙凤纹,龙凤纹之间为心形,其上阴刻变形云纹。在璧面和孔的边缘各刻弦纹一周,刻工巧妙,纹样精美。

螭虎纹玉佩 西汉

长8.9厘米

现藏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白玉质。圆形上部镂雕成缨花,中间镂雕一盘曲的螭虎。螭虎双面以阴刻线条琢刻,形象生动简朴。圆形边框刻有两圈弦纹,间以横刻双弧阴线。

凤形玉觿 西汉

长11.8厘米

现藏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1对。白玉质,细腻有沁色。体扁平,呈弯曲兽牙形。两面镂空线刻回首飞凤,尾尖如锥。

龙形玉佩 西汉

长11、宽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四路通西汉墓出土。白玉质地,光润匀净。螭龙身体细长呈“~”形,角自然弯曲如勾,嘴微张,作回首张望状。尾部向下卷曲,呈勾状触地。龙身无鳞,短阴刻线表示关节及毛发,以简洁的造型刻画出螭龙之动态身躯。琢刻线条流畅锐利。

玉舞人 西汉

高5.2、宽2.6厘米

现藏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白玉质,受土沁略呈黑色。扁平长方形。镂雕线刻舞俑人像。舞人身着长袖拖地裙,右臂上扬长袖过头,左臂触腰,长袖飘逸身侧,作翩翩起舞状。上、下端各有一小孔,可穿系结缀为佩饰。

玉璜 西汉

长10.3、宽3.1厘米

现藏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1号汉墓出土。青玉质,灰色中略带褐色沁斑。扁平弧形,形若圆环的三分之一,阴刻回纹。左边和中央各有一孔,一孔单面钻,另孔两面钻,可供系佩。

玉带钩 西汉

长4.6、高3厘米

现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汉墓出土。白玉质,细腻光润。钩首短小,长方形钩背上圆雕一兽首,以单阴刻线示眉眼和兽毛。背部有一椭圆形纽。带钩琢刻精巧,棱线锋利,抛光极好。尚有战国玉雕遗风。

螭纹玉饰 西汉

长4、宽2.3厘米

现藏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1号汉墓出土。白玉质,色泽温润,微闪黄色。随玉料圆雕一螭虎,呈爬行状,器平底。雕工精巧生动。

玉环 西汉

直径9厘米

现藏于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青玉质,色青绿,局部有褐色浸斑。环扁圆,至边沿处略薄,环面光素,打磨平滑光润。

鸽形玉饰 西汉

长1.2、高1厘米

现藏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1对。白玉质,色泽温润。扁平圆雕作鸽形,小巧写真,胸部有一圆孔,可知为垂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