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廷的道教管理政策及制度——正一道与龙虎山

 费眼图书 2017-11-01

元末之时,正一道掌门之人是张正常。他是“天师”的第42代孙,号“正一主教天师”。正当明兵攻取江西之时,正常遗人朝见,后又屡次至京师朝见皇帝。

明朝廷的道教管理政策及制度——正一道与龙虎山

洪武初年,明太祖对群臣说:“天至尊,岂有师?以此为号,甚亵渎。”于是革去“天师”之号,只称“真人”。又给“真人”之印,秩正二品。真人之下有僚佐之职,分别:为“赞教”、“掌书”。[18]尽管太祖革去了“天师”之号,与掌管天下道教之事的道录司;衙门仅为正六品之秩相比,定真人之秩为正二品,显然对龙虎山正一教还是相当重视。

明朝廷的道教管理政策及制度——正一道与龙虎山

洪武十三年(1380),正常之子字初继承“真人”之职。字初嗣职以后,向朝廷上书,说在元代时曾给“正一玄坛符靠之印”,专门用于盖在符篆之上,而今钦给“真入”银印,只敢在上表笺时使用,乞求皇帝再赐“龙虎山正一玄坛之印”,印如六品之制,:以便在符篆上使用。明太祖下诏,同意其请,赐印,日“龙虎山正一玄坛之印”,制同六品。宣德中,宇初死后无子,由侄子张懋承洞。弘治中,懋子玄庆病,由子彦颗继嗣。

明朝廷的道教管理政策及制度——正一道与龙虎山

明代道教之事,事实上掌握在龙虎山止一制教真人手中。在北京的朝天宫中,有一“东方丈”,为皇帝赐予真人“待来居止之所”。真人每次回龙虎山,就令道录司左至令看管。天顺元年(1457)六月,明英宗改封“正一嗣教冲虚守素绍祖崇法妙契玄机弘悟大真人”张元吉为“正一嗣教冲虚守素绍祖崇法安恬乐静玄同大真人”,仍然掌管天下道教之事。此外,又改封其妻“志和履善冲静玄君”胡氏为“冲和恭静玄君”,并给以诰命。

明初之时,正一教的道士就开始与亲王结交。如在齐王府的宫中,齐王命龙虎山道士在殿廷内置“道家神像一坛”,并在各门柱上“书写一门对妄言”。另外,又“将玉帝诸神像名号刊为板,五寸阔,八九寸长”,其中-一幅在上面书写“玉帝天神名号”。

明朝廷的道教管理政策及制度——正一道与龙虎山

龙虎山旧有上清宫。此宫起于唐会昌年间,当时赐名真仙观。至宋大中、祥符年间,王钦若奏改为上清观。弘治八年(1495),此宫毁于大火。因正一嗣教真人屡次请求,明武宗“命工部遣宫修造上清宫”。随后,太监李文奉明武宗之敕前往龙虎山建造上清宫。完工以后,武宗下令让翰林院撰写碑文。至嘉靖年间,由于明世崇奉道教,就在江西营造上清真人第宅。19]隆庆元年(1567)四月,因正一真人之嗣孙张永绪荒淫不检,而修炼符水之术也越发猥亵,吏部主事郭谏臣上奏,建议不再让其世袭真人一职,而应永为革除。至隆庆二年正月,明穆宗接受江西地方守臣的建议,革除其真入封号,仅以张氏裔孙张国祥为上清观提点,并改铸提点之印。至万历五年(1577),因张国祥上奏请求,明神宗命铸“龙虎山玄坛“铜印一颗,赐予张国祥,并给还“正一嗣教真人”金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