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上疯传的减少冥想干扰十法则!冥想10分钟等于熟睡1小时!

 如颖随行 2017-11-02

网上疯传的减少冥想干扰十法则!冥想10分钟等于熟睡1小时!

冥想

对于绝对大多数冥想练习者,专一是很难实现的目标。冥想时,我们总要努力地去征服各种干扰,但结果往往是我们被各种干扰牵制。控制干扰的一个方法是任其自来自去,不增添干扰的力量。专注在冥想时会得到增强,专注会帮助我们找到冥想时干扰的源头。确定冥想时干扰的源头,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心意。我们觉察到心意中那些缠缚、纠葛

的臆度和妄动,并由此驱散这些使人昏沉的干扰。尽管专注通过冥想得到加强,但仍会被潜藏在意识中的各种念想和幻象干扰。

两千多年前,圣哲毗耶娑在注释《帕坦伽利的瑜珈经》的过程中,列举了心意在专注过程中的五种状态,这五种状态显示出了不同的干扰力量,五种心意分别是:

· 混乱(kshipta)

· 昏沉 (mudha)

· 散乱(vikshipta)

· 专一 (ekagra)

· 掌控 (niruddha)

毗耶娑为专注设定了很高的标准。在他看来,前两种心意已无法专注。为什么?混乱的心意已不宜再搅动扰乱,昏沉的心意妄念纷纷,执意专注只会使人沉溺于种种妄相,不能自拔。

其实,这五种心意都可以专注。八支瑜伽中就有专门针对混乱、昏沉心意的练习。通过戒绝(限制,比如“不杀生”)、遵守(察觉,比如“知足”)、瑜伽体式、调息法等有规律地几个月练习,之前处于混乱、昏沉的心意会进入一种新的状态,实现自制。

一般来说,冥想练习者的心意都处在散乱的状态,大家期望通过冥想使心意专一。散乱的心意中,专注相对混乱、昏沉时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仍会被意识中的各种念想和幻象干扰。冥想的时候,干扰纷纷到来:我们纠结着该谁去做家里的清洁、我们抱怨着家中墙上壁画的颜色、我们牵挂着邻居要给他们家新出生的孩子起名字了。下面是冥想时最常见的十种,以及征服干扰的练习。

1、处理手头事务

冥想练习之初,我们的思绪大多还在练习前做的种种事务上。如果你刚从电影院出来,你脑中满是电影情节。如果你刚从繁忙的支票业务中抽身,你尽是回想工作中是否有错账、乱账。开始冥想练习之前,心意需要时间处理好手头的事务。处理好手头事务再开始冥想练习,显然益处多多。

2、杂念不断。

在《忏悔录》中,圣·奥古斯丁抱怨道,即使当他沉思之时,他的心意总会被无关紧要的事情干扰。骑马时,他看到狗追赶兔子,心意放任就去追随,哪怕这两个小动物跑出了视野,他的心意仍然被狗追兔子占据着。奥古斯丁痛惜道:“有那么多细微琐碎的小事引诱着我的好奇心,谁能数得清我有多少次抵不住好奇心的诱惑而屈服?”在冥想时,一个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念头生起,我们也会受之诱惑,放任心意去滥意联想。冥想时,我们要念念不住提醒自己正在冥想之中。这样如果意识到有所偏离,可以尽快重返专注。

3、驱之不散的杂音。

某些干扰有持久性,冥想时头脑中常常出现的杂音就是如此。鲍比维的诗“如橡皮球般,我会再次反弹回来”就是对冥想时头脑中杂音的细致描述。那些不断往返、回复的声音很容易让人着魔。在杂音出现时,请放松呼吸,安住于冥想,仅需片刻,这些不速之客就会踪迹全无。

4、疼痛。

冥想时,身体疼痛感和疼痛感引发的杂念总是时断时续的出现。不厌其烦的疼痛干扰,一半是出于疼痛的感觉,一半是出于我们想着怎么消除疼痛的念想。平静地与疼痛共处、觉察疼痛是克制疼痛杂念的好办法。感到疼痛时,心中默念:“尽我最大的心力,和疼痛做伴侣,从疼痛中学习。”接受疼痛的关键是用适宜的横膈膜呼吸法。当疼痛感出现时,呼吸会被干扰和阻碍,这时,我们要通过调息来营造。通过调息,我们可以在疼痛中安于冥想,让疼痛不再是冥想的干扰。

5、性幻想。

按照瑜伽传统,性是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欲求。和人其他的欲求不同,性欲求可以通过幻想与梦境得到满足,这特殊之处使性欲求成为冥想时极为特别的干扰。由性幻想而产生的性愉悦会控制心意中的一部分(当然不是高级的部分)。不过通过冥想,性冲动可以得到升华,借此性冲动不再使人焦躁不安。这升华如何实现呢?只需我们保持平静和对呼吸的专注,尤其是对呼吸之间能量变化的专注,就找到了控制让人心意亢奋的性幻想之关键。呼气时,感受随肺部清空而来的愉悦感;吸气时,感受随肺部充沛而来的孕育感。凝神于每一次呼吸,放松紧张的神经。

6、瞌睡。

刚开始练习冥想的瑜伽初学者在跟随教练的冥想引导时往往都会睡意大发乃至鼾声如雷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当然,这些初学者不会意识到这些,他们以为自己还在清醒的遵循着教练的引导呢。梦境中产生的意象会干扰心意,梦境中的意识本身就是恍惚的,在此状态下,人会轻易进入睡眠状态。冥想结束,睡着的练习者会诉说自己完全遵循着教练的引导,当然教练的引导在睡着的学员身上完全没有得到回应。瞌睡,应该是冥想时最糟糕的时候了,其时,身体和心意都处在摇摇欲坠的状态。睡意持续时,要凝神呼吸,对呼吸的专注会让你在其他意识减退时,仍能保持觉知。

7、无声的秘境。

在瑜伽传统中,冥想练习者会把唱诵当作专注的对象。心意在唱诵中平息,唱诵则充满心意。在一些关于瑜伽的传说里,心意在冥想时是寂静无声的,于是,一些冥想练习者觉得唱诵只是一种简易的瑜伽练习,冥想之初可以唱诵,伴随着冥想的深入,唱诵要适可而止。尽管“该停止唱诵了”的念想或许是合理的,但这种停止唱诵的念想确是冥想的打扰。 尽管冥想是内在的、平静的,但冥想也是需要动起来的练习,练习如何实现心意的专一。达到心意的寂静并不要放弃唱诵,放弃唱诵心意反而不能专注。心意的寂静是内在、觉知心意,是更深层的专注。实现心意的寂静首先是心意在唱诵中平静,然后是内在于专注中觉醒。在冥想中唱诵吧,丢弃心中对专注的怀疑吧。

8、情感与欲望。

我们的需求、希望和欲望潜藏在记忆深处。和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搜索词一样,欲望连接着无穷无尽的杂念。中国高僧僧粲说过“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圣特蕾莎修女也有相同的说法,“勿令任何事扰乱你,勿令任何事惊吓你,一切皆将逝去”。在冥想时,我们对如此多的箴言置若罔闻,反而常常去臆想欲望,使欲求不断增加。搁置欲望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在欲念升起时保持专注,冥想时,面对欲望,不抑不增,任其自然。提升专注的关键也正是如此,面对欲望,不抑不增,任其自然。

9、不正确的身体姿势。

冥想时有些干扰是一个明显相同的来源——身体姿势。若在冥想之初,身体姿势就不标准,冥想时就会有越来越强烈的不适感。衣着束缚膝盖,臀部坐姿不标准、臀部或者脚踝疼痛、双脚麻木、腰部无力、上背刺痛、双肩不适以及颈椎疼痛都是常见的姿势问题。冥想时因为身体姿势有了不适感,换个姿势的念想会一直干扰着冥想。不过,在冥想时规整衣着、调整坐姿、给臀部更有力的支撑都是可以的。冥想时间长的话,还可以通过平衡体式来调整坐姿。

10、自我。

自我意识会通过内心的喃喃自语显现出来。我想要什么?我的要求什么时间才会得到回应?做这些我会有什么好处?我们很难确定某个干扰是不是由自我意识引发,不过自我意识确实是干扰的来源之一,在自我意识的控制下,我们只会看到自己,不能觉知到内心的自性。九百年前,阿拉伯苏菲学者伊本阿拉在一首诗中写出了自我意识的局限和超脱之路:

当我之所爱出现

我该用谁之眼来看?

用他的眼,而非我的眼。

因为除了他自己,

无人能真正看见。

对付肆意的自我意识,弃绝是唯一之法,弃绝是要通过“他的眼”不是“我的眼”去看。弃绝让人免于自我意识的干扰,让人平静。通过不断的抑制自我,通过克制和谦卑,我们才能深入冥想。在深入冥想的时候,干扰渐离,我们进入更高层次的专注,自行得以觉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