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在《珍珠囊》一书中总结并提出了“引经报使”理论,确立了十二经引经引报使药,对后世方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学术争鸣。于是乎,在古今各大医家之间,一场关于“引经报使理论是与非”的穿越古今辩论赛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请看现场直播。 一场关于“引经报使”理论的辩论赛 主持人甲: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穿越古今辩论赛的比赛现场,今天的辩题是:“‘引经报使’理论是与非”。 主持人乙:下面为大家隆重介绍本次辩论赛正反双方的队员,穿红色衣服的是正方选手,他们分别是:来自明代的李时珍,来自清代的尤在泾、何柏齐。 主持人甲:身披蓝色战袍的是我们反方的选手,他们是:清代名医徐灵胎以及来自近现代的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 主持人甲乙:辩论赛现在开始,有请正方一辩李时珍先生立论。 李时珍:我非常推崇“引经报使”理论,我将它作为”序例“收录在我的毕生心血《本草纲目》中,大家请看: 手少阴心(黄连 细辛) 咳咳,正所谓 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所以,我的观点是”引经报使“理论非常正确,值得推广。 主持人乙:正方时间到,请反方徐灵胎先生驳论,计时开始。 徐灵胎:“人之气血,无所不通,而药性寒热温凉,有毒无毒,亦一定不移,入于人身,其药力亦无所不到,岂有某药只入某经之理?”。 (掌声、鲜花) 主持人甲:大家安静,现在请反方立论 徐灵胎:“不知经络而用药 ,其失也泛 ,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对待药物的引经报使,也应该辨证地看待,不能执简驭繁,忽略了根本的东西 。
主持人乙:好的,时间到,下面是自由辩论时间,计时开始。 尤在泾:“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佐使,则不通病所”。 何柏齐:“引经即引治病之使,致谓病之所在,各须有引导之药,使药与病遇始得有功”。 刘渡舟:哈!不要以为你们人多,我们就怕你们,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后世医家专以桔梗为舟楫之使,殊不知“载药上浮”有多种形式,决不能以药而论,而应该以证而论,务以契合病机,方能得其要领。因病机之差异,上浮之药也是彼此不能代替的。例如桔梗用在三物白散中以作舟楫,非常合拍,如果将其用在瓜蒂散或栀子豉汤中,不但格格不入,无功效可言,反能导致不良作用。又如大陷胸丸用白蜜非常对证,若改用甘草,则与甘遂“相反”而同室操戈,改用桔梗则泻下必速,改用豆豉则必走津助燥。所以,大柴胡汤中用生姜,既能使大黄之泻下不至于极,又避开少阳病不可下之禁,而使枢机畅利。 (掌声、鲜花、尖叫) 主持人甲乙: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比赛到此结束,但这是一场不分胜负的比赛,各大医家各抒己见,实在是胜负难辨呀,就让我们把决定权交给场外的各位观众,看看到底谁是谁非? (掌声、鲜花)。 比赛的最后~~~ 李时珍、尤在泾、何柏齐: 还是我们比较有代表性嘛,绝大多数人都站在我们这边,我们赢! 徐灵胎、刘渡舟: 有理不在声高,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让实践来检验吧! 主持人:…… 小编:各位看官,这个,你们怎么看? 参考文献:赵双,关金茹,浅议张元素引经报使药[J],哈尔滨医药,2005,25(6):67-68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