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肩负着实现“中国梦”重任

 厦门尤德才 2017-10-31
厦门 尤德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思想导向。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哲学,是没有根基和凝聚力的。失去了它,就像古老的玛雅民族一样,随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烟消云散。即便学会了人类全部的科学技术,也是无法逃脱任人宰割命运的,不战而败。试想,连中华的文化和哲学,祖宗都不晓得,如何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 

    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易经》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自古以来即素有“群经之首”、“天人之学”、“万经之王”与“百家之宗”的美誉,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总源头。

     譬如,《易经》中的“元”与老子的“道”;《易经》中的“履”卦阐述“揣摩别人心思”的纵横家思想,苏秦张仪已到了“视履考祥”的最高境界;周易中心的“中孚”,外圆而内方,物极必反在大多数卦都透着这样的思想,成就儒家仁义德之“中庸”之道;《易经》中的“噬磕”卦透露着法家中“没有法律不行,严刑酷法也不可取”。德为万法之本,商鞅变法没错,错在蔑视儒家的仁义道德,相信“霸道之说”和“帝王之术”,刻薄寡恩,玩权弄术。即商鞅之所以作法自毙,车裂五马分尸的终极原因是立信、立法、立威有余,而立德不足。

    《易经》不但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和人文性格,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唐朝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不知易,何以为医”;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府规定,不懂“易“者,不得入阁。《易经》的太极图在韩国、蒙古国的国旗上;在新加坡、安哥拉空军的机徽上;在美国研制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商标上……。欧洲世界著名学者荣格(C.G.Jung)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唯一的智慧宝典。我们在科学方面所得的定律,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只有《易经》沿用数千年,迄今仍有价值。”时至今日,《易经》的哲学思想依然放射耀眼光芒。

  如果你是中国人,不管到天涯海角,生活在什么样国度,过什么日子,《易经》的哲学思维就在日常的生活中。因为他是一种精神 是一种文化 一种信仰,日用而不知 周行而不拮。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中华民族虽历经三国、南北朝、五代、民国种种分裂,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繁盛不衰,终能一统者。它的奥妙在于《易经》和谐辩证的哲学理念已深入炎黄子孙之血脉中,日用而不知。
  
    中国是“和谐”哲理的发源地。 中华文化创发之始首推《易经》。《易经》揭示天道、地道、人道,处处充溢着“和谐”之理。无论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都体现阴阳相依、互根互补、不断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而不是对立,自然融通, 刚柔相济,上下相应,展现了大自然动态统一及和谐有序性。“道法自然,和生万物,谐得自然,万物万象之根本也。”和谐处处可见,都在《易经》系统和谐的哲学里。

  《易经》的和谐辩证理念开启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智慧的钥匙。中华“和谐”文化价值观绵延几千年,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与“和”字相连的词汇不胜枚举,如:和谐、和平、和睦、和美、和善、和气、和悦、和乐、和顺、和好、和畅、和蔼、和缓、和解、平和、温和、祥和、和为贵、协和万邦等等。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和中国人的国民性,影响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思维、内政外交等。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讲“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讲“礼之用,和为贵”;在国家、民族关系上讲和亲善邻,协和万邦”;各文明之间关系上讲“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在家庭关系上讲“家和万事兴”;在商业上讲“和气生财”等等,和谐已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仇必和而解” 更反映中华民族“和谐”智慧。是解决民族分裂、文化冲突、战乱冲突,金融核恐、恐怖主义、诚信危机、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世界和平等人类生存危机的救世良方,最具有价值。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一以贯之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最具有价值。也应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世界的文明中,中华文化的“和谐”价值观无疑是至高、至尊、至真,能包容、融通、化育、引导各种文化。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最终会心悦诚服接受。王道让人心悦诚服,霸道不可避免到处树敌。王道与霸道较量中,王道必胜霸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等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和谐”精髓及王道理念和行为,再现唐朝盛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