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8、孔子归鲁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30

2017-05-11 翻腾四海 四海书斋

(鲁哀公三年)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於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汝,你也)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

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厓求(即冉求)。”於是使使召厓求。

厓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即子贡)知孔子思归,送厓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孔子世家》

季桓子喟然叹曰那几句话,兄弟认为不可信,即便是季桓子所说那也不是他的真心话。他如此说,好像他是真的想让鲁国兴盛起来一样。其实,鲁国不兴,不是因为他获罪于孔子,而是他不配合孔子完成堕三都之策。在孔子看来,鲁国堕掉三都,除掉三桓,鲁君重掌军政大权,鲁国才会兴盛,而这是季桓子绝不愿意看到的。有孔子便没有季氏,当初将孔子逐出鲁国的就是他自己,这会儿又说什么获罪于孔子,谁会相信他这鬼话?我看不是他获罪于孔子,而是孔子获罪于季桓子才对。

孔子被迫漂流在外十几年,不是他不想回鲁国,而是不能回。当初赶走他的是季氏,若想回到鲁国,自然也要征得季氏的同意。而季康子嗣立之后便招冉求回鲁国任职,孔子由此看到了转机,自己归鲁有望了。他还预测到季氏召冉求回国,必定委以重任。所以,冉求出发的当天,他才感叹到:

0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13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狂,狂妄狂大。狷,与狂相反,保守拘谨,不敢为。狂即是过,狷,即是不及。中行,行能得其中者,和中庸相同,不过不及的意思。

吾党之小子狂简,有人将这个“简”释为大,狂简即是狂大, 也有人认为“狂简”即是1321中的“狂狷”,所以简应当解作狷,未知孰是。

此时冉求将仕于鲁,他跟随孔子多年,如今受到重用,正是大有可为之时,孔子所说的吾党之小子,主要指的是他。或许仕于鲁的弟子,不止冉求一人。他们虽然有些能力学问,堪称斐然成章,做事漂亮有章法,但是失于狂大(或是狂狷),把握不好中庸之道,或是进取太过,或是有所不为。总之,皆是孔子所谓的不知所以裁之。裁,割正之谓也。所以孔子想归鲁,对出仕的弟子们加以指导,随时予以裁正。当然,此时的孔子已是一个古稀老人,可谓风烛残年,不可能再亲自出仕为政了,三桓也绝不会再次任用孔子。


经过十四年的流亡生涯,孔子终于重返故国,而此时的他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