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孔子之十九:山水之乐

 墨香笙樵 2017-11-02

山水之乐


    现代人喜爱山水,回归自然。不过,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经颇得山水之乐,发掘出山与水对于人的意义。

    在很多人印象里,孔子是不懂得生活乐趣的道德先生,其实,他是一个喜爱游山玩水的人。一次他问的徒弟们的志向,几个人说要当官管理国家政务、做到百姓丰衣足食等,只有一个叫曾点的学生说是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新装,与五六位朋友,六七个少年,到沂水边,洗手濯面,在舞雩台上沐浴春风,一路哼着欢快的歌曲走回来。听完如此话,孔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我赞成曾点啊!可见孔子心中对大自然的热爱。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个字,开启了中国人对山水的热爱,尤其是文人们更从孔子这里获得启发,在政治职场的劳累、坎坷之外,在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参悟人生,建立人生的第二支点。

    在字义上,乐山乐水,也就是喜好乐山乐水,也就是喜好山、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山之壮美和水之柔顺互补、阴阳和合,由此在人心中激发强烈的美的感受而带来快乐。这不是普通自然之美的感性快乐,而是超越感性,人与自然契合的精神之乐。

    老子曾讲过: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攻伐坚强的东西却没有能胜过它的。水之形态万千,流变不已水,这种周流无滞的属性正与智者类似,所以乐之。而山稳固厚重,繁生万物,无形中具有天生万物的属性,所以仁德之人喜欢。当然,对于孔子来说,他兼有智与仁,既得水之乐,也有山之乐。

    孔子确实是一个喜欢山的人。他的徒孙孟子曾记载其喜爱登山并曾攀上泰山顶的事,即所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大概孔子登山后,感叹万千,发出过类似小鲁小天下的感叹,被徒弟们流传下来。

    东山为何山,其说不一,或以今曲阜城东之尼山为东山,或以今邹城市峄山为东山,但都在孔子所在的曲阜附近,是附近最高的山。孔子大概像现代北京人周末去香山一样,也时常郊游,到东山登高望远,遂有整个小鲁之叹。

    海拔1545米的泰山在曲阜北68公里,孔子一生不过在今天的山东和河南活动,泰山是见过最高的山了,而且孔子是有史以来史料明确记载的第一位登临泰山的名人。当时的泰山尚无后来的名气,人迹罕至,攀登起来应该相当艰难,孔子该是出于对山的喜好而进行泰山之旅的吧。整个山上,可能只有孔子与随从几个人,没有今天游人如织的嘈杂,也可能还没有台阶,但艰险的同时却充满乐趣,耳旁猿啼鸟鸣,眼前溅瀑密林。等到孔子登到了山顶,看云层在脚下飘荡,极目而视,整个世界似乎都尽收眼底。

    孔子未必真的眼界狭小,坐井观天,以为泰山就是天下最高的山了,他只不过兴发一种感叹,强调的是登山会让人心胸开阔。

    孔子对河流之水也深有感悟,他曾站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这正是一位智者的人生隽语。孔子也曾准备渡黄河去晋国碰碰运气,结果由于晋国大臣杀了他认为贤明的两位大夫,就没有再去,他就面对着黄河感慨的说:壮美啊黄河水,浩浩荡荡多么盛大,我所以不能渡过黄河,也是命运的安排吧!

    所以,孔子不仅能够感受到山水之美带来的快乐,还能从中体悟到更多的人生智慧,通过山水自然完成人的精神超越,从而在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化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