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报刊大事记(1896

 鱼行oO 2017-11-05
《大事记》是《陕西省志·报刊志》资料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收录了至今能查到的清末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1989年底93年间陕西各种报刊的主办单位、创刊及停刊时间等,因材料不全,记述难免存在缺失,在以后的修订中会逐步得到补正。

光绪二十二年(1896)
是年 陕西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刘古愚(1843—1903,名光蕡,字焕唐,陕西咸阳人),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味经书院发起组织“复邠学会”与“时务斋”,专门研讨救国大计。“复邠学会”内设“复邠报馆”。《时务斋随录》就是刘古愚当年办的报刊,该刊为小16开线装本,季刊,木刻,每期1—2册(约100余页)。主要内容有“选子弟出洋学艺”、“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海防条议”、“商务条陈”、“扩充商务十条”、“推广学校以励人才”等。这是目前知道的陕西最早的近代报刊。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六月一日 阎培棠(字甘园,陕西蓝田人)与毛昌杰(原籍江苏)自筹资金在西安创办《广通报》。宗旨是:“评论时政,开启民智,宣传改良维新,废除八股旧习”。阎培棠自任社长兼总编辑,毛昌杰为主笔。陕西藩台樊增祥题写报头。内容主要是转载《时务报》、《万国公报》和《申报》的时论文章和新闻报道,宣传废八股、兴学校、倡商务、举工艺、主维新等改良主义。半月1期,每期1册,20多页,采用木刻印刷技术,发行数百份。由于戊戌维新失败,加上政治和经济原因,于1904年停刊。报馆先设在西安城内得庐巷,后迁至书院门游艺塾内。
十一月一日 陕西布政司李有棻主持,秦中书局编行的《秦中书局汇报》在西安创刊。内容以政论为主,宣扬“三条大路走中间”的洋务派观点,鼓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报纸为书册式,铅印,每月出1期。1898年秋戊戌前停刊。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六月 翰林出身的陕西礼泉人宋伯鲁(当时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曾与康有为交往甚密)在西安创办《官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初为旬刊,后改为5日刊,全年出60期。后因戊戌变法失败,宋伯鲁被谪戍新疆,该报随之停刊。清光绪三十年(1905),曾一度改名为《秦报》,每月出3期。出至8期后,改名为《秦中官报》,每月6期,由陕西课吏馆印行。线装本,每期20张左右。
光绪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900—1902)
在八国联军进攻下,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到陕西,当时西安的“集益堂京报局”用木刻活字印发过《京报》,也被称作《行在邸钞》,发表谕旨及奏议。每次印1小册,约10余页,末尾附有关于陕西政务的“辕门抄”。报馆设在西安粮道巷。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六月二十日 新闻出版事业在陕西开始复苏后,毛昌杰和阎甘园借寓西安双仁府大巷三义庙出版了《时务丛抄》,为木刻本1册,内容有“谕旨”、“要政”、“学术”、“理财”、“商务”、“治兵”、“洋情”、“要电汇稿”等。从第10期起,增加新疆、甘肃和陕西省新闻。发行远至山西、新疆、甘肃等地。
光绪二十九年(1903)
一月 在陕西藩台樊增祥主持下,课吏馆姚才波等人主办的《秦中官报》创刊。该刊由西安法政学堂印刷。单张形式(长7寸,宽2.3寸的黄纸条),已具现代报纸的雏形。5日刊,不定期。主要内容有:“谕旨恭录”、“秦事汇编”、“直省文牍”、“外报汇抄”、“艺文存略”和“路透电音”等6个方面。这是陕西第1次在报面上用外电消息。该报于1903年5月停刊。
是年 陕西巡抚衙门创办了一种木刻印刷的不定期的小册子《辕门抄》。其主要内容是抄录官吏的升遣调补、拜谒酬劳之事,散发不广,只传布于官绅场合。
光绪三十年(1904)
二月二十二日 陕西籍的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属光复会机关报。报名用“神州”隐喻有光复“中华民族之祖国”的思想,纪年改用干支而摒弃帝号,更有蔑视清廷的含义。这是自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日报。由于右任、王无生、汪彭年等任主编。1903年2月,因报社隔壁的广智书局失火,使整个书 局和报社的编辑、印刷、营业三部付之一炬,报纸亦遂之停刊。
光绪三十一年(1905)
是年 岳觐唐等人在西安创办《关中日报》。内容除“谕旨”、“译电”,刊登国内外、省内外之“新闻”及“评论”外,着重商务调查、专件来函,还附有文苑小说等栏目。日出1张,宗旨为“普益群智,改良风俗”。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六月 在三原北城崇贤街办的《关中学报》(半月刊)出版。出版说明中称:“至教育一门,语言尤详,冀于办学之员绅,师范教员有所取资。”该刊为陕西最早创办的一份教育杂志。
是年 曾为陕西靖国军总部所在地的三原县,有胡平甫、范卓甫等,在三原东关胡家花园首先创办了《三原白话报》。初名《三原训俗》,后改名《西北白话报》。石印,10日刊,4开1张。主要内容有论说、新闻等。创办4年,后因胡平甫逝世而停刊。
是年 西乡学校校长朱君在西乡县城创办《西乡劝学报》。后改为《西乡报》。该报以开通风气,灌输新知识为宗旨。
是年 在韩城任知县的山西人张瑞玑与当地士绅张深如、南南轩等创办了《龙门报》。因用白话文,很受读者欢迎。当时报社社址设在韩城县学内。该报仅发行1年后停刊。
是年 陕西省学务公所编行的《陕西农报》出版。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八月 在日本的陕西、甘肃留学生在同盟会的倡议下创办了《秦陇》月刊。总经理党松年(积龄),总编辑由两位进士张孝慈、杨思担任,但未出刊而辞去。后来,由高又尼(又名高祖宪、高幼尼)负责总编,郗朝俊(立臣)、马步云(凌甫)、张蔚森(荫廷)分担事务、会计和印刷。该刊设有“译述”、“时评”、“实业”、“译丛”、“小说”和“纪事”等栏目。但由于内部意见不合,加之党松年回国,只出1期而停刊。
光绪三十四年(1908)
二月二日 由陕西关中师范的留日学生和甘肃留日学生马凌甫、康寄遥(炳勋)、钱陶之(鸿钧)、谭耀堂(焕章)、崔叠生(云松)、张仪骞、范振绪、郗朝俊等领导,在日本东京创办了《关陇》月刊。由关陇杂志社编辑发行。它传播东洋学说于陕西,主张改良。同年4月15日,出至第3期停刊。
二月二十六日 陕西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井勿幕在日本东京以陕西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员为核心,创办《夏声》月刊。该刊是同盟会陕西分会的机关报,在井勿幕的直接领导下,由高祖宪、李元鼎主办,由三原宏道学堂在日本留学的李子逸(元鼎)、茹卓亭(欲立)、杨西堂(铭源)和张季鸾任主编。该刊设有“论著”、“时评”、“学艺”、“文艺”、“杂纂”、“时事丛录”等栏目。它成为陕西联络各方面进步力量的枢纽,起到了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作用,深得国内知识界的拥护与支持。在日本东京小石川区竹早町和第六天町四十番地编辑出版,东京神田区中猿乐町田番地秀尧社印行。通过同盟会在西安的秘密机关“公益书店”秘密出售。该刊出至当年10月第9期停刊。
四月 陕西省学务公所编印的《陕西官报》(旬刊)在西安创刊。出至1909年休刊。
是年 陕西省学务公所编印的《陕西公报》在西安创刊。
是年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陕西支部负责人井勿幕在西安创办《教育界》。该报以陕西教育总会名义主编,实际上是同盟会陕西支部的机关报。内容有:论著、译述、学术、文艺、丛谈、选论等。出版2年,共出14期停刊。
是年 张瑞玑、王铭丹、尹昌龄、郭希仁和李坤然等在西安编印的《声铎公社质言》创刊。它的宗旨是:启迪民智,开通风气,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是年 谭焕章、崔云松、郗朝俊等不甘于《秦陇》的垮台,在日本办起《关陇丛报》,与《夏声》分道扬镳,形成对立之局。传布东洋学说,出10余期。
宣统元年(1909)
二月 兴平知县张瑞玑和当地士绅张渊(深如)联合创办了《兴平报》。南南轩任社长。每10日石印1小张。设有:“论说”、“新闻”、“杂俎”、“专件”等栏目。是年8月,张瑞玑调任长安县,张渊(深如)怕该报停刊,乃请南雪亭任社长,1910年3月13日,将报社迁移西安继续发行,改为周刊,更名为《兴平星期报》。社址长安学巷内。
三月二十七日 于右任编的《民呼日报图画》在上海出版。出至5月11日。
四月 陕西省学务公所编的《陕西教育杂志》在西安出版。
五月十五日 《民呼日报》在上海创刊。该报由于右任、范光启等集资创办,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办报宗旨。在他们主编下,刊载了不少鼓动革命的时评和诗词,出版仅90天,因揭露清廷官场黑暗,于同年8月14日被上海租界当局以“讥评时政”和“毁谤官吏”罪名而查封停刊。
十月三日 《民吁日报》在上海创刊。该报是在《民呼日报》被查封后,在于右任等主持下改名而办的。它继承了《民呼日报》的宗旨、风格,并大力抨击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华的侵略政策。只出版了48天,于同年11月19日被清政府下令查封而停刊。
一月二十七日 陕西三原宏道学堂一部分学生吴宓、胡文豹、胡文骥、胡文犀、南又文、牟琛等在三原创办了《陕西杂志》。该杂志为综合性刊物,每月出1册,文言、白话并用。主笔胡文豹,编辑吴宓等,由西安公益书局印刷。稿已集成3期,因捐款接济不上,只出1期。
是年 榆林旅日学生张季鸾(炽章)、张崇基等创办《陕北》。该刊是同盟会陕西分会机关刊物,在日本东京出版,以反清、鼓吹民族革命为主要内 容,仅出3期后停刊。
宣统二年(1910)
五月九日 泾阳会馆丽泽馆主人郭希仁、王铭丹、王敬如等人在西安组织了“丽泽馆”。通过讲演,宣传新知识,为开通民智出刊了《丽泽随笔》(半月刊)。刻刊为陕西杂志刊物之首创。每期15页,24开本。内容:撰述孔教学说为主,揭发清政府腐败无能,鼓吹维新主张和时事新闻。
九月九日 于右任在上海主办的《舆论画报》和《时事画报》创刊。
十月十一日 于右任主办的《民立报》在上海创刊,为同盟会之刊物。由于右任、宋教仁、徐血儿等任主编,张季鸾任编辑。该报时常发表言论痛斥清朝官吏为“民贼”,痛斥立宪派分子为“汉奸”,痛斥清廷为“倒行逆施之政府”,言词激烈,对辛亥革命在陕西的活动起了直接推动的作用,很受民众欢迎。1913年12月9日自行停刊。
十一月 陕西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堂学生杨鼎成(立三)、丁同谦、刘登甲等20余人创办《课余记录》刊物。油印本,每星期出1册。内容有“论说”、“教育”、“时评”、“小说”、“杂俎”和“选稿”等。宗旨是:促进教育之发达,知识之进取,学问之增益,振刷尚武精神,激发爱国思想。该刊是西安最早的学生刊物。
十一月 陕西省学务公所编的《陕西教育官报》(月刊)在西安创刊。出至1911年9月。
是年 于右任主办的《太平洋画报》在上海创刊。
是年 井勿幕、邹子良、魏楚翘等主办的《陕北杂志》创刊。
是年 张瑞玑又创办《韩城报》在韩城出版。
是年 《萃新报》在西安创刊。该报曾为上海、江浙各报的代销点,后又代销绸缎、茶叶等,并在《兴平星期报》刊登广告。
宣统三年,辛亥年(1911)
二月十五日 张瑞玑、郭希仁等在西安创办《暾社学谭》。月刊,32开本。借研究学问,主张维新。设有:“论著”、“疏证”、“译述”、“文苑”、“札记”、“书牍”、“质疑”、“杂文”等栏目。社址西安西大街泾阳会馆。
四月 在上海的陕西泾阳人李瑞椿(季直)等组织起了克复学会,创办《克复学报》出版。主要栏目有:“学说”、“言论”、“外论”和“传记”等。第2期曾刊有“革命党列传”。线装书册型,每册三四万字。地址在上海爱而近路存厚里内。
十一月五日 张瑞玑主办的《帝州报》在西安创刊。该报系《兴平星期报》和《普及白话报》合并而成,改名《帝州报》,由同盟会会员郭希仁和晁一鸣任主编。设有:“演说”、“纪事”等专栏,为辛亥革命和共和告成而鼓吹呐喊。辛亥革命后停刊。地址长安学巷内。
十二月十日 党晴梵、肖西成和康毅如等编印的《国民新闻》在西安创刊。日出1大张。虽篇幅窄狭,而内容记载、撰述卓识精详,议论透辟。地址西安梁府街国民红十字总会内。
是年 南南轩、张琛如和张瑞玑等人发起创办的《昆仑日报》在西安创刊。郭林亭任经理,主笔张凤九。陕西省大量发行日报自该报兴起。
是年 吴博山等人主办的《太华日报》在西安创刊。日出1大张,出版不久,因经济困难而停刊。地址西安五味什字。
中华民国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1月15日 张云山的“秦陇复汉军兵马都督府”的一些文职人员宋伯鲁、胡舜琴和徐宝签等集股创办的《秦风日报》创刊。购置了印刷机器,日出单面两大张。这是西安出刊大型日报的开始。该报以“合群建国,力图富强”为宗旨。栏目有:“论说”、“公牍”、“新闻”、“专件”、“艺文撷萃”、“杂俎”和“广告”等。1916年因主笔南南轩遇害而停刊。
4月20日 觉社编行的《觉》杂志在西安创刊。每月出刊1次。李宝亭为总编辑,高覆载为庶务。该刊以唤醒人民热爱祖国之精神及提高文化科学为宗旨。社址在西安南院门。
8月 陕西省民政司警政科办的《秦省警察汇报》在西安创刊。
9月15日 三秦公学月刊社编行的《三秦公学》创刊。西安公益书局出版。地址西安西关三秦公学。
1913年
4月 陕西巡按使署编行的《秦中公报》(月刊)在西安创刊。1916年8月后改由陕西省长安公署公报处编行,日刊,传达官府消息。出至1925年11月。
是年 南南轩、柯松亭在西安创办的《秦镜日报》,因持论公正,时遭军阀嫉视,“二次革命”时,南南轩等积极投身反袁斗争,被军阀陆建章杀害(同时就义的有18人),报纸遂即停刊。1917年,柯松亭、刘海帆等又沿用《秦镜日报》报名出报。因揭露陕西督军陈树藩之阴私,柯松亭被杀害,报社被查封。社址在西安南广济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