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早的登陆之战:1900年大沽口

 cat1208 2017-10-30

大沽口是京津直隶门户,白河经此直达京津,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也经过此地。1859年,僧格林沁在大沽口打败英法联军,这是近代中国少有的一次对外战争中的胜利。此后清廷不断扩建,增强大沽口的防御力量。


1874年12月,李鸿章采购了克虏伯大炮五十余门,分别安置在大沽炮台和天津防营。其中最大的两门火炮口径为八寸,威力巨大,“然每尊价约二万元,苦于无力多购。”李鸿章所说的“八寸”实际口径应为240毫米。

大沽口炮台装备的英国阿姆斯特朗炮更先进,此炮俗称“地阱炮”。炮平时藏在工事之中,战时利用水压升到平台上发射,发射之后利用后坐力重新回到工事中装弹,然后再升起发射。


至1900年,大沽口已建成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大沽口南北两岸共建有四座炮台。南岸主炮台有火炮56门,装有放电机、探照灯等。主炮台旁边为西南炮台,有火炮21门。北岸有炮台两座,北炮台有火炮74门,西北炮台有火炮26门。四座炮台合计有大炮177门,均系德制克虏伯及英制阿姆斯特朗大炮,此外尚有新购买的海容号巡洋舰及四艘鱼雷艇助战。


西摩尔被困廊坊,且与天津的联络被切断,在大沽口外海上的联军觉得形势不妙。各国商定后认为必须攻占大沽口,以获得可靠的前进基地。6月15日,在海上的联军得到情报称:“防守大沽口的中国水兵正积极备战,并准备在北白河口安放水雷,中国陆军则准备夺取大沽口车站,拆毁铁路。”


次日,联军发现中国守军果然在白河口安放水雷。一艘联军炮舰触到水雷,但没有爆炸。联军便向大沽口守军发出最后通牒,限于17号清晨两时前退出炮台。同时派出联军900人携带大炮登陆,以备进攻大沽炮台。


大沽口外的海面水浅,故而联军22艘大吨位的军舰都停泊在10公里以外的海面上,只有吃水浅的10艘炮舰驶入大沽湾。10艘炮舰中,用于进攻大沽炮台的有6艘,其余4艘用以对付中国海军。负责攻打炮台的是英国“阿尔杰林”号,德国“伊尔提斯”号,法国“莱昂”号,俄国“海龙”、“基立亚克”、“朝鲜人”号。英、德负责攻打北岸炮台,法、俄负责攻打南岸炮台。


各国军舰上都有随舰记者,以及时报道战事。但这些记者懊恼地发现,他们并不能及时将战况报回。从中国发往英国的电报,价格极其昂贵,每个字需要16先令,一则电讯可能需要花去100至300英镑。由于通讯信路的拥挤,等这些花费重价发送的电报到达欧洲时,已是两三星期之后,它们完全丧失了时效性。


在最后通牒之夜,联军炮舰在大沽口外的波浪中荡漾。两岸是清军黑沉沉的炮台,如同巨人一样,死死地盯着辽阔的渤海湾。大炮在夜色下映着青黑的光芒,它们如同巨人的利爪,随时会发出雷霆闪电,劈碎炮艇。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联军士兵紧张地窥视着岸上,焦急地等待着炮台的消息。


深夜时分,在军舰上观战的俄国记者记道:“距离决定性的时刻还有两小时,炮台上闪了两下探照灯,灯光照准停泊的各军舰,随即又暗了下来。”“只剩1小时又10分钟了。炮台上闪了一下火光。大炮轰隆一声,各个炮台火光迸发,一发发炮弹接连不断地掠过军舰上空。”


在最后通牒之前70分钟,大沽口守军抢先开炮。但联军军舰都没有被击中,因为战斗开始时刚好碰到退潮,使军舰的位置低了下去,炮弹都飞过了目标。大沽口守军在白天就已经测定了各国军舰的位置,开火前还用探照灯进行了确认。但当日凌晨1时是潮落时间,所以各国军舰侥幸逃过一劫。由于各国军舰位置已被掌握,随后清军及时调整射击角度,提高了命中率。


德国军舰“伊尔提斯”号被18颗炮弹击中,这些炮弹来自于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大炮。8名德国官兵当场死亡,17人受伤。法国军舰“莱昂”号被击中起火,47人受伤,1人毙命。俄国军舰“基立亚克”号被击中弹药库,甲板被掀掉,引发大火,但存有136枚炮弹的弹药库侥幸没有发生爆炸,只烧死了士兵5人,烧伤38人。凌晨三时,俄舰“朝鲜人”号被击中,“被弹击穿其身,现出五孔,亦被火焚。”战死两名军官,九名水兵,二十人受伤。


炮战正酣时,凌晨四时三十分,早先就已登陆的联军,从后方向西北炮台发起攻击。五时,联军攻进炮台。清军守将封得胜发起反攻,击毙联军多人,日军指挥官服部上校也被当场击毙。但炮台守军最终未能抵挡住联军的进攻,封得胜阵亡,西北炮台失陷。

被攻克的大沽口炮台的上两门大炮

联军攻占西北炮台后,立刻用该炮台的大炮轰击北炮台,并出动步兵对北炮台发起攻击。攻下北炮台之后,一名奥地利炮手用北炮台上的120毫米克虏伯大炮轰击南炮台,第一发炮弹发射之后,南炮台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这发炮弹刚好击中南炮台的弹药库并引发了爆炸,死者在一千人以上。在南炮台的主将罗荣光见弹药库被摧毁,部下伤亡殆尽,后路又被切断,“拔刀杀眷属”后吞金自杀。


炮战开始后,英国军舰“鳕鱼号”和“声誉号”偷偷摸入,准备偷袭中国鱼雷艇。两舰经过中弹的俄舰时,英舰指挥官罗杰·凯伊斯还组织船员为俄国人打气。靠近中国鱼雷艇后,英军手持短刀、手枪,登上鱼雷艇发起攻击,中国士兵象征性地抵抗了一阵子就逃之夭夭,“海华”舰管带饶鸣衢在枪战中阵亡。随后,凯伊斯拖带4艘战利品逆水而上,驶向塘沽。


罗杰·凯伊斯(RogerKeyes)


日本军舰“爱宕”号和“游丝”号则负责监视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容”号。“海容号”是德制巡洋舰,排水量三千吨,有22门大炮,战斗力极强,但开战之后但该舰毫无战斗意向。指挥官叶祖珪按照联军的命令,将军舰开到大沽口外,接受联军扣留。至1901年清廷与各国议和之后,“海容”号被归还给中国,四艘鱼雷艇则被英、法、俄、德四国瓜分。


大沽口炮台在防御上存在着致命的弱点,炮台的防御设施极其简陋,防护能力太差。炮台的所有防御工程均面向大海,陆地一面则没有完善的防御工事。“该堡垒均系硬土筑造,前面仅有一无堤之沟道,在华人视为最佳之预备,在联军视为无用之藩篱。”更为严重的是,炮台的弹药库没有采取伪装措施,也没有任何防护设备,联军战前就已刺探到了清军炮台弹药库的详细情报。联军攻下北炮台之后,利用大炮,一炮就击中了南炮台的清军弹药库。此外清军在战略上也没有重视大沽口,大量军队被部署在天津和北京。如果有一支有战斗力的陆军担任炮台后方的防守任务,也不会使联军900人的小部队如此轻松地抄了炮台的后路。


本文摘自《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