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里的骆宾王,七岁被称神童,跟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老无所踪

 江山携手 2017-11-05

 

 

 唐诗里的骆宾王,七岁被称神童,跟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老无所踪


 

在唐太宗贞观十几年的时候,在婺州义乌,有一个村子,叫骆家塘村。为什么叫骆家塘村?估计是因为村口有一个池塘吧,那时的池塘,可不像今天我们印象里的池塘一样,那时候,没人往池塘里倒垃圾,没人往池塘里排污水。春来池塘垂柳,夏来荷叶田田,秋来蛙鸣惊雨,冬来池水含羞。

唐诗里的骆宾王,七岁小神童,跟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老无所踪

还有那些大白鹅,一年四季都在池中戏水悠游,怡然自得。这一村子的人很喜欢这个池塘,春来养鱼,夏来种藕,秋来鱼肥藕大,冬来就准备过年了,大白鹅就成了盘中餐。

这个村开村的都是骆姓的人,叫骆家塘村,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有一个村民叫骆履元,这一天,他家里随着外面大白鹅的叫声呱呱诞下了一个婴儿。骆履元喜不自胜,俺老骆终于有后了。他要给他的儿子取个高大上的名字,这要从古书里面取,《诗经》不行,《诗经》多是给女孩子取名字用的,他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有倒是有好听的名字,但是都被人用了,没被用过的又不符合他的心意。

话说这个骆履元是什么人啊,骆姓一直是乌城的名门望族,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出过骆俊、骆统等彪悍的人物。在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无道,农民军纷纷起义,骆履元的父亲在隋朝当官,对隋朝非常失望,就弃官回到东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唐诗里的骆宾王,七岁小神童,跟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老无所踪

所以,骆履元也是个有文化的人,骆履元翻看了《易经》,看到这样一段话:“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意思是,要怀天下之心,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国效力。于是就给他儿子取名“宾王”,字“观光”。这个婴儿,就叫“骆宾王”。

过了很多很多年以后,唐太宗驾崩了,李治做了唐高宗,又过了几年,武则天做了女皇。徐敬业(李敬业)是开国元勋李勣之后,不能忍受武则天谋朝篡位,就兵变扬州,举着“讨伐武朝、恢复李唐旧业”的大旗,直奔洛阳而去。

骆宾王的“宾王”二字可不是乱叫的,他也是个仁人志士,他也要讨伐武则天,于是写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这诗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项羽反秦恢复楚国,一个是张良刺杀秦始皇为亲王报仇。骆宾王这句诗,意思是,我要学项羽恢复李唐,要学张良杀了武则天。

但是,骆宾王始终是个文人,文人惯来以笔杀人,于是就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又称《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此檄文一出,轰动大江南北,古今中外。连被讨的对象武则天都说好,说这个人才华盖世,不能收为己用真可惜了。

武则天对于这么篇骂她的文章如此淡定,可见她对徐敬业起兵是不以为然的,不过是个小泥鳅,翻不了多大浪的。

后来,徐敬业果然兵败扬州城,骆宾王呢,骆宾王就跟明朝的朱允炆一样,从此下落不明。


在声讨武则天之前,骆宾王就坐过牢。当时,他从长安主簿入朝当了侍御史这样的官,武则天在这时已经当政了,骆宾王这人比较耿直,又有点二,整天上书讽刺武则天“牝鸡司晨”,后来被同僚弹劾说他在长安当主簿时是个贪官,武则天向来恼他,就罢了他的官,把他关监狱里了。

在狱中,正是秋天的时候,寒蝉叫个不停,他想起了他的家乡骆家塘村,那里有让他一举成名的大白鹅。而今在狱中孑然一身,头发也白了,没人陪说话,整天自言自语像个神经病。大风来了,秋露下了,秋蝉飞不起来了,声音也被风声淹没了。蝉自古高洁,有人相信才行,就跟此时的我一样,谁能知道我的一片冰心?

于是,骆宾王就在狱中写下一首诗《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坐牢之前,他曾跟唐高宗入泰山封禅,做了一篇《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唐高宗看了龙颜大悦。

再之前,骆宾王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他上京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是个才子,但是运气不好,文章写得太不讨人喜欢,就像鲁迅的杂文一样。放榜出来,骆宾王名落孙山。后来好不容易得到道王李元庆的赏识,却又不识时务,李元庆本来对骆宾王是非常赏识的,变相委以重任,想破格提拔他,于是道王李元庆就搞了个小动作,要他“自诉所能”,也好提拔他。不料骆宾王不买账,说:“令炫其能,斯不奉命。”李元庆自讨没趣,从此,懒得鸟他。

唐诗里的骆宾王,七岁小神童,跟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老无所踪

而在骆家塘村住的时候,是骆宾王最开心的时候。那时,他才七岁,据说还是他生日那天,家里请了客人,客人见小骆宾王聪明伶俐,还在那里读《尚书》,于是就像想考他一考,小骆宾王对答如流,客人很惊讶,觉得这不过是个七岁的小孩,懂得什么呀?客人觉得不行,还得考他一考。小骆宾王到村口的池塘玩耍,客人也跟了去。池塘里游过一群鹅,客人就指着鹅道:“看见没有,你以此为题,作首诗给我看看!”小骆宾王眨眨眼,那鹅突然叫了三声,小骆宾王就念:“鹅,鹅,鹅。”客人一听就笑了,小孩子心性,学鹅叫哩。小骆宾王见大白鹅伸着脖子,又念:“曲项向天歌”,看着那白毛绿水,跟船桨似的红掌,文思涌泉,接着念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客人听了,直叹神童,直把小骆宾王排上神童榜第一名,从此扬名古今。

 

链接:

         

骆宾王怎么死的?敢于写檄文骂武则天的骆宾王最终归宿

历史回顾到大唐光宅元年,即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去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想进一步登位称帝,建立大周王朝,引起一些忠于唐室的大臣权贵的愤怒,身为开国元勋英国公李绩嗣孙的李敬业,以已故太子李贤为号召,在扬州起兵,骆宾王被罗致入幕府,写下名垂千古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又名《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中将文人骂人发挥到最高水平,骂得武则天一点脾气都没有,因为实在写得太好了,可以说《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骆宾王的代表作。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由于骆宾王得罪了武则天,很多人对骆宾王怎么死的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下面看看历史中的几个说法:

骆宾王怎么死的?

对于骆宾王是怎么死的,到现在也仍旧存在着争论,有许多的说法。

骆宾王怎么死的?敢于写檄文骂武则天的骆宾王最终归宿

骆宾王图

一说是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和徐敬业的旧部意欲逃去高丽,在去往高丽的途中因为遇到了风浪被阻,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叛变,为了将功赎罪、为自己讨得一线生机,遂将骆宾王给杀了,并将其头颅上交至朝廷,骆宾王全家也因此无一幸免都被杀害了。在《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对于骆宾王的死,都记载的是此说法;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只有骆宾王和徐敬业的儿子逃了出来,二人躲藏在水荡,最后骆宾王死在崇川,徐敬业的儿子为其修的墓;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官军一直都没有抓到徐敬业和骆宾王,他们纷纷害怕武则天怪罪下来,遂找了两具尸体来冒充徐敬业和骆宾王,并将两具尸体的头颅砍了下来上交至朝廷算是交差了。据传徐敬业和骆宾王后来都出了家,做了和尚。此说法记录在唐朝的《本事诗》中;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知自己已经毫无退路了,便跳江自杀了。此说法记录在唐人所撰写的《朝野佥载》中;

对于骆宾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其争论点在于徐敬业兵变失败之后,骆宾王到底是逃了还是死了。有相关记载的正史和野史说法不一,大家都各执一词,致使到现如今关于骆宾王的死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说法,毕竟那已成为历史,对于当时的情况除了这些史书记载外,也没有其他的考究办法。

骆宾王在狱咏蝉

公元前678年,骆宾王刚荣升侍御史不久,因为性情耿直,在上书议事时触犯了武则天,随后又遭到了小人污蔑,以贪污和忤逆罪被判入狱,《在狱咏蝉》便是这次牢狱之中创作的。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有两部分组成,简短精美的骈文作的序和五律诗。序文是一段抒情故事,讲述了骆宾王作这首诗的起因,综合的叙述了蝉,借之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哀怨及希望朝廷能够明察秋毫为自己平冤的期望,为下面的主体诗文做好了铺垫。

序文中,骆宾王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与期望。在听到蝉鸣心中产生了悲伤之感,用反问的语气将蝉与他自己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随后便开始综合性的叙述了蝉,包括蝉的形态,蝉的习性以及蝉有哪些美德,虽实在介绍蝉,但骆宾王将蝉影射到自己身上,用蝉寓己,达到了一种人蝉合一的境界。

做好了铺垫,在五律诗中,便将蝉与自我融合的更加彻底,使得骆宾王想要表达的感情与期望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从开始用蝉鸣来勾起了思乡之情,一个人在异乡,在狱中,对于家乡的思念比以往更深。接着一蝉一人的并排描述,让人与蝉结合在了一起,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自己身陷囹圄、一事无成的凄惨感情。然后不提蝉,不提人,将自己与蝉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

这首诗情感细腻深邃,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骆宾王深厚的功力。对于蝉的妙处不仅仅只是在于结构上的符合,更是在于蝉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

骆宾王墓

骆宾王的墓在南通城东狼牙山山脚,因其是浙江义乌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浙江义乌为其修建了衣冠冢。

骆宾王怎么死的?敢于写檄文骂武则天的骆宾王最终归宿

骆宾王墓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执政,骆宾王起草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榭》来号召天下人反对武则天的行为。同年十一月,徐敬业兵变失败,携骆宾王与其部下决定逃往高丽避难。在逃往高丽的途中,到了海陵,他们当时乘的木船因为遇到了风浪无法向东边高丽继续前行,众人不知该如何是好,都纷纷跳水逃生去了,骆宾王便藏匿在水荡。前来追捕骆宾王的将士见没有抓到徐敬业和骆宾王,害怕朝廷因他们没有追捕到二人而降罪,便找了两个与徐敬业和骆宾王相似的人,将其杀害,割下了头颅上交至朝廷,才得以交差。骆宾王也因此才能活了下来,自此以后便隐姓埋名,直至死后葬在了南通城北黄泥口。

骆宾王的墓在明代以前都无人知晓,到了明代末期,一个姓曹的农民在南通城北黄泥口挖地开荒时发现了骆宾王的墓。当时农民只是将刻有骆宾王之墓的石碑带了回去,但后来出于对鬼神之说的惧怕,心里上承受不住,便将石碑打碎,扔回了原来的地方。清朝的刘名芳在编撰五山志的时候,听到了这个传闻,便到城北黄泥口去一探究竟。在传说的地方找到了石碑的小半块,石碑上面的唐字是完整的,骆字只剩下上半部分了。刘名芳遂向太守董权文禀告了此事,并效仿前人,将骆宾王的墓迁移到了狼牙山山脚下。(来源:浏阳之窗

链接:

                                   

一代文宗——骆宾王

     

骆宾王(约638—684),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一代文宗——骆宾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例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骆宾王,婺州义乌人。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骆宾王代表作品赏析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一代文宗——骆宾王

    

《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

《代徐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2)。昔充太宗下陈(3),曾以更衣入侍(4)。洎乎晚节(5),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6),陷吾君于聚麀(7)。加以虺蜴为心(8),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9),弑君鸩母(10),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11)。燕啄皇孙(12),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13),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14)。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15),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16),铁骑成群,玉轴相接(17)。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18);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19),剑气冲而南斗平。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20)。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21),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22)。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23),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24),共立勤王之勋(25),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大意]


   (一)自“伪临朝武氏者”至“识夏庭之遽衰”


     记叙武氏狐媚惑主,窥窃神器。(藉斥武氏之罪说明起义的理由)


   (二)自“敬业皇唐旧臣”至“何功不克”


     记叙徐敬业志安社稷,故举义旗以清妖孽。


   (三)自“公等或居汉地”至“竟是谁家天下”


     说明勤王者有功,观望者将诛。


[主旨]


说明兴师讨武之理由(在安社稷、清妖孽)。


[文体]


形式为应用文(檄);内容为论说文。


【注释】


  (1)武曌(音照):即武则天。徐敬业:唐功臣徐勣之孙。684年在扬州起兵反武,兵败被杀。


  (2)地:指武家的社会地位。


  (3)下陈:代指姬妾。武后曾为唐太宗的才人。


  (4)更衣:换衣,指用不光彩的手段得宠。


  (5)洎:音计,到。春宫:即东宫,借指太子。


  (6)翚翟:音灰狄,野鸡,皇后礼服有翚翟的图案。


  (7)聚麀(音攸):父子乱伦共妻。


  (8)虺蜴:音灰易。毒物。虺是毒蛇,蜴指蜥蜴。


  (9)杀姊屠兄:武氏曾杀武家两侄一侄女。


  (10)鸩:音振,指毒药。史书未载武氏弑君鸩母。


  (11)霍子孟:霍光。朱虚侯:刘章。均西汉功臣,霍光辅立幼主,刘章诛灭吕氏。


  (12)燕啄皇孙:汉成帝后赵飞燕,炉杀许多皇子。


  (13)龙漦(音离):龙的涎沫。传说夏朝衰落,有双龙降临宫庭。夏帝将龙涎藏于木盒。到周厉王时,龙涎流出,化为玄黿,一宫女感而有孕,生褒姒。


  (14)家子:长子。


  (15)袁君山:东汉末年的袁安,痛愤外戚专权。


  (16)三河:河东、河内、河南三郡,借指政治中心。


  (17)玉轴:指战车。


  (18)海陵:今江苏泰州市。汉代曾在此置粮仓。


  (19)班声:马嘶鸣声。


  (20)喑呜、叱咤:读印乌、斥诈,厉声怒喝。


  (21)周亲:至亲。


  (22)顾命:君主临终的遗命。宣室:皇帝斋戒之处。


  (23)一抔(音剖)之土:一捧土,借指坟墓。


  (24)送往事居:往指已故的高宗,居指被废的中宗。


  (25)勤王:援救王室。

 

《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是骆宾王的代表作。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来源:头条号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