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确了西医病名,中医辨证该怎么看

 为什么73 2017-10-31
2017-10-31 中医书友会


I导读西医病名与中医病证常有对应,而某些明确病原体的急性疾病,在中医辨证上却犯了难,笔者对此列举了数个的辨证思路,在临床中可获得启发。(编辑/俞立丰)

 明确了西医病名后的辨证论治特点

作者/朱进忠 整理/朱彦欣


西医制定病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某些具有明确病原体的急性疾病,经过中医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已经找出了恰当的专病专法专药,所以这一部分疾病在辨证论治时仅需知道病名即可确定治法。

 

至于其他的疾病,一般应在了解病程长短的基础上,


急性疾病:采用以症状中的特殊症状为第一依据,一般症状为第二依据,脉象、舌象、腹诊为第三依据的方法进行辨证;


慢性疾病:采用脉象为第一依据,全身症状为第二依据,特殊症状为第三依据,舌象、腹诊为第四依据的方法进行辨证。

 

  • 案1

 

岳某,男,7岁。4天前,突然发现两腮肿大疼痛,医诊急性腮腺炎。先用西药治疗4天,疗效不著。察其两侧腮部肿胀疼痛。急予:

 

夏枯草15克,板蓝根30克,连翘10克,蝉蜕10克,元参10克,蚤休6克。

 

1剂减轻,3剂愈。


  • 案2

 

邵某,男,55岁。持续高热不退,咳喘短气,频吐脓血,左胸第3肋间肿痛,并有破口时有黄绿色脓汁随吸气而流出近3个多月。医诊肺脓肿、脓胸、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菌血症。先予西药、中药清热解毒剂治疗不效,察其脉虚大而数,舌苔黄白,汗出高热,依据久病重病脉为第一,其他表现为第二、三依据的方法,诊为气血俱虚为本,热毒为标。处方:

 

黄芪15克,当归6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白芥子1克。

 

服药4剂,身热汗出稍减(由39.8℃降至38.5℃),精神增加。继服40剂,愈。


  • 案3

 

窦某,女,65岁。

 

胆结石、胆囊炎、冠心病、慢性肾盂肾炎近20年。医予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药物即冠心病加重,予治疗肾盂肾炎的药物即胆结石、胆囊炎的症状加重。察其脉弦大紧数,尺脉大,舌苔白,舌质稍淡。根据脉为第一,其他为二、三依据的方法,治以温补脾肾。处方:

 

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

 

服药20剂,诸症消失,继予六味地黄丸、附子理中丸,每日2次。服药半年,已愈。

 

附: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的形成是外感和内伤同时影响发病。外邪所以能犯肺,主要是肺气不足,卫外功能失去调节作用。脾肾阳气亏虚,亦是导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原因。在这样相互影响下,往往使外邪益甚,正气日衰,而形成咳嗽、咯痰、喘息、气短等本虚标实之证。

 

大叶性肺炎:本病之病位在肺,性质属于痰热,故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但与脾、肾关系密切,进而影响于心,病情复杂,变化多端。

 

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初起,其病变主要在肺心两脏,病久则累及脾肾。病在心肺,多见咳嗽、心悸等病,病久累及脾肾,则常有水肿及动则气喘等症。

 

脑卒中:风、火、痰三者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三者之间为患,又互相影响,如五志过极可使心火暴盛,也可以使肝阳暴涨;肝风内动也可挟痰挟火上逆;痰火内扰,肝风内生,风火相煽,以致神昏卒中。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分虚实两类,但临床上常虚实互见。其中标实为主者有气滞、血瘀、痰湿、痹阻,本虚为主者有气阴两虚,肾阳虚弱、阳虚欲脱等。

 

溃疡病:溃疡病属于胃痛、心痛范畴,其他如血证、瘀证等亦与本病有关。

 

肝硬化:肝硬化的早期多属肝脾的气滞、血瘀。腹水形成之后,多属气血凝滞,阻于肝脾之脉络,水湿停滞不化,而呈本虚标实;至其末期,多累及于肾,而有脾肾阳虚和肝肾阴亏的区别,或二者兼而有之。

 

胰腺炎:主要在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肝胆,脾胃实热,热实结胸。

 

慢性肾小球肾炎:本病的一般演变规律表现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或水湿之邪虽去而正气未复。

 

肾盂肾炎:感受湿热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清利湿热是本病的主要原则。

 

再生障碍性贫血:本病的产生与心、肝、脾、肺、肾有关,其中关键在于脾肾两脏。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热毒内陷营血或阳明热盛;虚者多因脾肾阳虚、阴虚火旺。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气滞痰凝乃本病基本病理,理气化痰软坚为本病基本治法。

 

糖尿病:糖尿病以阴虚燥热为基础,治疗不外乎养阴清热。

 

细菌性痢疾:急性痢疾多因湿热疫毒蕴结肠中;慢性痢疾多因寒湿、脾肾两虚。     


伤寒与副伤寒:伤寒与副伤寒为湿温病邪,弥漫三焦,而以中焦脾胃为中心。

 

病毒性肝炎:感受湿热疫毒而成。

 

疟疾:治疟之法,首推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祛邪外出。

 

钩端螺旋体病:感受暑湿温毒所致。

 

丝虫病:系湿热疫毒侵袭人体。

 

绦虫病:乃虫伏于中,扰乱肠胃,治法驱除绦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