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口灌区二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浅析

 GXF360 2017-11-05


摘要:赵口灌区是河南省最大灌区且居于全国大型灌区第四位,地域涉及郑州、开封、许昌、周口、商丘5市13个县(区)。文章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赵口灌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在改变区域内生活生产条件、保持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灌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灌区;二期工程;必要性

1 概况

赵口灌区规划灌溉面积约为39.14万hm2,设计引水流量150.00 m3/s,是河南省最大灌区,且居于全国大型灌区第四位,地域涉及郑州、开封、许昌、周口、商丘5市13个县(区)。以赵口总干渠~运粮河~涡河为界,界线以西区域进行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约24.43万hm2,范围涉及郑州、开封、周口、许昌4市的中牟、尉氏、扶沟、西华、太康、鹿邑、鄢陵7个县;以东实施赵口灌区二期工程,约14.71万hm2,地域涉及郑州、开封、周口、商丘4市的中牟县,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鼓楼区、祥符区、通许、杞县、太康、柘城县8个县(区)。

灌区始建于1970年,工程兴建初期,范围仅包括开封市郊及开封县的部分耕地。20世纪60年代以后,灌区转为以灌溉、补源为主,范围逐步扩展至尉氏、通许及下游许昌、周口、商丘等市县。经过多年开发建设,灌区引水条件和用水质量大大改善。自1972年开灌以来,累计向灌区引水72.00亿m3

2 工程现状及灌溉方式制约灌区效益发挥

2.1 渠首闸运用不充分

赵口灌区是河南省重点大型引黄灌区,承担着农业灌溉、防洪、分洪、排涝、沉沙改土、防治盐碱、补给地下水、改善豫东地区生态环境等任务。由于整个赵口灌区配套比较缓慢,对渠首闸的运用还不充分,近些年来,实际引水流量远低于渠首闸设计引水流量,灌区的各项工程也远未达到设计指标。赵口总干渠0+000至8+596按150.00 m3/s进行了护砌,其下游8+596至27+500近20 km还没有改造,目前实际最大输水流量仅为70.00 m3/s,这个规模仅占渠首闸可引水流量的46.70%,从灌区全面规划续建配套工程出发,要达到设计灌溉面积的目标,必须将总干渠渠道工程全部按150.00 m3/s进行扩建。同时还必须打通向下游灌区输水线路和完建其它关键工程,才能改善全灌区用水条件,提高工程效益。

2.2 已建工程建设标准低、老化、体系不完整

灌区建设之初,主要为放淤改土而建,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工程建设标准较低。同时,灌区的下游是由各个独立小型灌区发展起来的老灌区,有部分工程是利用老引黄灌溉工程,如太康县等;有部分则是引用当地河水灌溉工程,如杞县、淮阳县和柘城县等。这些小型灌区,虽然有干、支渠(沟)可以利用,但是渠系沟道不完整,建筑物工程不配套,缺少必要的工程设施,用水无法保证。加上灌区工程长期带病运行,渠(沟)淤积、渗漏、堤岸坍塌,建筑物损毁,结构碳化、剥落,钢筋锈蚀、裸露,造成工程老化损毁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2.3 农业灌溉方式落后,水资源紧缺且利用效率低

灌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在沿黄河大堤背河洼地有黄河水渗透水补给。近些年来由于引黄灌溉,有较为少量的灌溉入渗补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灌区持续偏旱,地表水水资源量不足,且水量年内年际变化较大,加上缺少配套工程,只有靠超采地下水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由于连年超采,致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已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最大埋深超过30.00 m,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该区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农业灌溉方式较为粗放落后,现状年灌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3.75亿m3,开采利用总量却达到了3.91亿m3,地下水超采率达到了24.70%,而地表水利用率却低至0.15,灌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地表水利用率低而地下水过渡开采的问题。

3 二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 二期工程是改善民生、建设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力争到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650亿kg。赵口灌区作为河南这个“农业第一大省、粮食生产第一大省”的最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之一,到2020年需增产40.78亿kg,占全省增产150亿kg粮食的27.00%,在粮食核心区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河南省能否完成国家确定的增产任务和国家粮食战略工程能否顺利实施。

灌区人口的增加、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引黄灌区十分短缺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冲击,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各部门间竞相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水环境日趋恶化,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恶化给灌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严重阻碍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建设、灌区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2 灌区无客水,只有引黄灌溉

灌区缺乏修建大容积平原水库的条件,边界河流水量小,该区域又不在南水北调供水范围之内,只有引黄才能解决灌区内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等用水紧张问题。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搞好田间排灌体系,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迫在眉睫,发展引黄补源是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区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的必由之路。

3.3 灌区干群要求大力发展引黄灌溉的心情迫切

多年来,灌区各级政府领导广大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充分认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造福于人民是解决补源区所属各县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唯一途径,因而自1994年以来,各县为引黄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筹集资金,自力更生,大搞引黄,例如:鄢陵、扶沟、太康等县,每年都投资投劳折合人民币千万元以上,开挖疏通骨干输水沟渠,兴建部分建筑物,工程已初步发挥效益。上述各县年引黄量最高均可达8000万m3以上,极大地调动了灌区广大干群的积极性,继续大力发展引黄灌溉的要求十分迫切。

4 二期工程建成后效益显著

4.1 经济效益

二期工程实施后,不仅能为全灌区内农田提供良好的黄河水,还可补充地下水,涵养地下水源,提高田间作物用水生产效率,使灌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得到缓解。工程配套后,灌排畅通,可提高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促进该区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2 社会和生态效益

项目运行后,灌区内耕地灌溉面积增加,灌溉条件、河道水质得到改善,小气候和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对项目区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有利影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环境与经济生活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对提高人民生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 结语

综上所述,赵口二期引黄灌区的实施,对缓解灌区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灌区工程建设已列入国家1000亿斤粮食增产能力规划项目,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因此,尽快实施赵口二期工程十分必要。

编辑:符蕾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853(2017)08-0058-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