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结消症话苡仁

 茂林之家 2017-11-03

作者 / 周晓波

江苏省中医医院


编辑 / 冰无双 ⊙ 校对 / 钱秀华


I导读薏苡仁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及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现在介绍一篇用薏苡仁来散结消症的案例。



苡仁,全名薏苡仁,又名苡米、六谷米。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肾经。功能健脾渗湿,舒利筋脉,清热排脓。


历代医家用其主治湿痹拘挛、屈伸不利、便溏泄泻、肠痈肺痈、水肿脚气、淋浊带下等病症。代表方如《温病条辨》之薏苡竹叶散,《金匮要略》之薏苡仁汤等。徐景藩教授认为,苡仁不仅能健脾、渗湿、舒筋、排脓,更能软坚散结消症。配用苡仁可治胃息肉、胆囊息肉、慢性胃炎异型增生,大多获效良好。现举数例如下:


案例1


余某,女,36岁,工人。1996年4月11日初诊。患胃炎3年余,反复发作,屡治未效。常感胃脘隐痛,食后饱胀,纳呆不知饥,嗳气频作,大便不实,舌淡胖,苔薄白根微腻,脉细弦。1996年10月14日查纤维胃镜提示为慢性中度浅表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在胃窦部有一增生性息肉,状如绿豆大小,镜下不能灼摘。


证属脾胃中虚,湿结气滞。拟方健脾和胃、化湿软坚散结,药用:


太子参、杭白芍、焦建曲各15g,炙黄芪、陈香橼、广木香、苏梗、鸡内金、藿香各10g,陈皮6g,炒苡仁30g,煎服,每日1剂。另以生薏苡仁30g煎汤代茶,每日饮之。 


连服28剂,自觉胃脘胀痛减轻,知饥食增,嗳气偶作,大便转实,腻苔已化。仍守原法,前方去太子参、黄芪,加制香附、佛手片各10g,以加强理气和胃之功,苡仁30g代茶继服,7剂后胃痛消失。仍按原法调治3月,诸症均释。1997年4月4日复查胃镜,仅提示为轻度浅表性胃炎,HP(+),胃窦部息肉未见。随访近2年未再复发。


案例2


陈某,女,34岁,干部,1997年12月22日初诊。起病半年,入夏以来,多食冷饮,以致脘胁痞胀,隐痛不适,嘈杂泛酸,纳呆食少,咽中不适,舌苔薄白腻,脉细弦。1997年11月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如米粒大小。


证属胆胃同病,中虚气滞郁结。拟方利胆和胃,理气散结。处方:


苏梗、佛手、制香附、枳壳、鸡内金、益智仁、太子参各10g,白芍15g,广木香6g,金钱草30g,煎服,每日2剂,另以生苡仁30g代茶。


连服14剂后,脘胁胀痛减轻,嘈杂不著,偶有泛酸,予前方去益智仁,加煅瓦楞子30g,法半夏10g和胃制酸,苡仁继用。再服1月后,诸症消失。1998年2月复查B超,胆壁光滑,未见息肉。随访1年未再出现右上腹不适。


案例3


胡某,女,57岁,教师,1996年9月初诊。患者近来常感胃脘痞胀隐痛,食后尤甚,反复加重,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仍未见效。1996年9月24日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小弯前壁伴中度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症见:胃脘隐痛且胀,痛时伴灼热感,口干不欲饮,食少神倦,大便日行1次,溏而不实,舌质红苔薄净,脉细。


证属气阴不足,胃热气滞郁结。拟方养胃清热,理气散结。处方:


麦冬、白芍、石见穿、蛇舌草各15g,北沙参、川石斛、炙鸡内金、广郁金、炒枳壳、佛手片各10g,炙甘草5g,生苡仁30g,煎服,1剂/d。


7剂后胃脘痞胀隐痛减轻,饮食稍增,口干胃中灼热感亦减轻。上方加炒白术15g,叠进3个月后,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又以生苡仁30g代茶3个月,患者于1997年4月23日复查胃镜提示:轻度浅表性胃炎,胃窦小弯前壁未见异型增生。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小结:


以上3例中,息肉可呈结节状,大小不一,多属良性,若经久不愈者,亦可迁延转为恶性。徐教授认为,增生及息肉的形成既是炎症长期刺激的结果,也与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湿瘀内结,病深而转为症积虚劳有关。薏苡仁健脾培本,化湿散结,软坚消症,使气机调达,气血流畅,结节消散。健脾益气宜炒用,清热散结宜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