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IM滑坡地质灾害监测

 行者无疆1207 2017-11-04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由于滑坡体体积大、水平位移大,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发生滑坡规模大、频率高,滇西北、滇东北、川西、陕南、辽东、甘南都是滑坡多发地区。

我国泥石流、滑坡多发地区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洪水频发,更加重了滑坡的发生。2017年08月0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震后滑坡不断,对道路造成了严重破坏。

搜救队挺进九寨沟滑坡体

滑坡往往造成滑坡体覆盖轨道,甚至掩埋列车,对行车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滑坡是对铁路线路威胁最大的地质灾害。

加拿大Frank大滑坡导致83人死亡,危及4km铁路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GIS三维地质建模监测预警、信息技术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云计算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共享机制逐渐应用到地质灾害监测中。

小编

构建BIM模型为基础的云计算框架,实现对地质灾害多源监测数据的快速集成与分析,可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时效性。


模型构建

CATIA具有强大的曲面造型功能,可快捷利用基础工程地质信息创建三维地质模型。

地表曲面模型

根据勘察范围内的工程地质平面图,提取反映滑坡区域的地形数据。利用CATIA中的DSE模块,导入离散点数据生成点云。

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编辑优化得到地表模型网格面,在QSR模块中得到地表曲面模型数据。

地表面曲面模型

滑坡体模型

在GSD模块中,将地表曲面模型拉伸得到实体模型。

通过分析钻孔数据、剖面数据和其他地质资料,得到地层分界面的点数据或者岩体分界面的产状等数据信息。

通过插值处理,得到不同地层分界面或岩体分界面。

按照从新到老的规则依次将各套地层从实体模型上剥离。

地层实体模型

切割得岩体模型

构建完初期的BIM模型,要根据地质经验复核和修正,直到符合实际情况为止。


数据库系统

地质灾害GIS数据库系统

地质灾害GIS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同时搭配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用于ArcGIS对数据库信息的访问和管理。

后台数据库包括基础空间数据库和专业信息数据库。

地质灾害GIS数据库

地质灾害变量字典

地质灾害变量字典建立本地端及与之相关的SCADA节点或工作站的系统实时数据库的源。提供对地质灾害与防治项目监测数据的实时报表与实时趋势分析。地质灾害变量字典还建立本地端及与之相关的SCADA节点或工作站的系统历史数据库的源,对RTDB进行历史数据库的转储和相关的数据处理。

地质灾害变量字典

BIM能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迭代地进行数据增量处理,构建的BIM模型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 滑坡区域工程地质信息管理

  • 现场监测数据在线实时查看和预警速报

  • 滑坡体动态变化模拟


工程应用

用CATIA软件建立松潘滑坡区域三维地质模型,将模型空间几何信息导入数据库系统,在浏览器中重构滑坡地质模型。

BIM滑坡模型

滑坡区域工程地质信息查看

BIM滑坡监测模型除反映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信息外,通过点击三维模型上的钻孔或测线图标,还可查看钻孔信息、剖面信息等其他地质要素,支持虚拟钻孔和任意角度剖切地质体模型。

现场监测信息展示

在三维地质模型上通过放大和旋转操作,可方便地查看监测仪器的空间布置情况。

三维模型剖面信息

三维模型钻孔信息

滑坡体动态变化模拟

滑坡体稳定性因素达到预警阈值时,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网格节点位移信息。

通过更新节点位移数据库,实现BIM模型的协同变化;当节点位移持续增大,可看到BIM滑坡模型滑坡边缘产生微小裂缝。

位移云图


地质灾害监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传感器进行长期的自动化精密监测具有诸多优势。将BIM模型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中,不仅实现了传统物联网系统的实时监测预警,而且实现了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变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协同动态变化,体现了BIM模型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张菖,等.《基于BIM的三维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及应用》.

李永伟.《滑坡对铁路工程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探究》.

王涛,等.《国内外典型工程滑坡灾害比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