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裳:读怀素《食鱼帖》

 伯乐书香小屋 2017-11-01




这两天天气很好,是江南最好的秋日。出去闲走,在书店里买得文物出版社新刊的唐怀素《食鱼帖》真迹,非常高兴。这帖只不过草书八行,五十六字。字写得好,文字尤为有趣:“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


就如这帖,出于老和尚之手,而且又声明他是在久病之中,但还是写得精神饱满,飞动如意,实在值得佩服。他说,来到长安以后,改食鱼为食肉,这就招来了许多人的非议,弄得很尴尬,以至生了很久的病。怀素是坦率的,他公开承认常常吃肉,白纸黑字,不怕被人抓住小辫子,以触犯佛门清规戒律的罪名揪出来批斗,是很可爱的。在这位老僧看来,和尚戒荤酒这种条条,根本就是骗人的鬼话。殊不值得认真对待。他认为持此种迂见者就是'常流',也就是习惯势力。他可并不在乎,他表示要扶病参加诸君打算举行的'兴善之会'(也许'兴'字是动词)。这是怎样的会?不得而知。推想不会是什么水陆道场之类的正规仪式,而且必然有肉可吃的吧?不过照此帖看来,食鱼可,食肉则不可。难道吃鱼就不算'杀生'么?我于佛法毫无研究,读来读去也终于不能懂。



此帖原迹藏青岛市博物馆,今用胶版印行,虽然不及珂版的精妙,但也可以看得,价钱只要人民币五角,可谓价廉物美。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有欣赏艺术珍品的方便,这就是很好的一例。近来各地印行的这种书画名迹日益增多了,真是值得高兴的事。


此帖后有宋人吴喆于宣和甲辰(徽宗,一一二四年)所作之跋,他写得一笔苏字,十分逼肖,比起明代的吴宽来高明得多,完全可以免于'墨猪'之诮,但究竟比起东坡来天差地远。我们因此可以知道,在北宋末,苏轼的书风是怎样地风靡了一世。岳飞也曾写得一笔好苏字,也是受了这风气的影响。岳飞的孙子岳珂就曾对此作过说明,可证今传岳飞书帖确是真迹无疑。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




近读乙之先生文,谈《食鱼帖》,认为印本释文末句误将“会当”二字割裂,实当标作“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义较长。

                              一九八三年中秋日重校记






 怀素《食鱼帖》(古摹本) 水墨白麻纸本手卷 原藏于青岛市博物馆




                                   

【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日怀素藏真白。


怀素既是狂僧,又是醉鬼,更是杰出的书法家。他的狂草有如疾风中的劲草,回转自如,奔放有加,一气呵成,是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艺术的杰出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怀素一生云游,漂泊四海,俗世交往非常广泛。除了书法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以外,他还能赋诗吟句,与当时文化名流如李白、戴叔伦、颜真卿、钱起、陆羽等诸多名人交往甚密。每逢聚集,必饮酒恣情,疯狂极致,杰作连连。


《食鱼帖》中,鱼成龙,腾云驾雾,旋风聚雨,高迈之情,豪爽之意破墨而出。多少黄灯枯了,多少经书碎了,多少日子没了……人生大写意,尽在一瞬息。


 米汉雯书“翰珍”后跋[北宋] 吴喆:素公草书超妙,自得笔老而意新,在当时已为独步。虽散流人间甚盛,然自唐迄今二百余年,士大夫家所藏,罕有完者;而此帖首尾皆具,尤可珍也。宣和甲辰(1124年)七月中澣,竹西吴喆书。


  东坡先生评藏真书云:此公能自誉,观者不以为过,信乎其书之工!然其为人偿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没人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近于有道者耶?今观此帖有食鱼、食肉之语,盖傥荡者也。至于行笔遒劲,如屋漏,如屈铁,非工其能如是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