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气如九曲珠

 tjboyue 2017-10-29


太极拳拳论里有一句话叫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以前的理解是气要轻灵,只有轻灵了才可以穿过各种曲折的经络通道,所以在打拳站桩的时候总是把轻灵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来调整意识,因为以心生意,以意行气,还因为以心行气的原因,总是想着心要空要虚,这样意才能换得灵,最后意练的换得灵了,气就轻灵了,这样练过一段时间总是感觉不尽如人意,便就渐渐淡忘了。我这人练功有一个习惯,练的不顺的,就放下,想不明白的就不想,所以,对行气如九曲珠并没有执着,就这样因为感觉不顺便就放下了,如此过了半年左右,便就淡忘了这个东西。

一直到前几个月,能够敛气入骨了,感觉到气在骨髓里流行摩荡直到搅动起骨髓,置换出骨髓中很多沉积的杂质,便就明白了其实这就是洗髓。那段时间打拳一起手一收足,感觉到肌肉、筋膜、韧带、骨骼都存在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要使用语言说起来极其复杂,几乎就在一瞬间,就完成传导,确切的说,就是传导,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丝一毫的传导过去,没错,已经不是一寸一寸的那种粗放的传导了,而是一丝一毫之间的传导。在以前,都是一寸寸的传导,我以为那就叫节节贯穿,现在发现,其实节节贯穿还是有更进一步的内涵。从最早的一个关节一个关节的传导,到后来一寸一寸的传导,再到现在一丝一毫的传导,而且也不仅仅限于肌肉筋膜,甚至连骨骼都存在这种丝毫之间的传导,即便如腿骨臂骨这般很长的骨头依然可丝毫之间的传导,而此时的拳已经越打越慢,慢到一路拳需要耗费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了,随着每天打拳,对自己的身体结构了解的也越来越细微,以前那些从未发现的细小的肌肉也运动了起来,即便是同一根韧带在传导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的力道与方向,而这些不同直接传递给肌肉最终体现在拳的外形上面,指尖的微微曲张开合在不经意指尖就做出了改变,一些拳架也在不知不觉间做出了调整,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气行走的更顺畅了,从骨髓一直可以通到毛发梢上。

这么感觉很顺,就这么练了下去,大约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也不知什么时候就发现气的行走发生改变,似乎更加随心所欲了,在之前缠丝只是气缠着骨头螺旋往来,而且路线都是练熟的固化好的路线,这里说一下,每天日拳一遍两遍就是固定行气的路线,通过拳架与拳路不断完善优化固化这个路线,使其在临阵之时不过脑子不动意识就能畅行无阻,这就是练拳下的功夫所在了。不管对方出什么,我都能把对方来的玩意儿套进我固化好的路线里来,按照我预先设定套路来击败对方,一旦对方摸透了(多次摸劲后),就会比较容易的跳出我的套路,那就要从头再来过了。而到了前一段时间,就是上面说到的,更加随心所欲的感觉时,气行走的线路已经不再拘泥那些固化的线路了,可以很随意的缠绕上一段韧带,也可以很轻松的缠绕上一段肌肉群甚至一块肌肉做着螺旋往来的运行,甚至可以在筋骨皮之间随意组合随机的跳跃缠绕,这下,运行的路线复杂的连我自己都搞不清了,至少当时一瞬间一个劲出入是什么路线我是搞不清的,得慢慢琢磨几分钟才能复原当时的劲境(我称作复盘)。连我都搞不清的东西把对手套进来,再想跳出去,那是很晕的事,所以每每师弟或者同修问我:刚才我咋出去的时候,我只能说,我也不知道你咋出去的。不是不告他们,而是我当时本就没搞清楚,只是知道气是在筋骨皮之间随机跳跃缠绕造成的。

前两日脑子里又跳出来了:行气如九曲珠的时候,我豁然明白了,什么叫行气如九曲珠,我以前的理解是存在误区的,所以感觉练起来不顺。因为行气如九曲珠后面还跟着半句话叫无微不至。其实这才是这句话的重点。前面只是一个比喻,而就是这个比喻令我产生了误解,现在明白了,其实这句话重点在后面——无微不至!这是身体先告诉我的,而后脑子才明白过来,其实太简单了,光从语法上就能知道,如……一样,的比喻句,比喻的部分不是重要的,被比喻的那部分才是真正要表达的。一个九曲珠一个无微不至,谁才是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什么是无微不至呢,在拳里面有一个说法是入微的阶段,就是拳意能够到达身体的每一个细小的地方,而老子也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就是征兆,细微的征兆,就是观微。要以有的观法去观微,以无的观法去观妙。微妙就是有无,而要到达无必须要经过有,这也非常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复归于物的循环过程。练太极拳自然也要遵循这么一个事物从无到有再从有归无的发展历程。入微就是归无之前那个存在。

入微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呢?其实这已经到了难以言说的地步了,从形体上描述就是气布周身而不滞,人可以不经过大脑思考甚至不通过意识调动就可以完成意气形态的改变,用太极拳的推手来解释就是哪点接上哪点化,哪点化哪点打的感觉。这种存在感很奇妙,说有确实是有,有的令自己莫名其妙,不知其如何生如何灭,有意无意之间就完成了动作。说无好像也是无,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没想法动作却按照合理的方式做出来了。既有既无,若无还有的莫名之状。

比如说推手,尚未伸手,二人肢体都没有接触,仅仅一个眼神的碰撞,脑子里就有了感觉——只要我一搭他,他就要失重。而此后一旦两人肢体微微一触,脑袋里就啥也没了,没意识没想法没方向没速度,空空如一混沌的空间,就是发呆的那个状态,但气和身肢却并未停滞,而是继续运动,然后的结果就跟刚才预想的那样,对方失重了。一旦失重与你脱离,你的意识、感觉、想法一下全回到了你的脑子里,身体上,恍然如梦又恍然出梦一般。真如前辈所言:咋来咋走。

拳意入微,一趟拳会越打越慢,不但身体感觉敏锐而且会明白上招已停下招未起的那一瞬间似乎无限的被延长了,事实上也确实延长了。而这平时短暂的的一瞬被延长以后,那种静极生动由微至著渐生渐长,由生机到成势的全过程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脑海里,并且清清楚楚的反映在形体上。于是就能明白渐生渐长也可以做到即生即灭这种不可思议的形态,当这种以前只能停留在语言和想象层面的东西被形体准确地做出来的时候,内心豁然开朗,内气如臂驱使般随心所欲的在体内流行转换,什么叫意到气到,不用说而自明,只能暗自感叹一句:古人诚不欺我,字字珠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