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为什么不救哈桑?除了自私,这才是根本原因……

 昵称47487841 2017-11-01

2017年10月20日,“伊斯兰国”组织对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部的一座什叶派清真寺发动了袭击,造成56人伤亡,而之前的几个月也一直存在阿富汗什叶派清真寺遭到袭击的消息。


喀布尔一座什叶派清真寺受袭

来源:AP Photo


无独有偶,阿富汗女议长法齐娅·库菲的著作《我不要让你死于一事无成》中也提到过阿富汗什叶派。而在阿富汗社会中,则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


وقتی که خدا زد خر را , هزارها گریه کردند 


意为:当真主创造了驴的时候,哈扎拉人在落泪(哈扎拉人是阿富汗最大的什叶派群体)。

 

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阿富汗不但存在数量众多的什叶派信众,而且在阿富汗社会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即便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们是以负面形象存在的。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今的阿富汗冲突,有必要对阿富汗的什叶派进行一番介绍。


阿富汗的民族构成


在讲述阿富汗什叶派的故事之前,首先要稍微介绍一下阿富汗的民族构成。美国中情局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阿富汗人主要由四大民族构成,即普什图族(42%)、塔吉克族(27%)、哈扎拉族(10%-19%),以及乌兹别克族(9%),此外还有土库曼族、俾路支族等。


普什图人作为阿富汗的主体民族,在阿富汗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动赫拉特独立战争,并于1722年摧毁伊朗萨法维王朝的吉尔扎伊部、建立杜兰尼王朝(درانی ,原意为时代之珍珠)的阿布达里部(在阿赫默德·沙的领导下改为杜兰尼部)、以及当今肆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塔利班”组织,都是来自普什图人。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民族构成


而塔吉克族由于善于经商,他们大多较为富有,主要居住在阿富汗的各大城镇当中,操波斯语(在阿富汗称作达利语)。历史上也具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主要在各伊斯兰王朝当中担任重要官职,并在伊儿汗国崩溃之后一度建立过地方王朝。


哈扎拉人则具有蒙古血统,操波斯语。虽然成吉思汗的大军曾入侵过阿富汗,而且在1223年伽色尼城叛乱的时候还派遣窝阔台带领大军去镇压,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留下多少蒙古人。察合台汗国建立后,出于巩固当地统治以及为入侵印度做准备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在山区屯兵放牧,并在当地分封“千户”(هزاره),此即哈扎拉之地(هزاره جات)的开端。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哈扎拉一词在公元前就已经存在,甚至这些人还参与过抵抗亚历山大大帝的战斗。到了巴布尔的年代,“哈扎拉”一词专门用来指居住在阿富汗的蒙古部落。哈扎拉人近代以来一直惨遭压迫,而“哈扎拉”一词则成为了阿富汗什叶派的代名词。后文会对此进行说明。

 

穆罕默德·昔班尼


至于乌兹别克人,则和16世纪时中亚、中东的国际格局有关。乌兹别克汗国的开国君主穆罕默德·昔班尼(شیبانی)率大部队南下河中地区,消灭了帖木儿王朝,并在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脉以北)驻扎了大量军队。《巴布尔回忆录》(بابرنامه)多次提到了巴布尔在喀布尔建立根据地之后和昔班尼王朝作战的情况。甚至在莫卧儿帝国阿克巴年代,乌兹别克人还曾深入到印度去作战。

 

阿富汗什叶派发展史


阿富汗什叶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哈里发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时期(当时还只是被称作阿里党人)。他写了一份圣旨,任命当地的一个酋长作为古尔山区的总督(والی)。但是当时并不存在什叶派之说,总督只是由于感激而表示拥戴阿里而已,并表示同情阿里的后人。该总督保留了这份圣旨,并代代相传,直到伽色尼王朝苏丹马合木讨伐并占领古尔山区为止。


阿富汗地区第一次出现大批人员改宗什叶派的情况发生在伊儿汗国时期。按照史学家拉施德丁(رشید الدین فضل الله)的说法,旭烈兀(هولاکو خان)的玄孙合赞汗(غازان خان)改宗伊斯兰教,同时有一万名蒙古士兵也跟着改宗。合赞汗曾经对什叶派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全国推广。其兄弟完者都汗(اولجایتو)以及完者都的儿子不赛因(ابو سعید)继续支持伊斯兰教的政策,包括什叶派在内的各种学说都得到鼓励。正是在合赞汗和不赛因两代人的经营下,阿富汗的什叶派信众有所增加。


不过,直到赛尔白达尔(سربداران)运动被镇压了之后,才有大批的圣裔(赛义德)进入到阿富汗地区。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什叶派在阿富汗的影响力还比较小,同情阿里及其后裔的人并不是很多,因而对圣裔的吸引力也不大。


到了萨法维王朝,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长期和莫卧儿帝国对抗,萨法维王朝需要一个稳固的阿富汗,因此派遣了大量的什叶派法学家到该地去宣扬什叶派的思想,达到思想控制以及建立什叶派法治的目的。在萨法维统治者“分而治之”的政策下,少数族群得到政府的支持。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追随什叶派的信仰,借助政府的帮助以抗衡在阿富汗占主导地位的普什图人。


另外,早在开国之初,伊斯玛仪一世就曾经把大量信奉什叶派的土库曼人(即著名的红头)分封到阿富汗地区以戍守边疆,阿富汗的什叶派信徒大幅增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萨法维王朝的灭亡。

 

阿富汗什叶派的苦难史


1747年,借着纳迪尔沙被刺杀的契机,普什图将领阿赫黙德带着自己的部队迅速返回阿富汗,并宣布建立杜兰尼王朝,从此与波斯决裂。然而,当时的阿富汗在社会文化上深受波斯的影响,波斯语在阿富汗的文化、政治生活中,地位非同小可,而阿富汗的什叶派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在此情况下,阿赫黙德·沙决定弘扬逊尼派,打击阿富汗的什叶派,限制波斯文化的影响,以达到团结普什图人的目的。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掀起了一场旨在“正本清源”的瓦哈比运动,内志地区的学者们曾撰写过不少关于批判什叶派的论文。阿赫黙德·沙把这些思想借鉴到阿富汗,并将法学理论落实到国家的法律中,阿富汗什叶派的地位急剧下降。


在18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杜兰尼王朝的地位仅次于奥斯曼帝国

 

以哈扎拉人为主体的阿富汗什叶派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第一个起来反抗杜兰尼王朝相关法令的便是一个叫德尔维希·阿里·汗的哈扎拉人。虽然他很快就被处死,然而什叶派的叛乱却此起彼伏,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阿赫黙德的儿子帖木儿·沙迁都喀布尔后,阿富汗社会陷入动荡,杜兰尼王朝逐渐瓦解。而此时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区的英帝国也对阿富汗存有巨大的野心,自19世纪初以来便频频往阿富汗派遣考察团甚至使团,挑拨阿富汗各部落间的关系。什叶派的生存环境在恶化的同时,也找到了新的契机。


1836年来自杜兰尼部落巴拉克查依家族的道斯特·穆罕默德(دوست محمد خان)重新统一了阿富汗。为了削弱国内什叶派,道斯特采取了分化瓦解政策。他扶植居住在喀布尔的什叶派(红头),让他们在政府中任职,并负责镇压居住在山区的哈扎拉人,人为制造什叶派各部落的对立。


尽管在第一次英国-阿富汗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却越发引起了道斯特的猜忌,认为喀布尔的什叶派很有可能会威胁到其统治,于是开始借机,清洗军队及学者团体中的什叶派。尽管什叶派曾想过要妥协,道斯特却并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余地,反倒以卑劣的手段清除这些活动家。

 

阿富汗哈扎拉人

 

希尔·阿里时期(1863-1879),由于政府实行和解政策,什叶派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包括哈扎拉人在内的诸多什叶派团体也得以进入到军队等国家机关中任职。国王同时也推行旨在促进族群平等的改革政策。不过这些都因为英国的第二次入侵而中断。


阿卜杜·拉赫曼国王上台后,什叶派再次受到严厉打压。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消除部落习惯法的影响,加强中央集权,阿卜杜·拉赫曼推行哈乃斐法律学说,以逊尼派伊斯兰法规范阿富汗社会。什叶派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更有甚者,政府还派遣语言学家和逊尼派学者前往哈扎拉人聚居地,实行文化同化政策。


这最终引发了1892年的什叶派起义。政府兵分五路杀入哈扎拉地区,给什叶派以沉重打击。而逊尼派法学家发布的关于什叶派是异教徒的法令,更是让逊尼派与什叶派在法理上彻底对立起来。尽管1893年政府与什叶派实现和解,但什叶派被要求缴纳巨额税金。


温和的哈比卜拉上台后,积极开展现代化改革,并企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什叶派的打击力度。即便如此,迫害什叶派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当时在宫廷中任职的什叶派史学家毛拉·法伊兹(ملا فیض)把许多的迫害事件写进了正史之中,让后人可以对那个现代化改革如火如荼的时代什叶派的处境有所了解。而最为重要的是,政府此时依旧强制实施同化政策。只是在阿马努拉时代(1919-1929),什叶派才短暂地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权利。


然而,自此之后,什叶派一直都是受打压的一方,政府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由进一步限制什叶派的权益,甚至他们的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在1946年至1950年发生的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冲突中,如果一个什叶派信徒被杀,肇事者只需赔偿600阿富汗尼;若一头骆驼的脚受伤,则要赔偿3700阿富汗尼。而在70年代的时候,有的人甚至认为,屠杀哈扎拉人是“义务”。

 

当代阿富汗什叶派


1979年,苏联派兵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重新回到了部落割据的混乱年代。为了抵抗苏联入侵,同时抢占地盘,各个部落都组建了自己的武装以及政党。1986年,苏联撤军,阿富汗的动荡加剧。1987年,在伊朗的干预下,阿富汗的什叶派团体结成“八党联盟”。


1991年成立了马扎里(Abdul Ali Mazari)领导的“伊斯兰统一党”(حزب وحدت)1992年3月,原苏联扶植的纳吉布拉交出政权,内战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6月28日,塔吉克族主导的伊斯兰促进会接管国家政权,然而内战并没有因此结束,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加剧。

 

被毁之前的巴米扬大佛,位于哈扎拉之地


1993年1月11日,塔吉克武装闯入喀布尔西城的什叶派聚居地,展开了长达24小时的屠杀行动,大大激怒了阿富汗的什叶派。马扎里此时作出了一个错误决定,即与在南方兴起的普什图武装组织“塔利班”结盟,以对抗伊斯兰促进会。


阿富汗的什叶派原本以为,塔利班能够给他们带来平等。然而1995年“进军喀布尔”运动成功之后,塔利班随即背叛了什叶派,马扎里被塔利班杀害。而塔利班对什叶派的政策较之前的政府更显残忍。他们实行大普什图主义,声称哈扎拉人“要么去伊朗,要么进坟墓”(هزاره ها به ایران یا گورستان بروند)。在塔利班统治期间,大量的什叶派哈扎拉人惨遭杀害,无数的哈扎拉人逃往伊朗或是巴基斯坦。


塔利班被推翻后,在阿富汗重建的岁月里,虽然哈扎拉人在国家机关当中获得了合法的席位,但是在重建工作中却依然不受重视。如今,阿富汗的中部地区,也即什叶派聚居的地区,依然是阿富汗最为贫穷落后的地方。为了保护自己,阿富汗的什叶派强化自身的文化认同,派遣留学生前往伊朗学习什叶派的相关理论,丰富阿富汗什叶派的学说,完善自己的教育体系。


而处在周边的逊尼派则依然对什叶派存有严重的猜忌,而且由于受到历史上的政治因素的影响,阿富汗的主流社会依旧对哈扎拉人抱有歧视态度,在普通大众看来,哈扎拉人甚至会“割人咽喉,窃取钱财”。


塔利班与伊斯兰国


阿富汗的什叶派也分属不同的部落以及宗派。虽然他们主要信奉十二伊玛目派,但是有一部分人则信奉伊斯玛仪派,这使得他们内部也不甚团结,更加强了他们在阿富汗的劣势地位。

 

结语


阿富汗的什叶派由来已久,而且深深扎根于阿富汗的社会之中。然而,由于历史以及政治原因,什叶派自近现代以来便在阿富汗处于弱势地位。即便当下的政府有意改善什叶派的现状,由于现实政治因素以及民族情感因素的阻挠,短期内这种现象是难以得到改变的。而且,本着“群体范围越小,凝聚力越强”的原则,哈扎拉人和普什图人也很难跨越各自的障碍,主动去寻求更进一步的和解。


《追风筝的人》剧照

来源:豆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