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成钢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林凤 曾某某,男,75岁,退休工人,2001年5月21日就诊。一年前曾患脑梗塞。病后常突发寒战,全身肌肉僵紧,衣被加身而不得缓解。发病无定时,频繁时一周数次,每次发作须饮烫开水一大杯,至身上微汗出才能缓解。平时常服荆防败毒散,但效果不明显。有糖尿病史十余年。
刻诊:患者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无异常,口眼无喎斜,腰背疼痛,右手麻木,活动不便,右前臂起散在红疹点。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舌苔白腻。脉左寸弦滑,关弦紧,右寸濡,关细,双尺沉而滑。
诊断:寒厥。属寒滞经络,气滞血瘀之证。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拟方当归四逆散合补阳还五汤化裁。
处方:当归15g,桂枝5g,白芍15g,细辛3g,通草15g,丹参15g,地龙10g,川芎10g,淅贝15g,柴胡10g,大枣15g,炙甘草6g。二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2001年8月27日患者因右肩周炎前来就诊。述:“服前方两剂后,诸症减轻,继按原方在药店又配药四剂,服完后诸症完全好转,至今未发病。”
体会:厥证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中,指“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同时又指出“一种是指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另一种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如《素问·厥论篇》上讲的:‘阳气于下,则为寒厥,。。。。’《伤寒明望论·厥》认为:‘伤厥者,何以明之?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从此病例来看,患者以肢体冷为主,当属“寒厥”之证。患者老年,素有阳气衰弱,血脉空虚,痰瘀阻滞经络之证。阳虚而内寒生,经络瘀阻,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发为厥。患者寒战而厥,得温虽暂时能缓解,但气血痹阻不得除,阳气不得以复,寒邪则不得除。 因此,关键在于温养气血,消除经络阻滞。故用当归四逆散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再取补阳还五汤活血通络之意,用丹参代桃、红,活血补血而不伤正;恐滞邪有闭门留寇之虑,故未用黄芪,而用柴胡升阳,淅贝化经络之痰浊。辨证准确,用药得当,一年所苦,六剂得以痊愈。 名医简介: 谭成钢,男,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医针灸学会会员,永川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常委。永川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发表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中医师班。然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从事中医内、儿、骨伤等专业的临床工作,擅长各种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并且还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