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金坤治疗胃癌的临床用药特色浅析

 茂林之家 2017-10-31


作者 / 严敏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编辑 / 许琦 ⊙ 校对 / 钱秀华


I导读杨金坤教授在胃癌的治疗上用药特色鲜明,临床疗效突出。他强调扶正治疗,扶正又以健脾为先,同时兼顾补肾。辨证的同时,根据恶性肿瘤的特殊之处,兼顾辨病治疗。同时针对肿瘤病情复杂,兼证众多的情况,采用实践中经过反复验证的有效药对来治疗。



胃癌是世界上第二大癌症死因,西医治疗以手术、化放疗为主。我国患者确诊时大部分已届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机会,故疗效不佳。传统的中医中药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在胃癌的治疗上有着独特优势。杨金坤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伺诊,受益匪浅,现就杨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

 扶正为先,健脾为主  


胃癌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反胃”、“噎嗝”、“积聚”等范畴。如《黄帝内经》中“饮食不节,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就和胃癌导致的贲门狭窄、进行性吞咽困难、食入即吐等症状相似。《金匮要略》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与胃癌引起的幽门狭窄、梗阻时出现的症状几乎一致。《难经》中“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痛无常处也”。积是固定不移的肿块,聚是可以移动的肿块,它们可生于腹腔内。因此胃癌包括在“积聚”所描述的腹腔肿瘤中。清代方肇权论述积聚:“积聚……按之有形,或疼痛,仍居胃腹之间……或恶心呕吐,或恶阻饮食,或成坚硬者”,与胃癌的症状和体征均十分相似。

 

胃癌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但自古至今的医家多认为其本质为“本虚标实”。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古代医家即主张扶正为主,如李时珍提出“养正攻坚积”。针对我国胃癌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和临床表现,杨教授提出扶正应以健脾为主。他认为胃癌患者自身已经存在脾胃不足的伏因,确诊后大多数经过手术切除全胃或部分胃。胃之受纳和腐熟(消化)水谷的功能发生障碍,进一步影响到脾的运化,脾胃之气被严重破坏,不能将水谷精微输送到人体各部,而形成积滞,则内耗津液,外消肌肉。临床上我们观察到所有肿瘤患者中胃癌患者食纳最差,体重下降最多,体型普遍消瘦,以舌质淡胖、脉象沉细者居多。鉴于此,杨教授将六君子汤作为胃癌患者的基础方。六君子汤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半夏和陈皮。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其中人参、白术、甘草补益中气,茯苓淡渗利湿、健运脾胃,并且茯苓先降后升,可助气之运行,进而达到“补而不壅”。整个方剂,配伍平和,温而不燥,温而不热。

 

术后患者一般也存在血亏,故补气时,如果用了大量的甘温药是可以补益体内的正气,但也可能影响食欲,甚至胸闷。而四君子汤仅用少量补益药,达到补气而不伤血之效。这对胃癌术后的患者是非常适合的。胃癌患者的脾胃气虚较之普通内科患者的气虚程度明显加重,故仅用四君子汤还嫌不够,加陈皮行气健胃,使之补气、促脾胃功能恢复的作用更强,且补而不壅;半夏是化痰药,肿瘤患者体内也存在痰湿之邪,故加此药既祛痰又益气健脾。

 

综合观之,杨教授以六君子汤为基础,健脾益气、理气和中兼化痰湿。


2

 重视先天,脾肾合治  


杨教授认为胃癌既是病情复杂、牵涉多个脏器的重症病,又是容易复发、缠绵难愈的慢性病。一定要重视先天之本,做到脾肾合治。他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能统血;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宅,肾能固气。脾肾两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相互滋生和影响,如果脾肾有病,不但本脏受累,而且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反之,其他脏腑气血虚衰,也必累及脾肾。当慢性病发展至五脏受损,症情纷繁,治疗棘手之际,惟有培补脾肾一途,其他症状则迎刃而解。”这与清代医家吴谦“凡病久虚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的见解是一致的。

 

脾肾之间存在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关系。临床上胃癌患者常有腰酸、腰痛、耳鸣、耳聋、下肢酸软、慢性腹泻等表现。杨教授根据五行学说中补火暖土的原则,悟出补益肾气可以治疗胃病的道理。他常用改良二仙汤加减补益肾气。主方为知母、黄柏、仙茅、仙灵脾。知母与黄柏滋养肾阴,仙茅与仙灵脾温补肾阳。四药合用,不温不燥,不滋不腻,为补益肾气的平补之剂。


3

 中西结合,辨病辨证  


杨教授一贯坚持胃癌的治疗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认为中西结合首先要体现在理论和医理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杨教授借鉴西医的治疗进展,通过相关理论指导中药的应用。比如,绝大多数胃癌患者,即使经过手术和化疗,还会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西医认为是肿瘤的干细胞依旧存在的原因,杨教授从中医理论解释乃因伏邪未尽。再如有些患者没有症状,但是根据影像学及血液中某些特定指标,证实肿瘤依然存在,并且可能有进展趋势,西医的治疗以继续杀灭肿瘤细胞为主。但相当多的患者不愿再接受痛苦的化疗,或者不再具备治疗条件,迫切需要中医中药解决病痛。所以杨教授在不违背中医辨证原则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把某些具有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的抗癌中药加入处方中,辨证辨病,扶正祛邪。不仅仅追求症状的好转,而是以瘤体稳定不增大甚至缩小为目标。他认为这样做不但有助于提高疗效,而且能够促进中西医结合工作开展。

 

杨教授主要使用的抗癌中药有红藤、藤梨根、菝葜、野葡萄藤、半枝莲、半边莲、干蟾皮等,其中红藤的粗提取液被发现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红藤、藤梨根清热解毒,菝葜、野葡萄藤消肿祛湿。四药为一个小拆方,对没有症状或者刚经过手术后、邪毒表现较轻的患者必用。对于瘤块明显增大、增多,症见脘腹痞胀疼痛、纳差、大便干结者,常加半边莲、半枝莲及干蟾皮同用。同时,加入谷芽、麦芽或香附、佛手、鸡内金等顾护胃气之品。当患者因为化疗出现白细胞下降时,杨教授常加入石韦、仙鹤草、黄芪等经实验室研究证实具有一定升白细胞作用的药物。


4

 运用药对,疗效突出  



胃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常表现各种兼杂证候,在治疗过程中,杨教授坚持“有是证用是药”,经常用到一些疗效显著的药对。


4.1石韦-香附:

石韦甘、苦,微寒,入肺经,清降肺气。香附辛,微苦甘,性平,入肝、胃经,疏肝行气。肝左肺右,一升一降,则中焦气行通畅而和胃。

 

4.2旋覆花-代赭石:

代赭石苦寒体重,以苦清热,以寒泻火,以重镇降,能降胃气而止呕止噫。旋覆花咸寒,降气止呕。旋覆花以宣为主,代赭石以降为要。二药伍用,一宣一降,宣降合法,共奏降逆下气、化痰消痞之功。

 

4.3白术-鸡内金:

白术甘温补中,苦温燥湿,补脾化湿,益气生血,固表止汗。鸡内金甘平无毒,生发胃气,养胃阴、生胃津、消食积、助消化。二药伍用,白术偏补,内金偏消,白术多用、久服有壅滞之弊,故与鸡内金伍用,其弊可除。二药相合,一补一消,补消兼施,健脾开胃之力更彰。

 

若患者大便溏薄或者次数较多,多用炒白术,健脾止泻。若大便偏干难解,多以大量生白术润肠通便。

 

4.4炒谷芽-炒麦芽:

谷芽为稻的成熟果实,发芽晒干而成。麦芽为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二者的功效类同,均有启脾进食、宽中消积、和胃补中之功,二者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但麦芽消食力强,谷芽和养功胜,麦芽力猛,谷芽力缓,麦芽消面食,谷芽消米食,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均有摄取,故二者合用为多。对于食积不化,腹胀者,多用炒焦入药。若胃阴亏虚,消化无力,没有食欲者,或放化疗后胃阴受损、胃气大伤,均以生品入药,用以舒发肝气,升发胃气为力。

 

4.5鳖甲-龟版:

鳖甲滋阴潜阳,养阴清热,散结消痞,龟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鳖甲为鳖之背甲,龟版是乌龟的腹甲。鳖甲退热力胜,龟版滋阴力强。二药伍用,相互促进,阴阳相合,滋阴清热退热,育阴熄风止痉。用以治疗胃癌患者兼有肝转移后低热难消、头昏等症状。二药均为血肉有情之品,有滋腻碍胃之弊,故多配伍谷麦芽等以开胃助纳。

 

4.6青皮-陈皮:

青皮与陈皮,同为橘的果实。幼果为青皮,成熟的果实为陈皮。因老嫩不同,而功效有异。青皮苦辛酸烈,沉降下行,偏于疏肝胆气分,兼能消积化滞。陈皮辛散升浮,偏理脾肺气分,长于行气燥湿。二药伍用,青皮行气于左,陈皮理气于右,左升右降,升降调和,共奏和胃疏肝、理气止痛、调中快膈之功。胃癌患者,心理负担重,常伴气郁气滞,故杨师常用来治疗肝胃不合导致的胁肋胀痛、胃脘不适。

 

4.7半枝莲-半边莲:

半枝莲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消肿,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二药伍用,化瘀血、止疼痛、去水湿、消肿满,抗癌肿力量强。杨师常用来治疗胃癌伴有血瘀、痰湿者。有时,还配合应用白花蛇舌草。

 

4.8半夏-夏枯草-生牡蛎: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伍用,调和阴阳,引阳入阴而治失眠。生牡蛎既能平肝潜阳,又能软坚散结,三药伍用,既能治疗胃癌患者多数存在的夜寐不安,又能治疗癌肿本身。【岐黄民间传承(微信号:qhmjcc)编校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