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萝卜白菜2 2017-11-03

汉代的银釉及六朝青釉

汉代低温釉陶都为近现代或早年出土的,釉面主要为黄、绿色。有些汉代釉陶器的表面附着有一层或一片银白色的物质,我们俗称为汉代“银釉”。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东汉绿釉弦纹熊足陶仓

经专业学者介绍,汉代黄、绿釉陶的烧成温度在800℃左右,釉内含铅量高,含有铅的釉层长期埋在地下,受酸性物质侵蚀,表面会析出层状结构的结晶体,并有一定厚度,这种结晶体对光线有折射或反射作用,表现出银白色,所以通常称作“银釉”。这种银釉用湿布擦一擦就立刻出现鲜艳光亮的黄釉或绿釉的本来釉色,但干燥后又会很快恢复所谓的“银釉”。现代仿造的汉代黄釉或绿釉陶器的银釉,是人为配置一种化学试剂涂抹在器表上的,用湿布擦一擦是不会变色的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仿东汉绿釉凸花博山炉

瓷器在东汉时期烧制成熟以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我国陶瓷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南方著名青瓷窑址主要有浙江上虞、绍兴等地的越窑,温州地区的瓯窑,杭嘉湖平原西部的德清窑。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三国青釉镂空雕谷仓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另外在江西、安徽、福建、四川都发现有瓷窑生产青瓷,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瓷窑在南方已多有分布。烧制青瓷的温度普遍达到1300℃,且采用轮制技术和化妆土,故胎质细密,釉质莹润,色泽纯正,釉面呈青灰色,胎釉结合紧密。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南朝青釉五连烛台

北朝青瓷的生产晚于南方,北魏时开始烧制,与南朝青瓷在釉色、器型和工艺上都有许多不同。北朝青瓷胎骨较厚,带青灰色,火候较高,釉色深浅不一,有的带青褐色,有的是青黄色,多有冰裂纹和流釉现象。南朝青瓷釉面易剥落。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东晋青釉羊

当今存世的六朝青瓷皆为出土器物,有的是1949年以前出土后留存下来的,有的是1949年以后新出土的,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其相关文献资料较少。当今市场收藏六朝青瓷的藏家很少,据笔者了解,在南方有专门从事六朝青瓷收藏的藏家和单位,如浙江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所藏六朝青瓷质量上乘,在文物界、收藏界都很有名望。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仿东晋清友羊

从各大博物馆发表的资料中来看,目前均未发现有以后的朝代仿制六朝青瓷的现象,只有现代仿品中才多见,故宫馆藏瓷器中仅有一件民国时期仿东晋的青釉羊。现代仿六朝青瓷中常见仿两晋的青釉羊、鸡头壶、青瓷大罐、青瓷谷仓、仿北朝的莲花尊等等,其仿制水平有的精美,有的粗糙。如新仿德清窑鸡头壶,胎体比古代细腻,釉面光亮,褐色釉发色纯正(真品呈黑褐色),造型呆板。新仿青瓷谷仓则做工粗糙,有的通体是假剥釉、假出土现象。因此在市场上一旦遇到六朝青瓷器,切需谨慎。

唐代长沙窑的青釉、鲁山窑花瓷的黑釉、当阳峪窑的绞胎绞釉

长沙窑和鲁山窑瓷器是唐代独有的瓷器品种,两瓷窑一南一北,均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窑址,现今所藏此类器物均是早年或解放后的出土器物。近年在海外沉船中,也发现了唐代长沙窑瓷器。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唐长沙窑褐彩贴花执壶

长沙窑兴起于“安史之乱”之后,盛于中晚唐。它是岳州窑继承和发展,在装饰技法上深受唐三彩的影响。长沙窑主要生产釉下彩绘和各种单色瓷器,它的装饰艺术不仅有中国绘画、书法、堆塑和雕塑,并且吸收了中西方的地方特色,以及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一些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沙窑彩瓷,是中国陶瓷生产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唐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系罐

长沙窑瓷器胎体较薄,胎质较粗,呈灰白色或香灰色,经科学研究表明:“长沙窑绝大部分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瓷化程度不高的半陶半瓷制品,严格地说是一种‘炻器’。”长沙窑施釉较薄,釉面呈青色或青灰色,有细小开片,并有剥釉现象。器体施釉通常不到底,釉下彩绘呈褐绿色或褐红色。唐代以后历代从未仿制过长沙窑器,当今市场新仿的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胎体细腻坚实,釉面光亮,小开片纹路生硬,造型、图案、纹饰板滞,与真品相比相差甚远。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唐鲁山窑黑釉蓝斑执壶

鲁山窑花瓷实际上是一种在黑釉地、青釉地、茶叶末釉地上饰以蓝、灰、白色彩斑的瓷器。唐代匠师为了美化黑釉瓷器,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以铜、锰、钛、磷酸钙为原料的物质,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这些釉料相互融合、浸润,出现深蓝色、天蓝色、褐色、月白色等状如云霞一般的彩色斑纹,这种带彩斑的黑釉瓷,时人称之为“窑变花釉”,可能为宋代钧瓷的前身。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仿唐鲁山窑黑釉蓝斑执壶

鲁山窑花瓷是唐代独有的瓷器品种,它的特点是胎体稍厚重,施釉较厚,器体外釉不到底,釉面光泽柔和,有细碎开片,常见器型有罐、壶、甁、三足盘、拍鼓等。器表的花斑有的是任意描绘,自然洒脱;有的作规则的排列,可以清晰地看出运笔的痕迹,寥寥数块儿斑块,庄重古朴,典雅大方。新仿制品则胎质白细坚实,黑釉漆黑光亮,斑点过于整齐呆板,没有生气。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宋修武窑绞胎罐

当阳峪窑的绞胎、绞釉是唐宋时期北方瓷窑一种特殊的装饰工艺。绞胎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胎泥制成泥条,然后拧在一起拉坯成型,器里外均有瓷泥相绞自然形成的花纹。也可将绞成的泥条切成片状,贴于器胎的表面做高级装饰。“绞釉”为过去流传的俗称,在制瓷工艺学中并不存在,应称其为“沥粉方法”。经匠师介绍,绞釉是将不同颜色的化妆土相绞制成糊状的泥浆后,施于胎体需要美化的部位,再上釉烧制,不同颜色的纹理在不透明的釉下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日本人称这种釉面为“流泥纹”。绞胎、绞釉瓷器常在北方瓷窑遗址中出现,明清以来从未见仿品。新仿品除精美的现代艺术品外,多数非常粗糙。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仿古绞胎高足碗

古陶瓷鉴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独行”的釉面

仿古绞胎撇口瓶

中国古瓷器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历朝历代所制瓷器产品在胎、釉、造型、纹饰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特点,传世珍品不可胜计。据文献记载,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瓷器仿品,有的是各地区窑口之间互相仿造,有的是仿先秦、秦汉的古铜器造型。明代景德镇瓷业大兴,制作出了精美的官窑瓷器。至明晚期开始出现仿造本朝或前朝瓷器产品的热潮,仿古名家辈出,其不仅仿制宋代五大名窑,连永宣青花、成化斗彩等前朝名品也一一仿制。清代景德镇在督陶官唐英在任时期,仿古创新多达50余种瓷器品种。至清末民初,中外藏家对于古瓷的需求量大增,因而仿古瓷业更加兴盛,上至汉陶、唐三彩、宋代诸名窑,下至明清官窑器、德化窑白瓷、山西珐华器,几乎无不仿制,但也有少量传世名品在这一时期没有仿制现象出现。直到当代受市场经济影响,文物市场收藏热度急剧升高,大量仿品纷纷涌入市场。在这些新仿品中,有一些是过去从来没有仿过的唐、宋以来的南北瓷窑产品,或是元、明、清景德镇烧造的具有独特釉面的品种及空前绝后的珍品。很多藏家对于这类器物往往寄希望于明仿或清仿的老仿器物,事实上是绝对不可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