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温天,注意保护心血管

 渐近故乡时 2017-11-05

进入11月份,气温逐渐下降,大衣穿起来了、围巾也有了用武之地。不过气温一降,又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考验的时节。


气温变化异常,尤其是天气骤然转冷时,人体受冷后,血管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脏负荷增加。再加上寒冷使身体耗能产热,心脏耗氧量加大。许多患者不注意监测血压、血脂变化,就很容易出现以下症状:多日或突发头晕、头痛、眩晕,肢体活动障碍、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气短,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摔倒、意识不清等症状。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出现低龄化趋势,40岁左右的患者逐渐增多。如果发现有胸痛、胸口闷胀感、头晕、气喘等现象,不要掉以轻心,要尽快就诊,因为这可能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前兆。高血压患者早期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有的人仅仅表现为头昏脑胀、精力不够,多数人误以为是“休息不够”,其实是高血压所致。冠心病患者则可能会在活动时明显感觉到胸口有闷胀感,上楼梯或运动时不够气,使得活动受限,不敢运动。有的人不在意,有的人则会误以为是胃部的问题。


心血管患者要做好冬季预防措施,主要从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合理用药等方面入手,牢记四条原则:


1
  控制血压


由于冬天时高血压患者较春夏时血压高,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定期复诊,如果血压有波动要及时就诊。此外,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存在一些脑中风、心肌梗死的危险,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发作。



2
  注意保暖


这几天室内外温差大,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格外注意保暖。特别是老年人,在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规律生活。也不要因为怕冷就整天闷在家里,应适当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注意定期体检,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而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按时服药,不可突然减量或停药。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一旦发病要尽快和120急救机构取得联系,尽早到医院治疗。


3
  饮食清淡


冬季人们的食欲都比较好,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饮食质量,控制体重,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很多人冬天都喜欢吃火锅,殊不知火锅属于高脂高盐饮食,老火汤也属于高脂饮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盐、高尿酸食物和太多进补,应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多吃水果,避免过饱。


4
  不宜晨练


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运动要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如中午或下午。尽量避免晨练,患者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避免强烈的体育运动,如登山、快跑等。去晨练前要适当吃一些东西和喝一杯温开水,以避免血液粘稠引发意外。





医直通 私人健康管理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