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公读书处香花墩究竟在哪?

 雲泉 2017-11-02

作者 李夏 李云胜

合肥作为包公故里,留下的史迹颇多,但因为距今千年左右,许多不详或存疑。比如包公读书处香花墩到底在哪里,多年以来引得众人争论不休。包公读书处香花墩究竟在哪?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以为包拯少年时读书的香花墩位于芜湖路的包河公园内。此说曾频繁见诸书刊。如1990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合肥纵横》中之《香花墩上谒包祠》一文中提及“香花墩上的包公祠”;2007年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人文合肥·合肥市胜迹》中之《谒包公墓》一文中说“包公墓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包河东南岸畔……它毗邻浮庄,和香花墩、包公祠遥遥相望”。而同一书中的《雪中浮庄》一文中则更言辞凿凿地说:“浮庄所在的香花墩历史十分悠久。据《庐州府志》记载此地原为包公书院遗址,是少年包公读书的地方。”

而合肥市文明办、包河区文明委等部门编写的《包拯,因清廉而流芳百世》一文,对此却有不同看法。此文中说:“包拯出生于今天的肥东县包公镇小包村,少年时却是在合肥城内香花墩读书。”支持这一说法的有丙辰年(1916年)孙仲修,陶述彭共同编修、刊印的《香花墩志》,其中的《香花墩考》对香花墩的来龙去脉有所交代。

请注意上述文中的“城内”二字,它限定了包拯少年时读书的香花墩在合肥的老城墙之内。那么,它坐落在城内什么地方呢?《包拯,因清廉而流芳百世》文又进一步阐明:“明朝崇祯时的府志记载,包公的故宅在镇淮楼西凤凰桥巷子里,那里有个读书台,是昔日包拯读书的地方,人们把那里就叫做香花墩。”包公读书处香花墩究竟在哪?

如若采信明朝崇祯时的《庐州府志》,那么,包拯少年读书的香花墩则在环城马路(老城墙)之内的合肥老城区了。为了证实,笔者特地查阅了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印刷的《合肥县傅郭城图》。从图上可见,镇淮楼位于奎(魁)楼(今四牌楼)以北约一华里处。而包公旧宅基在镇淮楼西将近一华里处。也就是说,它的位置是在今四牌楼邮电大楼以北、宿州路以西、花园街以东、淮河路以南这一块,大致是现人民广场之地段。

历经千年之后,包公旧宅早已不复存在,变成了通衢大道和广场。然而无论如何,这里曾经是包拯少年时读书的香花墩所在地,应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再从时序上看。书载:传说北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北宋仁宗皇帝因包拯居官清廉又家境贫寒,欲将整个庐州城赏给他。但包公坚辞不受,在仁宗的坚持下,包拯才要了庐州城郊一段淤塞已久的护城河,因此有了包公“不要庐州一砖,只取护城河一段”的佳话。包公读书处香花墩究竟在哪?

1949年以后,合肥市人民政府为纪念包拯,在包河建起了占地约29公顷的包河公园,它是合肥环城公园中一个最优美的景点。古庐州城那一段护城河姓“包”,应该是在包拯为官多载的中年以后。因此,包河上的香花墩,不可能是少年包拯的读书处。而且,以前的“包河”仅是一段淤塞的护城河——臭水沟。

当然,也有可能中老年包拯在返乡之时,曾在包河的“香花墩”上读过书。

那么,所有称包河的香花墩是包拯少年时读书处的说法,都是空穴来风吗?非也!这种说法亦有依据。书载:包河香花墩上,原有一座很小的庙宇。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见其环境清幽,风景殊美,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名也改为香花墩。(见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合肥人文·合肥胜迹》)。

看到这里,大家全明白了。包公书院,包河香花墩——包拯读书处,那是明朝以后,人们为纪念包公而打造的景点胜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