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沁源围困战

 猫条山 2017-11-03

历史背景

沁源,地处太岳抗日根据地腹心,四面群山环抱,是太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日寇把这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曾8次闯入沁源疯狂“扫荡”。1942年冬,日军又纠集2万兵力对太岳根据地实施“扫荡”,但沁源军民早已全部转移进深山,只给日军丢下一座空城。 日军伊藤大队在沁源驻扎后,又同时在城外扎下15个据点,并挂出了“山岳剿共实验县”的招牌,图谋以此为样本,长期控制我太岳根据地。

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太岳区党委发起了沁源围困战。为围困日军,沁源军民首先开展了坚壁清野大动员,以沁源城关为中心,发动群众统统转移出来,把水井填死,粮食深埋,用品搬空,使纵横数里的村庄成为“无人区”。与此同时,指挥部动员民兵配合主力,展开积极进攻,把日军由原来的15个据点压缩进城关、交口等几个据点。

与敌抢粮,成为这一时期围困沁源斗争的主要任务。趁敌人夜间防范疏忽,八路军38团掩护民兵和群众进城抢粮,有时一夜之间竟出动军民上万人。沁源城内北街一个妇女叫郭效兰,连续几次摸回家,背出了8担粮。有一次,她竟摸到敌人的粮站,把敌人装好的5斗小麦也扛了出来,一下成了群众心目中的英雄。这年初春,沁源军民从敌人眼皮下抢回了3万多公斤粮食。敌人惟一的补给运输线也被八路军和民兵用地雷封锁,大米、罐头运不上来,沁源的日军只得杀野狗、军马充饥。

在围困日军的斗争中,各种袭扰敌人的良策妙计,在群众中不断涌现出来,搅得日军心惊肉跳,寸步难行。夏季,酷热难耐。交口村的民兵把死狗、死猫、死耗子趁夜扔到碉堡下,白天太阳一晒,整个城内臭气弥漫,熏得鬼子无处躲藏。民兵们还想方设法断敌水源。他们趁夜摸进城,往水井里扔动物尸体,倒粪便、垃圾,拆毁井上的辘轳和碾盘上的转轴。敌人壮着胆子到沁河边提水,一不小心就弄响了地雷,死伤一片。

在我军民长时间的围困和不断骚扰下,日军惶惶不可终日,只得退出一个又一个据点。1945年春,沁源军民对疲惫不堪的日军发起了最后的围攻。

3月14日总攻开始,全县男女老少2万余人一起上阵,4000多颗地雷,把敌据点重重封锁起来;敌据点周围5里内遍布马坑、草人、标语,荆棘铺满了日军所有通道;沁源城四周山头上插满了红旗。日军四面楚歌,仓惶出逃,沿途又遭我军民伏击,死伤无数。

历时两年半的沁源围困战终于胜利结束,沁源军民同仇敌忾,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2700余次,歼灭日伪军共4200余人。

折叠 编辑本段 争议

“我们盼了很多年,没想到盼来的是这样一部影片。电视剧《沁源围困战》是严重歪曲历史、丑化人民的坏影片!”9集电视连续剧《沁源围困战》在山西电视台播出不到一个月,这个以发生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沁源围困战”为素材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遭到32位沁源围困战的亲身经历者或他们后代的联名抗议。

“沁源围困战”是八路军太岳军区主力一部和地方武装、民兵相结合,对日军的长期围困作战。在这场战斗中,沁源地区军民以弱胜强,用地雷战、麻雀战等方式作战2700余次,持续围困日军长达两年半,毙伤日伪军4000余人。被毛主席称为“敌后抗战中的典型模范之一”。

2007年1月10日,投资700万元的电视连续剧《沁源围困战》在山西电视台播出,播出后引起争议。

“从电视剧播出到现在我已经接到128个不同的人打的电话,对这部电视剧的内容提出质疑。”年过五旬的刘继英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刘开基在沁源围困战发生时任沁源县委书记。

沁源围困战的亲身经历者、今年86岁的关汉文老人更是对该片内容感到气愤:“我已经好几天没有睡着了,这个电视剧歪曲了历史,贬低、丑化了沁源人。”

老人们告诉记者,在《沁源围困战》里,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民兵队长与妇救会主任的爱情故事、以及日本女特务混入我军内部的故事;而没有给人留下艰苦的战争、人民的战争这些感觉。

32位沁源干部、后代还联名写出了电视剧《沁源围困战》的“八大罪状”:时间篡改了,电视剧里部分时间与真实历史有误;否定党的领导,电视剧主要是突出总指挥一个人,指挥部成员从不到群众中去,只是在窑洞里围着地图、桌子转等;没有反映围困战的特征,不知是谁在围困谁;没有反映出八万人民全民参战;美化日军、丑化人民,宣扬日军不放火、不杀人等,把群众描写成不敢说、不敢动麻木不仁的愚民等;电视剧里许多事实与真实不符;随意篡改领导同志的历史;漏洞百出,笑话百出,许多镜头是从各类影片抄袭而来。

“虽然电视剧都有虚构、夸张的成分,但也不能虚构夸张到这种地步,更何况是部反映历史的电视剧!”今年79岁的沁源围困战亲历者李金水提出:“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应尊重历史,应停播这部电视剧,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折叠 编辑本段 创作

车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如果在这个名字前加上空政文工团词作家以及<常回家看看><好日子> <越来越好>的词作者等修饰,你也一定会记住他,这个高大朴实的东北汉子。 3月29日,为了电视剧《沁源围困战》主题歌歌词的创作,车行来到山西。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的后代,车行为沁源人民八年抗战没有出过一个汉奸深感震撼、钦佩。他说:

“我的歌词题目已经想好了———《儿女本色》。沁源人民不做亡国奴,人人都是英雄,坚决和日寇干到底,这是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我一定要在歌词中表现出这种民族的正气和气概。”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短短几十个字的歌词,车行也非常认真,在看完电视剧后,又来到山西,在沁源当地寻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来充实自己的创作。

不过,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创作的歌词,与他被人们熟知的那些欢快、喜庆的作品,在风格上存在不小的差异,车行能否完成这个跨越呢?他说:“其实,我刚开始创作的时候,还是阳刚风格的,大风大雪没少写。就是抗日题材的,也曾经为我爷爷写过。”

车行的创作风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在他自己看来,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生活需要嘛。”他解释说,个人风格的东西不是不可以写,但当个人的风格远远脱离观众后,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还是得写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老师,要用真情、真意、真心来反映生活。”所以,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常回家看看》《好日子》等一首首歌曲才唱遍了整个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