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你们步入初中生活一个多月了,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会感到七门的课程吃不消;小学时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感到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
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
二、检测预习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四书五经”
宋代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4、朗读任务
根据示范朗读,认真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注音。
三、自主学习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学会自己翻译,以最快的速度背诵。
1、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提问:讲学习方法是哪一句?讲学习的乐趣是哪一句呢?讲个人修养是哪一句?
2、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提问: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4、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本章谈的是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比一比,谁能背诵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