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并学会时间管理

 暖暖五月暖暖 2017-11-02



几乎所有高效能人士都有一个特点——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从“规划自己的24小时”来让孩子从小学会时间管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也是欧美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做的事情。但说教无益,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借助,让孩子来主动尝试着做时间管理呢?有。思维导图就是不错的工具之一。


(如果一个人活80岁,真正能够利用的时间才9.5年!)

 

第一步

总结原因,找出“病症”

 

八种思维导图中的圆圈图(Circle map),是最直接的可以拿来运用的。顾名思义,把想要分析的主题放在最中间,如拖延症,然后把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写在外面的圆环上,能让孩子快速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

 

来自深圳的11岁半的Hannah ,就自己的拖延症画了圆圈图:

比起圆圈图,多重流程图(Multi flow map)能帮助孩子们分析因果关系,下图左边是原因,右边是结果:


 

因果关系也可以通过树状图(Tree map)来表现。总而言之,不同思维导图是可以灵活切换的,视孩子的兴趣而定。 来自广州的9岁半zivi,就用了头脑图来总结时间是如何在不经意的坏习惯中流逝的:


 

第二步

24小时全记录

抓住无故流失的时间

 

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后,孩子们就可以来系统地看看,自己的每个24小时,都是怎么花出去的。选定一天,把每一个小时都做了什么,填进下面这张表,让孩子自己学会观察时间都去哪儿了:


 

来自广州的12岁半的张乐然详细地记录了周末的每一个小时,由此,他发现自己从起床到吃早餐居然花了两个小时!回想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是个“起床困难户”呢:


 

同样地,一些擅长绘画的同学,就把时间表变成时间盘,比如来自福建福州的12岁半黄若珊就用画图代替列表,其实效果是一样的:



来自江苏的8岁半的蔡君宸也是用饼状图代替时间表,他还以不同颜色区分开自己的活动,比如红色是学习时间、蓝色是娱乐时间、灰色是睡觉时间、黄色是生活时间:


 

通过记录,他对自己的拖延原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用头脑图把自己的心得画出来,分别就原因、解决方法、总结和后续事宜作了一番清晰的计划:



第三步

拆分并优化任务,制定时间表

 

观察完自己花时间的规律后,就可以开始改造24小时了,也就是制作最符合我们需求的TO-DO-LIST(待做事项),它的优先级顺序是,必须马上做>必须做,但可以晚一点>可做可不做。

 

比如下面这张图里,前面打了×号的事项,就是我们判断之后,觉得价值不高、相对次要的事情。



比如下面这张图,把筛选过后的所有事项作了先后排列。


 

比如11岁半的李厚行,他就用最简洁的方式,明确列出了自己要干的几项任务:


 

来自上海的8岁半的洪田韵,重新梳理自己一天24小时内应该完成的所有事情,分成了“学校作业(必须完成)”、“其他必须完成的活动”和“想做,可做可不做”三项,并排了优先顺序:


 

来自广东茂名的11岁半杨舒婷,则用头脑图来制定时间计划,分为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四段时间来设计,每一段时间完成不同的任务,而且还将任务做了编号,用于提醒自己做了多少事,还有多少事要做的:


 

来自上海的7岁半的朱禹豪,把时间改造前后各一周的效率做了对比,发现,第二周的高效时间提高了整整一倍!


 

来自上海的10岁半的王子萌,就用流程图把自己的时间顺序画了出来,还提醒自己要“严格遵守规定”:



本文引用的所有学生作品,均来自少年商学院“青少年思维导图”系列视频直播课程。


“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成立于2013年,是一所“移动版的国际学校”,致力于将全球名校通识课程最好的素质教育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带给中国中小学生,使之获得与欧美名校学生一样的软实力与背景提升,成为下一代国际化精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