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义行调

 MAY的学习簿 2017-10-30

斯文在我,我在斯文~

【吟诵之学】

今之读书非古之读书也,读既无法,书亦无道。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知其非鬼,岂可谄媚?知其不义,岂可不为?汲汲戚戚,唯唯否否,非大丈夫也。

吟诵者,读书之法也。读书之法不存,文化之脉何续?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读中华经典而用西学之所谓阅读、朗读、歌唱,甚而无法之平读,新法之快板者,与以拳击而学太极者何异?

天不绝斯文于中华,当吾不绝吟诵于斯文。

吟诵兮归来!

—— 徐健顺

第二个规矩叫依义行调。

什么叫依义行调呢?“床前明月光”,刚才我们唱的实际上是个平调,是55555。只是我们把每个字的声调唱出来了,所以就成了:

3 5 3 5 3 5 5 3 5 —

床  前  明  月  光

每个字的唱法叫做“腔”,字和字的关系叫做“调”。旋律实际上是“调”和“腔”的结合,叫做“曲”。这是我们传统的汉语歌曲的唱法。所以汉语歌曲是不可以用五线谱和简谱记录的,因为五线谱和简谱是西方的,分不出“腔”和“调”,对于分析和学习汉语歌曲,就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用自己的记谱法。

“床前明月光”可以唱在不同的音高上,也就是可以有不同的音高的调。刚才我们唱的是5,实际上可以唱1234567i,都可以。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个不同高度的平调的“床前明月光”。

在实际上吟诵的时候,这五个字是有起伏的,要根据涵义去调节,这就叫依义,然后根据涵义去决定你的调。你觉得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这五个字哪个字应该读得最高?假如说是“明”,那么读起来就是“床前明月光”,唱起来就不能再平着唱,而是到了“明”这个字要选用上面的某个调,比如:

3 5 3 5 6 i 5 3 5 —

床  前  明  月  光

如果是“月”字读高,就是:

3 5 3 5 3 5 i 6 5 —

床  前  明  月  光

唱起来跟读起来还是一样的,怎样读就怎样唱,只是稍微调一下,调在音阶上。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图包含了这句诗的所有的调?除非你倒字,“床”唱成了“窗”之类的,否则,只要依字行腔,所有的调都在这里了。剩下的只不过是拖长点、加重点、颤抖、气声,上下八度等等,但是,调,或者说西方音乐所谓的主旋律,就都在这里了。每个字你都可以选择任何一个高度,组合起来,就成了调。有很多很多调,可以不重复地唱下去。其中很多很多都非常好听。还需要作曲家吗?

这就叫依义而行调,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就应该怎么样去唱出来,字和字之间的高低起伏的旋律关系就叫做调。但是不管你的调怎么变,每一个字永远要把它的声母、韵母、声调唱出来,二声永远向上,四声永远向下,一声永远是平着唱,这就叫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其实这样就可以唱歌了,就不需要作曲家了,就这么简单。

吟诵还有一些规矩,比如《静夜思》是古体诗,古体诗要遵守入短韵长。我们把这种符号叫做吟诵符号,比如“!”表示入声字,“——”表示平声韵字,等等。这种谱就叫“格律谱”:

在依字行腔的基础上,把这些吟诵规矩的因素考虑在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依义行调,就可以吟诵了。标记的时候,把拖长的字的符号画长点,读重的字的符号画粗点,这样标记出来的谱子叫“吟诵谱”:

这种谱子把听觉转化为视觉,特别适合教学使用。怎么画就怎么唱,怎么唱就怎么画。

可以看到,吟诵里面是包含着理解的。所以它是基本教学法。有人说“小时候背过,长大就会理解”。其实不一定。小时候如果只背过了那些字,长大了很难理解。古人是小时候背过了一套读法,一套旋律和节奏,里面包含着理解。虽然他当时不一定理解,但是给他的心里种下了理解的种子。长大了他再读的时候,这些旋律和节奏就重新展现出来,他就能理解了。没有理解的种子,死记硬背,是现代人的想当然。

吟诵还有一种谱子,是声乐的唱法谱,就是在吟诵谱的基础上,把字音的唱法也标记出来。

汉语是单音节语言,发音的方式是连绵的,我们叫“橄榄音”。“橄榄音”就是韵腹的音量最大,前后都减弱。前面快后面慢的叫“前橄榄音”,前面慢后面快的叫“后橄榄音”,均匀变化的叫“中橄榄音”。吟诵时,跟很多民歌、戏曲的唱法是近似的,是橄榄型的腔音为主的唱法。把这种唱法叠加在吟诵谱上,就成了唱法谱。


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